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男篮明年亚锦赛能夺冠吗?进攻战术配合不解决夺不了

(2014-10-01 18:36:51)
标签:

体育

分类: 点评CBA

宫鲁鸣:亚运会吞苦果是好事 不会影响亚锦赛信心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10月1日下午,中国男篮在仁川亚运会的5、6名排位赛中以70比60战胜了卡塔尔男篮最终在本届亚运会中名列第五。

  在本场比赛中,中国队的领先优势一度多达20分,但最终只赢了对手十分。主帅宫鲁鸣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坦言,球队打得不够智慧,“这场比赛,其实这场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是国庆。我们想打出水平。虽然赢了,但我们打得不是很理想,尤其是最后一节。打得不是那么有智慧,打得不在自己的点上。如果说年轻队伍会出现起伏,现在参加亚运会是一个积累经验,得到锻炼、逐步提高的大好机会。”

  最终只拿到第五名的名次,对于中国男篮来说并不理想,但在宫鲁鸣看来,这并不会影响中国男篮在明年亚锦赛上志在夺冠的信心,“其实今年年轻的队伍,通过参加这个比赛,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我们看到了问题,问题通过努力是刻意解决的,看到了亚洲的现状,明年有很多归化球员会回来,各个球队实力更强,为我们冲击冠军制造困难。我们是一定有信心的,我们征管的道路上走得多快,是看我们回去之后总结的状况。我希望我们的球员回去在CBA[微博]联赛中能够成为防守专家、快刀手,这件事情我们在回去之后也会交流。因为他们非常年轻,能够从这届亚运会中学到多少东西,可能会决定他们未来的高度,”宫鲁鸣说。

  今天的比赛结束,意味着中国男篮亚运会的征程也走到了最后。回首起来,宫鲁鸣仍然觉得输给日本的比赛是最遗憾的一场比赛,“肯定是最遗憾的一场,因为我们对日本说实话是我们轻敌。这个经验我们会很好地去总结。”而年轻的球队虽然经历失败,但仍然需要在成长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取得第五名,不光是媒体不满意,球迷和我们都不满意,我们必须接受现实,这个苦果队我们来说是个好事,反过来可能是苦尽甘来,我们还会再接再励,”宫鲁鸣说。

  本场比赛拿到13分的丁彦雨航让人印象深刻,宫鲁鸣在新闻发布会上也对他做出了点评,“丁彦雨航这个队员能力还是很强,技术运用的合理程度不是很好。他的技术和体能没有很好发挥,投篮、体能、速度都不错,不过在赛场上显得不敢发挥,他比较年轻,小个子的防守让他找不到感觉。未来他们经过亚运会,会有很多亲身体会。我们还会总结,我们希望他们能够看清自己发展的路,回去好好练,毕竟他们还很年轻。这个经验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是非常宝贵。”

  而对于球队的内线球员,宫鲁鸣则表示他们各有特点,但球队需要的不是下一个姚明或者易建联[微博],而是他们更好地打出自己的特点,“内线的年轻人潜质都是有的,后续还要看他们的投入和训练,是否能够大胆运用技术,能够更多的单打能力。他们的表现可圈可点,问题还是有。我们这样的高度在哈达迪面前并无优势可言,我们年轻,还在躲躲闪闪。对他们来说,这种经历为他们下一步和我们球队下一步打下了一个基础,可以更好地制定切合实际的的目标。未来成为姚明的可能很小,跟易建联风格也不同,运动能力不一样。他们只可能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另一个其他的人,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够打出自己的特点。”(程天)

  @李晓波画圆战术中国男篮参加本次亚运会,防守上问题不大,最大的问题是进攻。进攻方面表现为投篮基本攻、罚球基本功差,尤其差在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不会打球,不善于打团队篮球,打球不聪明不睿智,本次比赛,场均助攻10次以内,说明中国男篮进攻战术体系尚未构建,战术未定型,控球后卫粘球多,传球慢,战术不流畅,主要依靠身体和技术打球,战术配合水平不高,这与今年集训200多天进攻战术训练严重不足有关。中国男篮要想夺得明年亚锦赛冠军,靠身高和体能以及技术去打拼难上加难,必须突破战术配合的瓶颈,构建起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把助攻提升到15到20次以上,否则中国男篮没戏。

 

新一届中国男篮在亚运会上沦落为第5的尴尬,其进攻打法是落后的,落后必然挨打。助攻数总在8次左右的新一届中国男篮,不可能有什么先进的打法。
分享自李晓波画圆战术《打法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男篮光凭精神怎能“当饭吃... - 全线崩溃、丢盔弃甲―
 
【“画圆战术”是一种可以把中国球员串联在一起的体制和体系】中国不缺好球员,也不缺斗志,关键是从哪来一种机制和体系和章法把他们串联在一起。这个答案好久找不到。就好比一个一个齿轮要完美契合发挥整体甚至是规模效用,怎么去打磨让他们结合更好,以及用什么样的润滑油才能更顺畅,这些非常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