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中国男篮外线命中率低出手次数过多罚球少看教练组战略把握的欠缺

(2014-09-30 17:11:01)
标签:

体育

分类: 点评CBA

从中国男篮外线命中率低出手次数过多罚球少看教练组战略把握的欠缺

     京篮老队友 此文写的很好!数据詳实,建议中国男篮教练组好好看看!亜运会上中国男篮外圍三分球浪投是輸球非常重要的原因!但场场如此,难道教练组就没看出来吗?!如果减少一半三分球改为內线杀伤恐怕就進前四了!中国男篮教练组临场和赛后对这个问题反应竟如此迟钝实令人不解! 

 

中国男篮的教练组和中国男篮国手们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用事实说话,探讨和总结失败的真正原因,都是为了中国男篮的振兴,没有落井下石的意思!更不是希望教练组下课,中国男篮太需要稳定的教练团队了。

 

 篮球比赛讲究内外结合,根据球员的技术特点和比赛的进程的技术发挥分为以外内为主和以外为主。一般而言,大凡强队,都会采取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战略打法,因为离篮圈越近命中率越高。战略决定战术的方向和技术的运用,战略得当,战术和技术就能得到合理的运用,战略选择失误,战术和技术就会迷失方向。

那么,中国男篮在本场亚运会上到底采取了什么样的战略呢?我们从以下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1、打哈萨克斯坦,中国男篮总出手72次,其中,两分38投中21,55%,三分24中7,29%。三分出手次数占到了33%。

2、打中华台北,中国男篮总出手63次,其中两分41中18,44%,三分22中4,18%,三分出手次数占到了34%。

3、打日本,中国男篮总出手次70次,其中两分37中21,57%,三分33中7,21%,三分出手次数占到了47%。

4、打伊朗,中国男篮总出手次数61次,其中两分40中18,45%,三分21中6,29%,三分出手次数占到了34%。

5、打菲律宾,中国男篮总出手次数61次,其中两分38中17,45%,三分23中8,35%,三分出手次数占到了37%。

从中国男篮的三分出手次数来看,三分出手次数过多,三分出手的命中率过低,基本属于浪投打铁,场场如此,无人限制,尤其打中华台北只有18%的命中率,依然出手了22次,打日本21%的命中率出手了33次,三分出手占到了总出手次数的47%,打伊朗29%的命中率外线却出手了21次。根据中国男篮的身高和技术特点以及对手身高严重不足的实际,原本该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战略打法变成了内外结合以外为主了。这是教练组没有想到的,也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调整和控制,输球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教练组善于把握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战略,有效控制外线已经出现的打铁浪投,强行叫停外线打铁的出手次数,强行限制并下降到15次左右,把现在超过15次出手次数的三分出手次数改为打两分或者强化突破或者交由中锋强攻篮下杀伤对方造犯规,中国男篮也不至于1分险胜中华台北,不至于所谓的轻敌换人不当输给日本,如果中国男篮教练组审时度势,强行把三分出手降到15次左右,打伊朗不是没有取胜的可能。事实上,中国男篮三分浪投打铁很多,场场如此,每人发现吗?导致没有用这些浪投机会去强化杀伤对方,同时导致了罚球次数偏少,造犯规偏少,内线接球数偏少,攻击偏少,因为把有限的机会都拿去浪投外线三分了。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中国男篮教练组在内外结合、何时为内、何时打外的战略选择和把握上存在问题,至少思路是不清晰的,指导上是不具体的,有点泛泛而谈。在中国球员外线三分命中率场场如此低下的情况下,依然让他们尽情发挥外线低命中率的三分出手,而没有叫停外线出手的次数,实在不应该,说好听点的战略缺失,难听点就是谋略不够。本次亚运会输球被挤出四强,除了球员罚球基本功有问题、三分出手又问题、年轻经验欠缺问题、战术配合战术素养存在问题之外,与教练组不善于把握和处理打内打外等关系全局的战略选择不当关系极大。

教练组是干啥的?就是干这些的,新一届中国男篮的教练团队这么多人,看热闹呀!拿着本子就是适时记录比赛过程的,主教练和每一个助理教练都要必须及时通过每场比赛每一段比赛的数据统计分析和临场球员技术发挥优劣的变化态势进行反馈,果断调整不合时宜的战略打法、战术配合的方法和技术行为,做出新的正确的战略选择、战术方向和有效的技术行为,何时以内为主,如何打内,怎样打内,打内可运用那些战术,那些技术。何时以外为主,如何打外,具体怎样打外,打外有些什么战术。何时鼓励外线出手,何时叫停外线浪投,何时要求突破杀伤的次数,何时要求队员增加罚球的次数,等等。

教练组要干的内容多了,这些都是教练组指挥的战略艺术,有了这样的战略引领,战术和技术才会有方向性和针对性,球员才有清晰的技战术行为,否则,想咋打就咋打,想咋运就咋运,想咋投就咋投,没能实现技术战术化,战术战略化,技术自然运用不合理,战术必然缺少针对性和时效性,这样的球队肯定是走不远的!

 此外,从中国男篮罚球数较少尤其是内线罚球数,也说明中国男篮教练组没有坚持以内为主,尤其是没有减少外线出手的浪投转而调整增加内线攻击的次数,让高大的内线施展更多的攻击。中国男篮的身高优势必须坚决往里打以内为主,从而获得更多的罚球次数,才能转化为胜势,很遗憾,由于教练组研究不深,虽也要求了往里打,但战略决心不坚决,战术配合不具体,方向性不明,导致外线球员粘球过多,持球数过多,内线接球数较少,往里打更少,往里打战略欠缺。

1、打哈萨克斯,76:69,16罚中13,对手较弱,罚球命中率还挺高,81%。本场比赛最高。但罚球次数过少,打强队这样罚球数远远不够。内线王哲林5罚,周琦3罚,李晓旭0罚。
      2、打中华台北,59:58,14罚11中,79%。罚球次数严重过少,尤其是内线罚球太少,缺少杀伤力,内线王哲林4罚,周琦2罚,李晓旭0罚。内线高度有意思吗?拿去吓唬人吗不增加进攻次数,不杀伤对手,何必带移动长城去干嘛?高2对手20公分有意思吗?
      3、打蒙古,108:67,30罚21中,70%。内线王哲林1罚,周琦2罚,孙桐林2罚,李晓旭手受伤没上场。
      4、打日本,72:79,18中9,50%,本场比赛罚球命中率严重下降,是输球的主要原因之一。罚球次数少。内线王哲林0罚,周琦2罚,孙桐林2罚,李晓旭0罚。内线牛高马大,罚球次数合计才4罚,说的过去吗?内线再软,比矮15公分20公分的日本内线还软吗?完全是战略打法出了问题。教练组干嘛去了?内线高度形同虚设,不增加进攻次数,不杀伤对方,高20公分有何用?也许有人会说他俩软,但再软也是亚洲最高的中锋啊,往里打可能造成犯规,但在外线投篮,命中率更低。如果说俩软,那李晓旭呢,也软吗?软还叫魔兽啊!他罚球多吗?往里打多吗?事实是,李晓旭本场比赛创下了0罚球的记录,王哲林也创造了9罚球的记录,不好意思啊!
      5、打伊朗,67:75,22罚中13,59%,本场比赛的罚球命中率也很低,也是输球的主要原因之一。罚球次数少。内线周琦4罚,王哲林4罚,李晓旭1罚,内线杀伤严重不足,内线球员罚球次数依然较少。本场比赛,内线几大球员居然在外面接连出手6次三分,一个未中,浪投之后,被伊朗快速反击得分。
      6、打菲律宾,78:71,罚球30中20,67%。全队罚球数不错,但内线罚球还是不够,王哲林2罚,周琦2罚,李晓旭3罚。

王哲林、周琦两大内线罚球次数过少,杀伤力不强,引以为豪内线长城名不副实,而号称魔兽的李晓旭在亚运会上五场比赛罚球次数仅4次,这还叫魔兽吗?难道都是他们个人的所为,与教练组的临场指挥毫无关系吗?
       以上数据,给我们演示了中国男篮内线较少的罚球数,从另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男篮在亚运会上的战略是内外结合、以外为主的打法,实践证明,强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年轻的中国男篮有自己的身高优势和冲劲,但身高优势和冲劲被教练组不太明晰的战略打法葬送了,他们的特长目前依然是内线攻击杀伤对方,外线突破制造犯规,可中国男篮的罚球数过少,外线三分浪投多,球少有打到限制区内,说了战术配合存在问题外,往里打不够不坚决是输球的主要原因。说明中国男篮教练组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这样的打法不适合中国男篮的技术特点和优势,这样的打法不是扬长避短,而是扬短避长,教练组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一战略选择失误的问题,在未来加以整改,否则中国男篮还会迷失自己、迷失方向。

        下面一组数据记录了中国男篮内线四大球员王哲林、周琦、李晓旭、孙桐林的出手次数,数据显示,内线球员出手次数远远低于外线球员,除打伊朗基本持平之外,其余几场比赛,外线球员出手次数远远高于内线球员的出手次数,从一个侧面再次验证了中国男篮打的是内外结合、以外为主的打法,实践证明这个打法是失败的,没有充分发挥中国男篮内线身高明显的优势,球权更多的被外线把控了。正确的打法是内外结合以内为主才能发挥中国男篮的身高优势,具体体现在增加内线球员的出手次数上,内线球员的出手次数必须高于外线的出手次数。但事实正好相反。这是中国男篮输球的主要原因。

       打哈萨克斯坦,全队两分出手38次,其中,内线王哲林7中5,周琦4中2,李晓旭5中1,孙桐林3中2,合计两分出手19次,李晓旭外线三分2次,共计21次,而全队总出手次数是72次。内线出手次数占全队总出手次数的29%。
       打中华台北,全队两分41次出手,其中内线王哲林6中4、周琦5中2、孙桐林1中0、李晓旭1中0,合计仅13次出手。三分李晓旭2次,周琦1次,合计内线出手次数16次,而全队总出手次数为63次,内线出手次数占到了全队总出手次数的25%。
       打日本,全队两分37次出手,其中,内线王哲林1中0,周琦8中2,李晓旭3中2,孙桐林5中3,合计17次出手,李晓旭三分2次,周琦1次,合计出手20次。全队总出手63次,内线出手次数占全队总出手次数的31%。
       打伊朗,全队两分40次,其中,内线王哲林11中3,周琦11中7,李晓旭4中2,孙桐林1中1。出手次数27次。三分王哲林1中0,周琦1中0,李晓旭3中0,孙桐林1中0,内线总出手次数为33次,全队总出手次数为61次,内线出手次数占全队总出手次数的54%.本场比赛,内线球员出手次数明显增多,但四大内线球员却拉出去投了6次三分,一个未中,与外线一样玩上了浪投,被伊朗快速反击打得十分狼狈。不去攻击篮下杀伤对方造犯规获得罚球机会,这是不应该的,,教练组也不制止,更是想不通。
      打菲律宾,全队两分出手38次,其中,王哲林2中1,周琦3中2,李晓,旭7中3,,孙桐林1中0,合计出手13次。李晓旭三分3中2,共16次,全队总出手次数为61次,内线出手次数占全队出手次数的26%。

 

有可能因為內線不是姚明強打成功率也不高所以內線用偷襲進攻次數不多外線只能碰運氣 平庸球隊本來就只能提高防守進攻要靠天才(@李晓波画圆战术这句经典,收藏了) 6個月集訓出不了天才 //@李晓波画圆战术:罚球次数严重过少,尤其是内线罚球太少,缺少杀伤力,内线王哲林,周琦,李晓旭,孙桐林每场比赛罚球都少而又少。晨阳MrLi:后卫控球过多,战术贫乏,才导致很多仓促的三分出手,且命中率低下。

@李晓波画圆战术:

         谢谢点评我的微博:与姚明相比,中国男篮目前的内线强打成功率低不可否认,但再低也要往里打往里打突,毕竟身高相差15公分以上,中国有一句俗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总比这些高个子拉到外线浪投高。浪投一分得不了,还被打反击,往里打可能造成犯规罚分。事实上中国男篮在阵地进攻中与对手相差无几,还略有胜势,打中华台北中国男篮三分22中4,18%,打日本,三分33中7,21%、打伊朗,三分21中6,29%,全是浪投,投的心慌啊!与其说是投,不如说是乱扔啦!我看比赛时就说,真心佩服这些国家队队员了,这样业余的命中率居然敢一次次浪投出手啊,手不会投软吗?一万次投篮训练胆子练大了吗?自信心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佩服都不行!

        教练组干嘛去了?任由球员浪投吗?没看见吗?无招了吗?叫停不了吗?球员不听指挥了吗?事实上,打这几支球队时中国男篮失分更多输在攻转守上,被对手数次快攻反击上篮得分,宫鲁鸣指导多次暂停,要求球员注意攻转守时对手的快攻反击,我们在看电视转播都听到了,但最后还是遏制不了。是什么原因遏制不了?队员很努力了,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男篮从外线到内线的浪投三分打铁而来,这样的浪投前场篮板最不好抢,一旦失去篮板球,快攻谁阻击得了。浪投不仅使中国男篮失去更多前场篮板遭到快攻反击,还减少往里打造犯规的次数直接导致罚球数少,最后几头不是人。这就是电视展播时,我们看到宫鲁鸣指导暂停时反复交代却无法解决的攻转守防守对手快攻反击得分的问题,最后眼睁睁地导致一次次外线浪投后失去前场篮板被对手快速反击得分拉开分差。

       都是浪投热的祸!投不进时就不往里凿吗?真想不通,国字号队伍啊!国字号教练啦!这就是战略的缺失和谋略的不足啊!球员基本功有差距是事实,大赛经验不足是事实,但不至于被挤出四强,不至于打得这么难堪,教练组也缺乏大赛经验吗?可惜了,如果教练组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叫停外线出手次数到15次,将那些浪投的次数改为往里突、往里打,中国男篮还会遭到数次快攻反击吗?还会形成杀伤不足吗?罚球次数还这样少的可怜吗?还会陷入6、7分钟得不了分陷入得分荒吗?还会被挤出四强吗?不会,如果教练组这样做了,年轻的中国男篮不仅可以进入决赛,还可能问鼎亚洲冠军。

       综上所述,最后得出结论,中国男篮的球员们输球负有40%的责任,中国男篮教练组必须承担60%的责任,可以说主要输在了教练组身上。教练组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在业务能力提升整改。

 

 分享自李晓波画圆战术《从中国男篮热身赛助攻次数看战术配合的进步与否》 - 李晓波画圆战术篮球战术是在比赛中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队员之间相互协同配合的组织形式。 李... (来自 @头条博客) - |从中国男篮热身赛助攻次数看战术配合的进步与否

 

分享自李晓波画圆战术 《仁川亚运会上中国男篮的助攻数据和启示》 - 助攻是衡量篮球比赛技战术含金量高低的重要数据,助攻最能体现一支球队的战术配合的整体性,助攻多就说明战... (来自 @头条博客) - |仁川亚运会上中国男篮的助攻数据和启示

 

分享自李晓波画圆战术 《仁川亚运会上中国男篮的罚球数据和启示》 - 李晓波画圆战术罚球与基本功有关系,也与心里素质有极大关系,有的球员平时罚球挺准,但在大赛时却罚球... (来自 @头条博客) - |仁川亚运会上中国男篮的罚球数据和启示

 

分享自李晓波画圆战术《关于战术关于中国男篮的战术》 - @李晓波画圆战术 战术不是会跑几套固定战术就大功告成的,需要每天跑、长期跑,直到熟练掌握、融汇贯通,运用自如... (来自 @头条博客) - |关于战术关于中国男篮的战术和战术素养问题
 
 
//@李晓波画圆战术: 中国人打自己的团队战术
分享自李晓波画圆战术《李晓波“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接部分变化路线训... - 李晓波画圆战术李晓波“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接30种变化路线中的6种变化路线)—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教... (来自 @头条博客) - |“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基础上的部分变化路线组合拳训练视频

       中国男篮参加本次亚运会,防守上问题不大,最大的问题是进攻。进攻方面表现为投篮基本攻、罚球基本功差,尤其差在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不会打球,不善于打团队篮球,打球不聪明不睿智,本次比赛,场均助攻10次以内,说明中国男篮进攻战术体系尚未构建,战术未定型,控球后卫粘球多,传球慢,战术不流畅,主要依靠身体和技术打球,战术配合水平不高,这与今年集训200多天进攻战术训练严重不足有关。中国男篮要想夺得明年亚锦赛冠军,靠身高和体能以及技术去打拼难上加难,必须突破战术配合的瓶颈,构建起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把助攻提升到15到20次以上,否则中国男篮没戏。

 

【“画圆战术”是一种可以把中国球员串联在一起的体制和体系】中国不缺好球员,也不缺斗志,关键是从哪来一种机制和体系和章法把他们串联在一起。这个答案好久找不到。就好比一个一个齿轮要完美契合发挥整体甚至是规模效用,怎么去打磨让他们结合更好,以及用什么样的润滑油才能更顺畅,这些非常重要。
 
韩国79:77取胜伊朗夺冠,整场比赛,韩国命中27球,其中18球来自队友助攻,助攻18次(中国男篮主要场次场均助攻不到10次,差距不小啊),他们在三分线外21投命中8球。数据也真实反应了韩国男篮的战术打法,正是中国男篮过去一直倡导的小快灵,如今,中国男篮这一传统丧失殆尽,要想重新拾回,真该向亚洲邻居学一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