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群:今天继续“马刺经典战术”的第五部分——“屏障系列”。
第一讲内容是“锤子系列”(Hammer),其基本特征是当强侧(有球一侧)进行三人战术配合时,弱侧(无球一侧)的两人进行无球掩护,强侧突破后沿底线传给弱侧底角被掩护出来的投手。
第二讲的战术是“拉链系列”(Zip),也就是2号位(通常是吉诺比利)在低位接受中锋无球掩护,上提到三分线附近,好像牛仔裤拉上拉链一样。
第三讲是“穿越系列”(Through),讲的是4号位大前锋在弧顶的策应,主要以迪奥为例。
第四讲“柱子系列”(Post
Sets),主要特征是5号位中锋在3秒区上下的掩护、单打和策应作用。
全套共有8个系列,今天才过半。虽然看上去有那么多战术系列,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因为每个系列的战术都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屏障系列”(Screening
Actions)包含了大量的有球掩护和无球掩护,在英文中,Screen就是指以身体为屏障隔开追防的队员。
马刺战术的八大系列,名称古怪,每个系列的不同变种,名称更怪。不必深究为什么叫这个名称,理解其要义就行:
① Zipper Series -拉链系列8种
② Through Series -穿越系列4种
③ Post Sets -柱子系列5种
④ Screening Actions -屏障系列5种
⑤ Secondary Offense -第二进攻7种
⑥ DHO Sets -手递手系列4种
⑦ Hammer Action -锤子系列2种
⑧ Ball Screen Actions -有球掩护2种
在瞻仰马刺战术之前,必须先了解基本的图解元素(在篮球战术图中,1通常代表控卫;2、3代表两个边锋,或者称攻击后卫和小前锋;5和4代表大小中锋):
曲线:持球人运球的线路。
实线:无球人跑动的线路。
虚线:传球线路。
“ T” 符号:掩护。
战术图上的数字是场上位置,1表示控卫,2是攻击后卫,3是小前锋,4是大前锋,5是中锋。
⑴ 4 Detroit

这个战术是为帕克和吉诺比利创造第一进攻机会:控球后卫1(比如帕克)把球传给4(迪奥),1和2(吉诺比利)借5(邓肯)的掩护,交叉移动到篮下。

5上提到弧顶,接4的传球。2和4为1做双掩护,彻底摆脱追防队员。

5把球传给1,同时为2做下掩护,在外线同时形成1和2两个投篮点。
⑵ AI Same

这个战术的目的,是给外线三名队员创造进攻机会:2借4的掩护到左翼接1传球,1传完球,下掩护5上提到弧顶。

2通过5将球转移给弱侧的1,借4的掩护完成大对角转移。

埋伏已久的3(比如莱昂纳德)借双掩护提到弧顶,这一弱侧的复杂配合让1、2、3都可以成为进攻点。
⑶ High Spain Leak

这是一个创造篮下一打一机会的战术:持球的1先借5的弧顶掩护摆脱跟防队员,底角的2上来为5掩护,让他回到篮下。

大前锋4上提为2做掩护,2摆脱防守队员后接传球,此时篮下有2和5两个进攻点。
⑷ Wide Same

这个战术的真正目的是给控卫1(帕克)创造足够的空间突破:1传球给中锋5以后,与底角的2完成位置大转移,3则借4的掩护向篮下佯攻。

中锋通过4将球转移给弱侧的后卫2,并借3的掩护到弱侧篮下。

此时原先的强侧变成弱侧,1借3和4的双掩护到弧顶接2的传球。1、5、4都可以接球进攻。
⑸ AI Black Thunder

这个战术的真正目的是让中锋5在肘部(罚球线一端)跳投:前锋3借4的掩护到侧翼接球,无球的2则为中锋5在底线完成第一次掩护。

做完掩护的后卫2并不留在篮下,而是借4的下掩护提到弧顶接3的传球。

传完球的3再给中锋5做下掩护,2借双掩护往篮下。此时防守的注意力都在外线进攻队员2和3身上,中锋5提到肘部接球,空位跳投。
分享自李晓波画圆战术
《“画圆战术”简单易学自成体系 不像“固定战术”... - 李晓波画圆战术
"画圆战术”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中国篮球风格、中国篮球气派。 谢谢... (来自 @头条博客)
- O“画圆战术”简单易学自成体系
不像“固定战术”套路多且复杂繁琐
分享自李晓波画圆战术 《从世界篮球运动战术发展的演进过程看“画圆战术”... -
李晓波画圆战术从世界篮球运动战术发展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作为一种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 (来自 @头条博客)
- O从世界篮球运动战术发展的演进过程看“画圆战术”所处的阶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