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战术”运行中的“起承转合”中国哲学思想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起承转合不仅是文体的章法结构,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从时间维度看,中国人习惯于把握事物发展中起承转合的逻辑过程;从空间维度看,中国人擅长于区分事物呈现的起承转合的有序形态;在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中认识万事万物。
作为诗文的章法结构理论,起承转合四字组合出现的时间虽已到了宋元时期,但其在诗文写作实践中的运用,早已彰现于先秦典籍之中。中国古代文化或文学的范畴能够直接切入当代文化生活的极为少见,而起承转合则是令人注目的一个。起承转合不仅是文体的章法结构,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从时间维度看,中国人习惯于把握事物发展中起承转合的逻辑过程;从空间维度看,中国人擅长于区分事物呈现的起承转合的有序形态;在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中认识万事万物。
起承转合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实是一切事物的抽象结构。时间和空间乃一切事物的存在形式,一切事物既表现为空间的起承转合,又表现为时间的起承转合。对这种抽象结构的感知方式,使得中国古人习惯于以起承转合的逻辑过程去把握事物,形成一种思维方式,以起承转合为特征的感知方式与思维方式又浓缩为一种无意识的民族心理结构。
起承转合作为高度抽象的结构形式,其本质特征是圆相。取圆上任意一点作为起点,其运行的轨道无不历经承、转而返合于原位。且所谓承、转,乃是承中有转,转中有承;返合并不是简单的两点重合,返合于原位的一点在历经圆周运动后已成为新的质点。刘熙载曾对起承转合四个阶段之间的循环往复、勾连照应的圆融关系有过精当的论述:“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也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也合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
“起”中 要包容 “合”的因素,“合”中要孕含“起”的因素,“承”“转”传递,首尾呼应,周而复始,相抱成圆。
圆的运行轨迹中既然包含起承转合的逻辑过程,属于圆境的自然界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的季节转换,也就生动鲜明地体现了这种起承转合的逻辑过程。欣欣春荣,万物勃发,但生而未成,虚而未实,是属于“起”。滔滔孟夏,天地大寤,雨泽丰沛,花木繁茂,是属于“承”。肃杀之秋,西风渐紧,黄叶飘零,百草萧瑟,是属于“转”。凛冽之冬,白雪皑皑,寒凝大地,万物敛藏,然回阳气于阴极之际,发生机于冻剥之内,又恰在此时,是属于“合”。暑往寒来,运行不息,天道之圆,以季节的转换呈现一种起承转合的形态。
起承转合”象征了人生的不同阶段,象征了事物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寓含了自然变化的玄妙!隐藏着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
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整体观、以柔克刚特色的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欧美篮球中国化的产物,“画圆战术”还吸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起承转合”的哲学思想。”画圆战术“有两条移动路线,即基本移动路线(传球、反掩护、拆入篮下、通过新的掩护拉出)和变化路线(挡拆、突分、策应、传切),”起承转合“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其基本移动路线之中:
(1)起——传球。起,是开头,开端、起步、具有起下的作用。在“画圆战术”运行中,发动方式有30种以上,适时选择一种发动方式开始起动。传球始终是战术体系的发动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逻辑起点,没有传球、或传球过慢、都会影响战术的展开和持续。传球环节,球员持球后若没攻击机会,两秒以内必须传球,不得黏球,一旦停球或黏球,战术体系必将瘫痪或运转不灵。只有传球,任何时候都可以起动”画圆战术“。
(2)承——反掩护或后掩护。承,是承接,巩固,是起势的延续,在每个起的后面都有一个承的存在。传球之后的后续移动,直接影响战术的衔接与连贯。在“画圆战术”通过传球起动之后,反掩护或后掩护成为承上启下的关键。若传球之后球员待在原地不动,势必破坏了战术的衔接与连贯,后续战术无法施展,更难创造出很好的攻击机会。在掩护环节,需提升掩护的质量与时机。传球之后必须掩护,是”承“的核心。
(4)合——通过新的掩护拉出,创造出内外边三个机会点。合,原义是煞尾,结尾,终止,收束,具有完善整体、照应开头、形式完型的作用。在”画圆战术“里,既是合,又是新的起点。球员在这里集中与回合之后,开始分散,分兵三路。球员拆入篮下之后两秒内若没有接到外线球员的传球,可快速兜底通过一侧同伴的新的单掩护、双掩护、连续掩护拉出到外线45度(外),完成一轮或一圈的“画圆轨迹”。其中,双掩护或连续掩护之下线队员开始进入新一轮拆入篮下(内)、新一轮通过兜底并通过另一侧同伴的掩护外拉,双掩护或连续掩护之上线队员反弹边角(边),形成内外边三个基本进攻点。两秒钟之后另一侧也将出现同样的三个基本进攻点,若基本移动路线循环往复,限制区两侧就会依次出现内外边三个基本进攻点。
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有将起动和发动方式当成了“画圆战术”的全部,一发动就结束进攻。这是缺失耐心的表现,同时也是对战术展开重要性认识不足。随着发动方式的起动,最好的机会一般不会出现在起的阶段,而是出现在掩护(承)和拆入(转)、通过双掩护或连续掩护拉出“炸开”(合)后的内、外、边机会点上。打“画圆战术”必须牢记和把握好“起、承、转、合”四个环节和四个阶段,不能一开始一发动就结束进攻,出现急躁冒进的情绪,要学会通过后续的环节和阶段进一步调动和撕开防守,要相信更好的机会在后面的几个环节中。
“画圆战术“起承转合之间的关系,起中有合,合中有起,这是首尾呼应,而承与转则皆兼顾起合,这是上下勾连,一脉相承。所以四者之间互相依存,互为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体现着很强的辩证关系。起承转合,战术的时序展开,四个过程与环节不是各自为战紧密联系与辩证统一的,缺一不可,构成有机的整体,反映的是作为传球、掩护、拆入、拉出的有机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时空联系和结构上的内在逻辑。”起承转合“形象地揭示了”画圆战术“时序展开的概念,分别表征其战术运行过程中的开端、发展、变化、结束的循环轨迹。正是起承转合的连续性转换过程,”画圆战术“作为时间性艺术和智慧的特点得以清楚的有节奏的展现,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观赏性、”流畅性“。
“画圆战术”的基本移动路线实现了通过一个篮球把场上五个人的连成一个整体。在“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的“起承转合”移动跑位中,形成了”人动球动、连续传球、人人参与进攻“的打法,五人之间按照基本移动路线移动跑位,像伸出去的无根手中攥成一个拳头,不会出现一人打、四人看的站桩式进攻,充分体现了整体移动、团队配合、调动防守、各个击破的团队篮球特点。按照”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的设计,不管是谁持球,首先必须传球(起)传球之后不能呆在原地,必须进入其基本移动路线的移动跑位路径,不管是谁,在同伴向自己方向移动过来后都必须做出掩护的配合(承),并且在做出掩护配合之后,不能呆在原地,而是要快速拆入篮下或罚球线一带(转),没有机会,不得随意拉出,要兜底通过新的掩护拉出(合),如此循环,画圆不断。
“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从”起“展开到”合“结束到不断画圆,开始新的”起“展开到”合“结束,中间经历了“承与转”。“起”中包容了
“合”的因素,“合”中孕含了“起”的因素,“承”、“转”传递,首位呼应,周而复始,相抱成圆。其圆形轨迹的移动路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承转合“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在”画圆战术“体系中,“起承转合”,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每个环节又相对独立,有各自的职责功用;既讲统一服从,又讲创新!“起承转合”在“画圆战术体系中体现或象征事物发生发展结束、新的发生发展结束的无限循环过程。
大道至简。“画圆战术”解决了球员步调一致、思想统一、行动各司其职、各展其能的问题。球员只要熟练掌握了”画圆战术“的两条移动路线尤其是基本移动路线,所有战术配合问题都迎刃而解。“画圆战术”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整体观的“起承转合”之道的东方智慧,用“两条路线”把复杂深奥的战术问题变得具有极强的可操性,起到了“化繁为简”的作用。省去了球员教练必须去背数十套固定战术复杂多变的移动跑位的麻烦以及训练这数十套固定战术的尴尬,克服了基础配合只在两三人之间进行造成全队无序的混乱以及容易被破解的问题,彰显了“智慧的都是简单的”哲理。
前一篇:乔丹的经典变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