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声音的美、态势的雅——昭通市委党校校长直通名师工程课堂(13)

(2016-06-17 21:25:56)
分类: 关于哲学

声音的美、态势的雅——昭通市委党校校长直通名师工程课堂(13)

      声音的美、态势的雅——昭通市委党校校长直通名师工程课堂(13)
        声音的美、态势的雅——昭通市委党校校长直通名师工程课堂(13)
                   声音的美、态势的雅——昭通市委党校校长直通名师工程课堂(13)


学道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难出,不坚其心,正其行,岂能见泉源也。——《玄借七鉴》


      本期校长直通名师工程课堂训练内容:

       1、语气、语调、节奏。

       2、演讲、授课声音的美和态势的雅。

       3、思想的声音、情感的声音、理性的声音、优雅的声音。


      作为传播知识信息的重要角色,教师的语言不仅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也会对学生的语言、智力和心性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声音不美、态势不雅的教师,授课内容再好也算不上真正的名师,也成不了讲堂上的名师,至多成为研究领域的名师。这样的教师可选择去研究院工作,不适合呆在学校的讲堂上。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不要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如果说内容和语言是教师授课的“第一张脸”,那么声音和态势语则是教师课堂角色的“第二张脸”。因此,教师授课不仅需注重内容的表达,而且应重视声音和态势语。然而,教师课堂的声音(有声语言)和态势语(无声语言)并没有引起多数教师应有的重视。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承认,善于清楚地,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优秀教师的基本品质之一。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简明、清楚、准确,还要考虑教育效果。语言声音是信息传递的基本物质载体,教师应注意言语声音的磨练,努力打造情感的声音、思想的声音、理性的声音,使自身言语输出的情感体验、理性忧患与学生所获得信息的审美感受相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塞门斯说,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有重要地位。从根本来讲,声调并不是教师的技能和设备中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一种不好听的或低沉的声调,很可能影响授课效果。可见不懂运用声调艺术,讲话就一定没有色彩,缺乏吸引力,无法清晰地表达情感和思想。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先提出问题,因而了解教师在声音运用上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师的有声语言应“美”

       教师的有声语言是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树立个人形象、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元素。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只重视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强调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启发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而忽视教学内容正是通过声音这一载体才最终得以表现。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众多教师对发声的特性和技巧不熟悉,上课仅用本色嗓音讲述或者喊叫。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授课时应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使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中来。这样才能通过自己的声音来感染带动学生。

       1、节奏,即教师用口头语言所显示出来的有秩序、有拍节的变化和运动。这方面存在两种过激倾向:一是过慢———无谓的滔滔不决,絮絮叨叨。让人昏昏欲睡,听者黯然失味,像老太婆的催眠曲。这是缺乏效率意识的“慢牵牛灌入式”;二是过快———违背信息  短时记忆规律,盲目追求快节奏,雨过地皮湿的泡泡式。

      2、语调,即言语的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起伏。有时教师的失败在于他的声音太弱了,以致学生听不清他的话,而他也不能用他的声调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反之亦然,声音太高,失去了优美感,不动听同样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要按照高升调、降抑调、曲折调、平直调来处理思想感情就能做到抑扬顿挫。

       3、音准,这是语言声音最基本的要求。但有些教师过分地注重声音的起伏跌宕,刻意追求抑扬顿挫,失去了声音的自然流畅,给人一种矫揉造作之感。反之语言中缺乏技巧,则毫无生气。

       二、教师的无声语言需“雅”

      无声语言即通过表情、眼神、手势、动作、体态、仪表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的言语形式,又称态势语、形体语或非语言符号。
  按照西方社会学“符号互动论”的观点,非语言符号在人际互动中的作用强大而不容忽视。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教师的课堂口语是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有机整体。因此,教师仅仅具备有声语言美是不够的,还应拥有大方得体乃至优雅的无声语言,这样才能让学生听课时被教师的讲授所吸引,悦耳动听、赏心悦目、心情愉快地接受知识和技能。然而,我们发现:讲课时,84% 的教师表情呆板或面无表情,41% 的教师眼睛时常看着天花板或目光空洞,16%的教师在讲台上踱来踱去,95%的教师采用无意手势,79% 的教师无手势语,26% 的教师手势语过多。然而,这些教师上课无声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谁觉得值得注意,应该加以思考和改进。怎样造就教师无声语言的态势美?
  1、得体的表情。虽然个体有面部表情丰富或单调的差异,但是教师授课既非舞台表演也非日常讲话。故教师上课时表情不应过于丰富甚至夸张、大起大落。当然,一成不变的呆板脸孔也不会受学生欢迎。在日常教学中的表情都是教师们按自己习惯随意把握的。虽然没有人会对教师讲课的表情品头论足、说三道四,但从教学艺术角度对此必须有所要求和尺度。
  2、恰当的眼神。教师授课的眼神,应该提倡全视法、点视法和虚视法相结合。长时间盯着某处和眼珠乱转都不可取。“全视法”即把目光撒向教室所有的学生,让每位学生感到自己是受到关注而不是被忽视的。当然,老师讲课时不可能看清每位学生的脸,这就是似看非看的“虚视法”。“点视法”可帮助我们同学生进行一定的目光交流,也可帮助检查或督促学生的听讲情况。
  3、挺拔的身姿。教师讲课时身体重心应相对稳定,脚下频繁移动不合适,身体晃动更不可取,尤其是头部的晃动更需要少,不能左右晃动,只能在需要强调和交流时以点头的形式进行交流,否则显得稳重不够,缺乏书卷气。使用多媒体上课,部分教师会为了操作方便有时采取坐姿。这无可非议。有些教师,为拉近和学生的空间距离,时而走到学生中的做法也很好。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都能达到小班授课,进行开放式小组教学,教师走近学生更好。
  4、准确的手势。教学也是一种演讲,可其手势与比赛演讲手势有区别。课堂演讲手势基本都在身体中区,以手掌和手指动作为多。其幅度、力度、频率都较比赛演讲低。手掌心向上、臂微屈前伸—— 表示坦陈、表达、奉献、积极、邀请等意的手势占教师授课手势的90%以上,掌心向外向上前伸食指—— 表次第、强调等意的手势占10% 左右。这两类手势是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手势。手势的幅度、力度和频度都应适中。怎么做还由教师个人决定。有一节课不见一个手势的教师,也有手势频率高达几十次、上百次的教师。教师上课时所用手势基本都是无意手势(当然也很难一一设计),使有意手势的教师寥若晨星,大多是临场发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熟练掌握手势语,从而才能在课堂上临场表现出优雅的态势。

     教师作为社会文明、思想智慧的传播者,不仅要精于教学内容的博大精深,授课讲解明确生动,深人浅出,而且应该注重教学语言的态势技巧,让教学成为知识和技巧完美整合的艺术。教师完全能够凭借有声语言的内涵美、音律美和节奏美与无声语言的儒雅美、潇洒美和协调美,从而把生硬、理性的知识传授变成生动、感性的心与心之间的互动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