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球员立陶宛篮球特训记
立陶宛,人口约三百万的波罗的海国家,人口虽少,但是篮球水平却稳居世界前五。在立陶宛,人们常说篮球也是他们的宗教,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篮球教练,无论是谁,都可以跟你颇为专业地聊聊篮球。
作为CBA佛山龙狮篮球俱乐部与立陶宛篮协合作的首期活动,佛山俱乐部于今年1月份选送了9名16岁至18岁的球员赴立陶宛进行为期60天的特训,而他们的特训主教练则是世界篮坛名将萨乌留斯,中方教练是原八一男篮球员李克,体能教练则是立陶宛国家队现任体能教练西吉塔斯。
1月中旬,中国球员们抵达立陶宛开始特训。3月7日,特训的最后一天。两个月来,队员们克服了时差、饮食、语言等等困难,在立陶宛漫长而寒冷的冬季里迎来了中国的羊年,体验了对大部分球员来说都是首次出国的特训,度过了或许对他们职业生涯都意义非凡的一段时光。
在采访中,球员们告诉记者,此次训练对他们而言机会难得,可以深入了解立陶宛的篮球文化、底蕴和打篮球的方式。同时身为国青队队员的范子铭说,特训开始的时候,由于篮球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障碍,在沟通上有一些困难,随着双方的磨合与了解,逐渐可以理解教练的指导,因为他们有一种相同的语言:篮球。
球员芦家琛说,由于时差、饮食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特训开始时有些问题,体力不好、磨合也不太好,与当地球员的前几场比赛问题也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家的努力,以及队员们像兄弟一样互相帮助和传授经验,他们打得也越来越好。
球员是此次特训的主体,他们对特训的感受很直观。球员胡荣浩说,立陶宛球员在防守强度、反击速度和团队配合等方面做的更好。在特训中他们进行了近二十场比赛,遇到问题及时总结,队员们也有很多进步。
球员焦世民告诉记者,关于特训他们有个想法,来立陶宛“不是去改变,而是去适应”,不要改变自己原有的好东西,而是去适应立陶宛更好的东西,并将二者结合起来。
李克告诉记者,这次特训可以让球员们了解当地的文化,了解立陶宛为何能以一个人口小国之力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他说,立陶宛的篮球有一种力量,在容纳一万五千人的场馆里,全场观众在赛前唱国歌时的那种力量是难以形容的。
李克说,立陶宛的篮球训练保留了苏联和老的欧式训练方法,没有太多花样,简单实用,比较严谨,注重团队和防守。立陶宛的球员水平比较均衡,这也保证了立陶宛可以常年保持一个高水平的位置。
立陶宛球员的篮球训练从小开始,大约7岁时就开始正规的训练。李克说,立陶宛的篮球基础很好,球员从小开始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进行篮球训练,除了训练以外,每周有两三场比赛,12、13岁的孩子一年的比赛也有70来场,这个平台可以让他们不停地练、不停地打,效果很好。
同时,立陶宛教练的理念比较一致,这样保证了球员从小到大的训练比较统一。
李克说,篮球是立陶宛的代言,从政府、篮协到每个人对篮球都有很好的认知。“他们已经把篮球融入到了血液中。篮球已经成为生活习惯,而不仅仅是爱好。”
对于此次训练,李克认为,这是一个全方位了解立陶宛篮球和文化的机会,球员们可以体验不同的打法、教练和氛围,帮助他们开阔思路和眼界。可能有些立陶宛的东西不一定适合中国球员,比如中国球员和欧美球员的生理发育和肌肉情况不同,立陶宛的体能训练用在中国球员身上效果不一定好,但是特训却可以提高球员们的适应能力和方式方法进行选择、运用的能力。
作为中方教练和球员们的“大管家”,李克说,虽然球员在语言和饮食上有些不适应,但是我们很清楚来这里是学东西的,来取经的,不是想怎么把自己弄舒服了,而是抓紧时间学到更多的东西。
特训营主教练萨乌留斯曾是CBA最佳外援,虽然只是在将近二十年前在中国打了一个赛季,却征服了无数的球迷,甚至特训营十几岁的球员们都知道当时萨乌留斯是“无解的”。
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训练中国球员,感觉并不容易,因为中国的篮球文化和中国球员的情况与立陶宛并不相同,但是他和其他同事们在“努力提供最好的经验和知识”。
对于来参加特训的中国球员,萨乌留斯说他们很有天赋,特训中,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篮球素养都在提高,在个人能力和团队配合方面也一直在进步,而在如何理解比赛方面也在不断提高。
萨乌留斯说,立陶宛篮球非常重视防守,可能有时比赛分数没那么高,不如NBA的比赛那么有观赏性,但是防守在比赛结果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防守也是他一直在跟中国球员强调的内容。
对于中国球员来立陶宛特训,李克说,希望双方的合作能够继续,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而萨乌留斯则说,虽然两国相距甚远,但希望两国的球员有更多的机会一起打球,切磋球艺。而他本人将于今年4月份带队到中国打球,祝愿他在中国能够遇到曾经的球迷和老朋友们吧.
兼轮如何防守马布里!
分享自李晓波画圆战术 《篮球比赛中包夹重点人的轮转补防》 -
一支身高不高的球队,拿什么去与身高比自己高一个头甚至两个头以上的对手较量?拿什么去与技术比自己高一截的对...
(来自
@头条博客) -
O篮球比赛中包夹重点人的轮转补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