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蒙论坛】辩论的基本能力:思维与感悟

(2015-12-04 07:30:18)
标签:

杂谈

分类: 关于哲学
辩论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要练习什么样的能力,以什么样的能力为核心。一个辩手或一个辩论爱好者要去说明一个道理,他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应该说非常非常综合,即综合能力要强,很多工作和职业都适合辩手出身的人去做。
比如,演说的能力,尤其是即兴演说的能力,这是辩手的基本能力。成为演说家,不会怯场,能够流畅地表达。文案,会写文案,特别是善于写那些言简意赅的简洁文案,那种名言、警句、幽默感,这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然后记者,这是辩手适合做的一项工作,尤其是调查型记者的工作,不是那种张三和李四打起来,哪条街道失火之后的事件性采访,不是那种第一时间的而是那种思考,综合各种资料,去对不同的当事人、不同的观点进行权衡比较,最后写那种比较深度报道的调查型记者的能力。包括网络上很多辩手已经衍生或演化为段子手,经常关注这些辩手的微博很有趣,很会讲一些段子,幽默感、那种笑话类的东西,语感很强。辩手还适合做领导、管理者、教师、分析师、点子高手、哲学家、科学家、各类速成专家等。
各类速成专家很有意思,辩手要面对各个领域无数的辩题,都要有所涉猎,都需要快速去学,面对各自不同的辩题,你都要花上几天十来天去学习这些领域的知识,要成为这些领域的“专家”。你要上网或去图书馆找资料来啃,这些资料无论在准确度、相关性、说服力、权威性上都要有质量。这件事很难的,但十分重要。这恐怕应算作辩手搜集资料的能力、整合资料的能力。因此,要成为辩手,必须拓展这种各方面的能力。这些都是综合能力的培训。
而这些综合能力中,有两个是核心能力,即思维与感悟。一个是概念性思维,我们称为理智,一个非概念性思维,我们称感悟。真正的学术研究是什么?就是想表达,内心有一种冲动,我们必须把话说出来,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个观点很重要,我们必须让别人去知道。辩论也是一样,这才是真正的学术研究。辩论也是一样,当我们在思维上真的能够做到学术研究这样的冲动,我们才能真正把我们的口才练好。而不是我们要先说怎么样夸夸其谈,慷慨陈词。
在英国有一个政客训练营,他们有一个专门训练政客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任意给你一个题目,比如,你认为我们是应该增加税收还是减少税收?你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五分钟废话,这是训练你的能力,五分钟之内,第一没有任何把柄被别人抓到。第二,没有明确的立场。使得选民不会产生反感或不让同,第三要显得很有内容,第四其实什么都没有说。你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当然这种训练就是纯粹的政客的花巧的技术性口才训练,把车轱辘的话翻过来覆过去的说。对这个事情我们要辩证地来看,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这是很没趣的一件事。所以我们要学的东西是先要把问题说清楚,想清楚。那么,如何才能想清楚,想有两种就是前面所说的思维和感悟,一个概念性思维,一个非概念性思维,对于前者而言,要求必须头脑清晰,对于后者而言,要求各位善解人意。这是辩论的两个基本能力。一个辩手,有没有天赋,有没有能力,关键就是看他有没有思维能力和感悟能力,能不能足够的清楚和足够的善解人意。
关于感悟,感悟就是同情之理解。举个例子,美国的哈佛、麻省理工都在波士顿,这些学校的学生入学后老师们都要教他们做人,第一句话就是当有人问你就读于哪所大学时,你要回答在波士顿,你想一想,什么叫善解人意?你在哪所学校读书?我在波士顿读书。假如对方继续追问,你在哪所学校读书?那就说明他是真心知道,那你就告诉他,没有什么丢人的吧。但假设对方只是随便问问,我哈佛的,我麻省的,对方会觉得你拽什么拽啊。你可能心里边没有什么炫耀的想法,但是你给对方造成了一种心理的伤害,这就叫做善解人意。而这种观点只能是感悟,而不能通过思维的推理来形成。你要明白,你的优势可能给别人构成一种刺激。
举一个理论上的观点,佛教上有一个观点叫所知障,所知道的东西会构成你的障碍。什么叫所知障?你越想知道一件事,你就越不能够知道别人为什么不知道这件事;你越理解一件事,你就越不能理解别人为什么不理解这件事。所以我们经常被我们的知识构成一种障碍,会对别人不能造成一种同情之理解,换位思考,感受不到别人的情绪。我们很聪明,我们知道的很多,但是我们就是感受不到别人为什么不知道。比如男生爱玩游戏,你就不明白女生为什么那么地不喜欢玩游戏,女生爱看韩剧,你就不明白男生为什么地那么不喜欢看韩剧,双方相互地斥责对方是异类,这时候感悟能力就出了问题。而我们中国人,是一个非常讲究感悟的民族,这一点我们得向我们的老祖宗学习,我们老讲我们是诗的国度,诗是什么?诗就是感悟啊!你想想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它没在哪儿呢?你怎么说得清楚。你只能去感悟它,你若翻译成英文,就失去美感了。那种美感只能是说不起道不明的感悟。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这个感悟的传统自古以来就是有的, 

      感悟需是同情之理解,具有个体化、处境化和直觉化特点,这是辩手的基本能力。言辞中也需要很多感悟的东西,而不是思维,有一则广告“是你的牙齿不好吧吃完来两粒,过几天商家改成”是与你没有照顾好你的牙齿吧,吃完来两粒“。这是两句广告词,后者是前者的升级版。为什么要改?我理解商家的意思是前者逻辑不严密,他这样来思考的,如果说“是说你的牙齿有问题”,那么,我的保健产品对你来说作用不大。赶快去看牙医吧,买我的产品没意思。而后者则是表达你的牙齿问题不大,只是说你没有照顾好的你的牙齿,我的产品对你有作用,那怎样才能照顾好的你的牙齿呢,吃完来两粒。前者看上去没有逻辑不严密,但感悟力强,语感很好,朗朗上口,容易记住。后者看上去逻辑严密,但缺失感悟力和语感,所以不易记住。前者的广告词,连我妈都会用了,有一次,我爸说,你的饭煮硬了吧,我母亲说,是你牙齿不好吧。我当时都笑疯了。所以广告商选择后者是失败的,弄巧成拙。真正的广告词,让听过之后,根本忘不了。

       理性,即思维,中国有诸子百家,西方有希腊雅典的哲学,即雅思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古希腊有一个智者叫苏格拉底,与孔子说一个时代的思想家。苏格拉底在他的弟子柏拉图笔下有很对对话。其中有一篇是苏格拉底与当时雅典一位对宗教很精通很著名的学者的对话,叫游叙弗伦。苏格拉底问,你既然这么了解神学那我问你,神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虔诚,那什么叫虔诚?游叙弗伦说,我就是虔诚。你看我把我过失杀人的父亲送上了法庭,因为我相信神是公正正义的,为了神的正义,我这样做难道不是虔诚吗?苏格拉底说,我要的是对虔诚之为虔诚概念的描述,不是要一个虔诚的实例。在思维的条剖缕析中,要的一是概念的定义而不是描述。我要的是美德,你却给了我一堆美德的实例,我要的是关于事物共同本质的概念性的东西。二是要的普遍性的共性东西而不是特殊性个性的东西,三是要本质性的东西、规律性而不是现象和非本质性的东西。

      假设你的女朋友问你,你觉得我漂亮是不是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吗?这是一个陷阱偶,你一定要三思而回答。你不能说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嘛,你要说是你的美丽天日可昭。当然是你的美丽让我喜欢。如果你翻过来说的话,就会让你这种喜欢或对方的美丽减损很多。

       思维的条剖缕析是需要训练的,思维的训练要多看科学的、哲学的、逻辑的东西,要洞悉事理,寻求事物共性的概念、本质、普遍,掌握逻辑的观点和原理以及推导方法,要把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原理和范畴,认识论的观点和原理。而感悟,则要接受艺术的熏陶,要多有生活的阅历和生活的历练,要在生活的细节之中去反复的思考,我们有没有更多说话改进的空间,如何把话说好,说简洁,说出语感,说出智慧,言简意赅、大道至简。

      作为理论思维的提升,每个人都需要,工作、学习、生活处处离不了,所以不要放弃任何一个锻炼的机会,开卷有益、开口有益,多参加讨论和辩论,多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一种个体化的、处境化的、直觉化的体察人心的、善解人意的能力。所以辩手要训练处两个基本能力,思维,即洞悉事理,感悟即体察人心。这两个能力的培养是辩论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辩手的最核心的基本功和基本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