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砥砺前行的三年】昭通市委党校自2015年创建校长直通名师工程课堂以来到2017年11月原则上每周一期已举办了50多期,创立即兴辩论乌蒙论坛以来每周一期已举办93期。教学面对面、科研面对面、管理面对面在之后陆续跟进,是为了实现政治建校、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从严治校的目标,党校人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通往名师之路上依然执着奔跑着!为实现心中的梦想继续前行!
穿名师的鞋,不一定能走出名师的路,名师的课堂是无法复制的。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一方土壤,找到自己的课程。只有不断学习的教师,才有底气成为名师,才有底气成为教练。昭通市委党校通过举办面向社会的”乌蒙论坛“”校长直通名师工程课堂“、”教学面对面、科研面对面、管理面对面“,着力打造一大批名师队伍。
“文化与思想自觉”是指对文化、思想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自我创建。当代中国人要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视对自己思想和信仰的追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日子过得很浮躁。原因何在?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摘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不勤于始,将悔于终。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馅饼,干了才得,多劳多得。党校教师作为思想文化的传播者,自己该如何做到“文化与思想自觉”?
一个文化与思想自觉的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不断学习主要体现在教师自己要不断阅读,阅读经典、教育理论,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可以根据自己的所缺去书中及时补充营养,根据自己所需去参加各种教学技能训练。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底蕴是书堆出来的,文化是书熏陶出来的,思想是书牵引出来的,也许读书并不能增加一个人的底蕴,但是不读书是肯定没有底蕴增长的。文化底蕴是生命厚重的积累。
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读书有三种阶段、三种境界。三种阶段:一是把书读厚(新书变旧书,一本又一本);二是把书读薄(抓住书中重点和提炼出感悟);三是把书读没(你的思想得到提升,智慧得到锻炼)。三种境界:一是手中有书,心中亦有书(学习);二是手中无书,心中有书(领悟);三是手中无书,心中亦无书(已固化成自己的智慧)。
一个文化与思想自觉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文化有思想有担当的人,体现文化与思想担当的课堂要做到“五实”,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努力做到这“五实”,就能铸就有文化有思想的课堂。我们是有思想的传播者,是要在学员的心里播下思想的种子的人,所以,教师就应该要有文化担当、思想反省,教育者首先接受教育。老师是一个博古通今,学富五车的人,口吐莲花,出口成章,温文尔雅,侃侃而谈的气质是教师努力追求的修为。
一个文化思想自觉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教学语言要独具魅力,能让许多人产生共鸣。名师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称号,是自己积累的结晶。聪明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智慧则是需要通过历练和感悟的。有些人不能从思考中去了解是什么能让事物使自己拥有内在的生命和气息,而是把一生的时间都花在讨论人和物。留心平时的教学生活,讲究教学的艺术性,涉猎方方面面能使自己发展的书籍,让教学研究、思考智慧成为我们工作的习惯。
爱有时需要等待。你学过的每一样东西,你遭受的每一次苦难,都会在你一生中的某个时候派上用场。反思是一名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有爱,就有智慧和成功!学会思考,勤于思考,就等于踏上了不断进步的阶梯。记得一位专家说:“你努力地教一辈子的课也不一定成为名师,但要坚持写几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长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重视反思、善于反思,要让反思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习惯,成为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有力的抓手。
雅思贝尔思谈教育的本质:一颗树摇动一颗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协作可以取长补短,可以得到同伴的支持和帮助。众多名师的成长经历启迪我们:要想使自己得到较快的提高和发展,一定要融入一个集体,要有自己的协作组,有自己的研究共同体。教学,不应是孤军奋战,教育研究更不应该是单纯的个人努力。
学上得中,学中得下。 热血一定要洒在它该洒的地方,否则它就叫鸡血。选择决定人生,人生的高度,一半始于个人努力,一半源自众多的选择。选择需要哲学思维。人生的败笔,也多存在于选择当中:一是不会选择,盲目攀高,心神分离,难修正果;二是不坚持选择,心易旁顾,朝秦暮楚,难成其大;三是不断地选择,胸无大志,似萍戏水,如草随风,难得善终。
昭通市委党校
"校长直通名师工程课堂”到“乌蒙论坛“再到”教学面对面、科研面对面、管理面对面“,着力打造一大批名师队伍。,从蕴育走向拔节,成为党校校园里别具生命气象与文化品质的教育风景,成为“党校姓党”的重要标识,一切都是源自党校老师们、同志们对党校事业深深的热爱,他们已经将党校的事业和自己融为一体,它因情而生,依理而立,依雅而发,情在理中,理在情间,情理融入优雅。如此情理雅的价值与浪漫,我们有理由期待“校长直通名师工程”和”乌蒙论坛“的至情至理至雅;也有理由相信,这些同志成长的故事,给人更多的不只是感动,而是思想的启迪!
赢在战略、胜在战术、成在策略。
昭通市委党校“校长直通名师工程”——不让一个教师掉队,促进每一位教师作为教育专家不断成长。我们应该创建一个越工作越有使命感、越能感觉到自己价值的学校。让每位教师都成为一座高山,这是昭通市委党校作为一所学校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哈佛校长福斯特在西点军训的演讲
人文教育对培养领导力“不可替代。最近英国议会的调查显示,大约55%的领导人持有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的学位,而75%的商界领袖都承认,最重要的职场技能都与人文学科有关,即:分析问题的能力、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对领导者来说,人文学科可以提供三重价值:真知灼见、即兴(席)演讲与劝导说服。
福斯特说,之所以要谈领导力,是因为当今世界有关领导人的书籍很多,但真正的领导人却不多见。这就不得不令人发问:是什么造就了一位领导人?领导人是坚定果敢的,还是灵活多变的?他们应该有远见,还是应该更务实?他们应该多考虑自己,还是多考虑他人?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领导人?
人文学科正是构建“自我意识、性格特点,以及真知灼见”的源泉,也是保证领导人与他人交际的内在动力。
福斯特说,所谓真知灼见,就是具备一种了解自我和多棱镜看待世界的能力。她举例说,人类学能够为人们提供逊尼派与什叶派穆斯林分裂的原因,文学可以帮助人们去理解战争的诱惑,而历史可以为我们认识自我和认识周围的世界提供洞见。
福斯特认为,即兴(即席)演讲要比人们通常为了某项特殊工作所接受的技能训练重要得多。在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灵活多变的重要性,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作出对策和反应,哪怕是在一片混乱之中,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就是我们要追逐广博的人文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当你无规律可循之时,就去求教哲学、历史、人类学、诗歌和文学吧。从你之前的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和领袖那里去寻找智慧与启迪,然后再有所创新。”
福斯特认为,语言及其说服劝导,是一位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果说当今世界上最能令人铭记的领袖,大都具有人所共知的特点,即:使人改变主意,去做自己原来可能并不愿意去做的事情。福斯特强调说,伟大的领导人都理解语言的重要性,了解“文字的阐释力与感受力”。为此,福斯特引用了道格拉斯、林肯与丘吉尔的例子,说明词语并非单单是用以沟通的工具,而是领导力的工具,在有些时候,它还是战争的武器。
福斯特说,写作技巧同样重要,既是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而且把东西记下来本身也可以帮助人们从万般头绪中寻找到理性的线索来。在很大程度上,彻底改变了我们当今世界的所有变革,全都来自于那些“语言就是一种行动方式”的领袖们。
福斯特认为,对领导力的培养应注重一种不言而喻的品质,它超越了单纯的职业训练,包含着能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能力。当然,对于培养军队领导者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还包含了激励他人跟随自己勇往直前的能力。
福斯特提出,师生们需要明确无误的是:对人性的了解——包括怎样才能激励他人跟随自己勇往直前——居于领导力的核心地位。而这种对人性的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要通过广博的人文教育来完成,这其中就包括人文学科,人文学科可以成为帮助培养强有力的领导人的利器。学生只有通过学习人文学科,才能够理解往昔决策者的智慧、足以使人作出正确决策的灵活多变,以及能够激励他人奋进的语言表达能力。
福斯特最好勉励大家,要“代表你我,负起责任;代表国家,肩挑重担。同时,也要代表人文学科,走在前列——因为人文学科代表着人类经验和人性洞见的传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