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哲学(6)
(2014-11-27 21:09:46)
标签:
股票 |
分类: 关于哲学 |
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这首民谣不禁使我们想起“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这句中国传统的古语。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古人还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我们要成就一番大事业,要有所作为,要获得硕大的胜利果实,就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把一个个小的胜利果实聚集起来,才能获得更大的胜利果实。然而在我们的国家,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很多,而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很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很多,而规章条款不折不扣执行的很少。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树立细节意识,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什么是细节?一般来讲,细节就是细小的事物、环节或情节。可以形象地说,细节是转动链条上的扣环,是千里钢轨上的铆钉,是太空飞船上的螺丝……细节是什么?细节是人的行为的枝节小事。一个国家的实力,一个单位的影响力,一个人的能力,都是由细节来决定的。成功或失败就是那么一点点来构成的。所以,我们不得不认真去探究细节,注重细节,做好细节。
细节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如何从方法论的高度去把握它?这里主要介绍细节的内涵、哲学基础、方法论的意义。
一、细节的含义
细节是人们行为的枝节小事,是事物存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小量,小环节,小因素,小条件……系统中的小量。
2、细节的内涵。
二、细节的意义
1、认识事物 。
细节是认识的逻辑起点。人们的认识总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从外到内,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没有事物细节作为切入点,对事物的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细节还是认识深化的基础。在一个糸统内部,细节是反映事物的细节,事物是细节构成的事物。通过分析、探究细节就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糸,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改造事物 。
细节是事物的量,是构成事物的元素。事物的变化就是从细节开始,从局部、部份向全局、整体发展,逐渐走向根本性质的变化的。
对事物的改造也应从细节着手:通过改变要素的量或改变要素结构来实现,如扩大生产有外延扩大和内涵扩大两种模式。
艺术源于细节,创新始于细节。营造关系靠细节。
三、细节的哲学依据
1、质量互变原理。
(1)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和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质是认识和区别事物的客观基础;量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刻化和精确化;掌握事物的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
(2)任何事物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结构与功能辩证关系原理
结构是指事物内部各个要素、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联结的方式,功能是指具有一定结构的事物在同环境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作用与能力。一方面,结构决定功能。一定的结构决定一定的功能,结构规定着事物功能的性质和水平,限制着功能范围的大小,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功能的变化。另一方面,功能反作用于结构。功能的优化影响结构的进化,功能的退化引起结构的退化。
1、掌握全局,突破细节。
2、注重必然、本质的细节。
事物的细节是丰富多样的,有与必然、内在本质相联糸的,也有与偶然、表面现象相联系的。我们应特别关注与必然、内在本质相联糸的细节。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揭示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必然联糸。
3、“适度”,万事万物之最佳。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这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关节点或临界点是事物由量变进入质变的转折点,
打破关节点或临界点,事物便进入了新的阶段或转化为其他事物。不同事物各有自己的度。事物变化了,度也在变化。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科学地掌握“适度”的原则,防止“过度”和“不及”,才能少犯错误。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前一篇:“画圆战术”训练营周末训练
后一篇:马刺取胜步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