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都是这样,从哲学开始,以艺术结束。换句话说,做任何事,离开哲学思维的加入,就不会有智慧的迸发,就不会有任何美的艺术的产生,事自然不会做得更好和最好。哲学起统领性、指导性作用,是起点和前提;艺术是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目的和归宿。
昭通市委党校乌蒙论坛2016年5月19日周四上午第23期对阵双方为:二鸣惊人队(民间自由组队)——党校。即兴辩论,开全国先河,挑战思维,创乌蒙神奇,事前不知道辩题的思想交锋,对辩手的挑战前所未有。摸得着的刀光剑影,看得见的剑拔弩张。即兴辩论,智勇无限。以辩启思,以辩论道。“每周四上午,思想者的节日“。
学哲学,这个世界本身没有变,但你看世界的眼光变了!
如果说,“会做什么”与知识有关、与技战术有关的话,那么,“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则直接与思维紧密相连。换句话说,”会做什么“是解决知识问题、技战术问题,或者会多少知识、会多少技战术,那么,”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则是解决思维问题即知识如何运用、技战术如何运用的问题。”会做什么“是基础和前提,解决会的问题,”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就是升华和提升,解决用的问题。我们很多做事总停留在会的阶段,在用的更高阶段看不到实质性进展,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哲学思维的武装,在学以致用上尚欠思考与功力。
信仰是心中的绿洲,信仰是精神上的能力,信仰是辉煌的光;思维是知识的眼睛,智慧的最高境界是道德。
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丹麦哲学家基尔凯郭尔认为,人生有三个状态、三个阶段,一是审美,获得感官需要,而仅此则摆脱不了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二是道德,体验善恶、苦乐,追求善良、正直、节制,仅此则只是个“好人”而非“完整的人”;三是信仰,有信仰者就会超脱世俗功利,利他助人、奉献社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