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战术”中的掩护是必须拆入的,这是“画圆战术”独到与先进的地方!
|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我们现在已经十分清楚地之道了“画圆战术”中的基本移动路线是传球、反掩护、拆入、通过单掩护、双掩护、连续掩护拉出到45度,其中,遇到单掩护拆入,遇到双掩护或连续掩护下线掩护队员拆入篮下上线掩护队员反弹边角。而在运用变化路线之一的的挡拆(掩护的一种)时,也是需要挡后即刻拆入篮下的。换句话说,掩护后的拆入是“画圆战术”的杀手锏和进攻招牌。这个观点在《“拆入”是“画圆战术”的进攻招牌》一文中早有论述。我总结的“挡而不拆,不如不挡,拆而不快,不如不拆”就是强调在任何掩护形式中既要做到挡,又要做到拆,从而创造出内外两个机会点。
在过去所接受和比赛中运用的各种掩护形式中,我们专注的是挡,而不专注拆,尤其是无球队员之间所做的反掩护、侧掩护、定位掩护、后掩护、双掩护、连续掩护中很少有挡完之后的快速拆入篮下,掩护之后都站在原地挡人而没有快速拆入限制区要球。使得掩护配合之后只剩下外线一个机会点,没有实现内外结合的两个机会。唯有给持球人做挡拆时例,似乎才有自觉的拆入行为。其实,掩护就是挡拆,挡拆就是掩护。只不过现在约定俗成的将无球队员之间的掩护叫掩护,把给持球人的掩护称为挡拆罢了。
从上图一我们可以看出,就连NBA中善于团队配合的勇士队也出现了这样的只挡不拆的情况,而且似乎是世界篮球普遍的现象,大到专业队、小的业余队都如此。这个话题2010年2月年我去昆明海埂训练基地给宫鲁鸣指导介绍“画圆战术”时也提到这个话题。说到掩护后的拆入是”画圆战术“的杀手锏和进攻招牌时,宫鲁鸣指导高度肯定了”画圆战术“将”拆入限制区“与“反弹边角”纳入基本移动路线中去,并展示了它的先进性和杀伤力,而且能形成内外边三个同时出现的机会点,创造了”看着外面、瞄着里面、盯着边角“的传球视野以及妙传的可能性,他说,事实上包括他以及诸多教练员和球员确实在掩护问题上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以及重要性,有些误读并片面强调了掩护创造的外线的机会忽视了原本须要拆入的这个机会,掩护后都是在原地要球或观望,没有拆入限制区要球的意识和行动。
让我们仔细研究上图一中的勇士队的单掩护配合,外线球员持球,库里向边角方向移动后通过边角球员上前掩护后兜底拉出,在这里就形成了一个侧掩护,掩护球员给库里掩护后站在原地且回头观望库里接球投篮情况,外线球员只能传外线库里的唯一的传球点,掩护队员没能在掩护之后快速拆入限制区创造出给外线球员的第二个传球点。如果掩护队员拆入限制区,篮下势必形成最大的空位机会,外线球员就可以“看着外面、瞄着里面“,手腕一抖,球就传到了处于内线空位的拆入球员手中,带有手术刀似的渗透性直传球和妙传就出现了,就给外线球员传球创造了能里能外的传球机会。像这样的无球队员之间的掩护中只掩护不拆入的情况在世界篮球各个球队中,包括中国队以及个俱乐部专业队以及业余队的比赛中比比皆是(给有球人做的挡拆除外)。
而在”画圆战术“体系中,像这样的掩护之后,必定会出现也必须出现向限制区内的拆入,若没有机会通过另一侧的新的掩护拉出,并形成新一轮拆入,如此画圆,循环不已,不断创造出以篮下攻击中心的内外结合的传球与攻击机会。在”画圆战术“体系中,掩护后不拆入是不可想象的,后果很严重,会严重破坏其基本移动路线以及”画圆战术“的顺利展开,这就是”画圆战术“最独到的地方,也是其先进性所在,掩护之后的拆入能形成多点进攻,何乐不为呢!
我们再来看上图二马刺的双掩护或连续掩护配合也没有拆入到限制区中间地带要球。这个问题在《从马刺队连续掩护配合设计上的不足看整体移动进攻“画圆战术”的先进性 》一文中早已论述。这个配合是一个帕克溜底后左侧限制区附件的连续掩护,掩护之后,第一个球员即下线掩护队员没有快速拆入到限制区中间空位处要球,而是从防守人背后移动过去,没有构成任何内线要球的威胁。外线持球人只有一个传球点,即通过连续掩护之后帕克拉出到外线45度的机会,连续掩护上线队员呆在原地,没有快速反弹边角,形成边角空位机会。不仅如此,站在原地没有拉开空间影响了帕克的突破路线。
过去我们在打双掩护或连续掩护也是这样,双掩护或连续掩护之后,两名掩护队员都拼命封堵防守人,还回头看看被掩护队员拉出到45度的接球投篮情况,这样的掩护后外线持球人只有外线45度一个传球点,也只有一个进攻点与机会,没有形成下线掩护队员拆入限制区中心地带形成第二个攻击点,没有形成上线掩护队员反弹边角的第三个攻击点。”画圆战术“的问世,尤其是改进和强化了单掩护双掩护或连续掩护后下线掩护队员的”拆入“环节,还增加了双掩护或连续掩护上线队员反弹边角的机会,不仅解决了这一连串的问题,还使得掩护配合后形成高效实用多点开花、内外边有机结合的攻击态势,使得防守防不胜防,这就是”画圆战术“独到与先进的地方。
挡拆,顾名思义就是挡了之后必须拆入,在掩护配合中不断强化挡之后的拆,原本是掩护配合中的题中应有之意。很遗憾,我们长期以来对挡拆只是在给有球队员挡了之后才会拆,而很少思考在无球队员之间掩护之后的拆入问题。由于拆入过少甚至没有拆入,这不仅给外线持球人传球基本没有选择性的机会,难有传出拆入后的直传球或渗透性传球机会,,也难以撕破对方防线,球多在外线传来传去,难以给对方釜底抽薪一剑封喉的致命攻击,更难以形成内外结合、内外边结合的多点开花高效攻击态势。
“画圆战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