转载:为什么中国“哲学家”无法理解西方哲学?

分类: 关于哲学 |
西方哲学孕育出了一个灿烂的理性文明,一个极具创造力和行动力的强悍文明!这个文明追求公正和平等,具备勇气和智慧,它已经登陆月球,并准备移居火星,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明?它是这个地球上的文明吗?我们如何才能理解这个文明,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它所提供的力量和快乐?
在中国,也不少人致力于研究西方哲学,这些“研究者”应该是离西方理性文明最近的人,应该是最具有行动力和创造力的人,但实际结果令人遗憾!虽然很多“研究者”对西方哲学家的名字和理论烂熟于心,却也仅仅是“烂熟于心”而已!“研究者”自己并没有产生由内而外的那种澎湃的力量,完全没有西方文化内涵的气质和力量。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一个研究“武学”的人,最终还是手无缚鸡之力?为什么学医的人治不了自己的病?是医术不好还是学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深思,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答案,就会永远是现代文明的看客!
当哲学的“研究者”以认知的方式研究各种哲学流派时,他的理性虽然很兴奋,但是他的情感和创造力是在沉睡的!一个哲学家的理论体系是他“创造激情”迸发的结果,但是对哲学思考结论的“研究”并不会引发“创作激情”,创作激情是第一位的自由意志,它并不是在认知的时候产生。所以,哲学“研究者”长时间研究各种哲学流派的思想之后,他的自我意志可能会沉睡的更加厉害,从而愈发远离了哲学本身的目的!
中国的“哲学研究者”最大的困难是无法将自己真正融入到任何一种哲学观念之内,他自以为在俯视所有的哲学观念,其实他是被所有的哲学观念所俯视!任何哲学观念体系的真正威力在于其背后那个鲜活的“创造激情”,理论体系只是“创造激情”的产品而已。这些“研究者”只能品尝一下这些“创造激情”的产品,自己永远都不能成为“创造激情”的主体!而且,他越是积极的进行认知,就越远离了创造力和激情!因为所有的“创造激情”都来自内心绝对的“第一”,即完全主体的自由意志!
只有心灵的高度“纯一”才会产生创造力,而达到纯一最好的方式就是创作,不管是创作音乐、诗歌,还是绘画、建筑、艺术、体育,甚至科学、数学、经济学理论都可以,只要是创造就是一种自由意志“纯一”以后的爆发!康德有一个概念叫做“杂多”,就是用来定义观念世界中充满了“多前提”从而导致完美形式体系无法建构的情况!重要有过任何的创作经验就会知道,你可以宣称你相信或者知道很多“理论”,但是只要你进入创作状态,你必然是“纯一”的,“杂多”必然让你无法创作!人类的天赋审美能力,都会对“杂多”观念产生的作品产生排斥和烦躁!也就是说,艺术可能是比哲学更直接更快速的一种接近和评价真理的方式!我们这里的很多哲学
“研究者”只是理解了很多理论,却没有通过创作经验形成一种自我的“纯一”,这样就使得他们成为了理论的奴隶而不是理论的主人!他们最多可以理解理论,却无法创建理论,更无法创建新的艺术作品和科学体系!
所以,中国人理解西方文明的困难在于,我们缺乏艺术和创作的直接体验,也缺乏宗教形式的自我对话体验;在生活中,人的自由意志和情感都是被宣传为是“有害的”,所以我们非常缺乏理解西方哲学的体验基础!而在西方社会,其教育和信仰给人提供了丰富的自我体验,打开了成为"体验"的大门!所以,在西方环境中长大的人,思考、创作和激情就是他们的存在形式,而不是认识对象!而我们这儿"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则一直徘徊于“体验”大门之外,并没有直接的体验!西方哲学对他们来说永远是“空中楼阁”,内心世界永远无法与之直接契合;脱离了自己的直接经验而学西方哲学,就是以“反西方哲学”的方式学西方哲学,越学越远啊!
直到今天,我们的教育依然不提供艺术和审美体验,而没有这个基础,中国人就很难与西方哲学产生共鸣。因为艺术与审美实践是我们接近“心灵的自由”、成为自己的最重要的方式,情感与艺术比理性更接近“心灵的自由”本身,理解西方哲学,需要先获得西方文明的情感体验;缺乏艺术和审美体验是我们走进理性文明的一个重要障碍!这些年美国大片进入中国,在中国人的情感体验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一个帮助。审美、创造和信仰等方式都获得对“心灵的自由”的体验,而这些都是中国所极度缺乏的!
西方哲学的核心,就是“穷尽所有的认知和理性,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不管认知还是实践,只要心灵还未获得自由、创造力和勇气没有充分展开,思考就不会停止!如果哲学家自己都不能爆发创造力,他如何证明他的思考是可靠的呢?如果哲学家的思考连自己的心灵都不能够解放,他任何还能解放人类的心灵?所以,几乎所有的重要哲学流派都同时会在文学、建筑、电影、政治、科学、政治、体育、工业设计等方面产生相应的流派,产生大量的艺术作品和物质产品。很多哲学家也是直接参与创作,将自己的观念直接以创作的形式呈现!这就是西方哲学孕育的可贵的求真的精神,哲学家首先就是自己思考的践行者!哲学家必须以自己的行动回答其思考是否让自己的心灵“获得了自由、获得创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