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男篮为何只剩下少年强?篮球何时能回归校园

(2014-08-30 12:38:06)
标签:

体育

分类: 点评CBA

中国男篮为何只剩下少年强?篮球何时能回归校园

  ■本报记者 姚勤毅

  北京时间前天,中国国青男篮在多哈U18男篮亚青赛决赛中大胜伊朗队,历史上第11次夺冠。近10届U18亚青赛,中国国青男篮已获7个冠军。当中国男篮青年军在亚洲级别赛事称王称霸时,中国国家男篮一线队成绩惨淡,已沦落为亚洲二流。昔日亚洲一流的中国男篮,为何只剩下了“少年强”?

  老本总会吃完

  一种解释是,青年男篮的成功之道,并不能简单复制到成年组。

  本届亚青赛夺冠,U18国青男篮场均净胜对手43.9分。中国队靠什么赢这么多?不是技术,也不是团队合作,而是身高。本届比赛,中国队和韩国队被认为是夺冠热门,原因为两队交锋前都保持不败,场均净胜分都非常大。

  不过,韩国队最终以惨败收场,中国队赢球的最大法宝就是身高。韩国队全队最高的队员不过2.05米,只有2名身高超过2米的球员。中国男篮有4名球员身高超过2米,周琦更是高达2.17米。有了身高优势,中国队不但完爆韩国男篮的内线,也震慑了对手的突破。韩国队只能押宝远投,但一支球队不可能只靠三分球赢得比赛。

  身高,在经验技术都还稚嫩的青年组比赛上,会最大化地转化成为优势,但成人组别就没那么管用。中国男篮巅峰时期也是靠内线,但姚明、王治郅和巴特尔[微博]等“老长城们”身体技术俱佳,攻防能力全面。如今的王哲林[微博]、李慕豪[微博]、周琦这些新生代大个子,身高绝不逊于前辈,但在得分和对抗能力上都差一大截,导致身高优势无法转换为能力优势。

  联赛不进则退

  另一种解释是,青年选手成年后的成长环境比对手们差了一截。

  中国男篮的青训体系,并非从校园中选拔人才,而是长期集训。中国男篮的青年队球员,会比其他亚洲国家同龄人有更多的时间来训练,这个阶段会有很大的优势。等大家都成年后进入各自国家的联赛后,原本长期集训的优势荡然无存。

  目前CBA联赛中,大牌外援对本土年轻球员的压制很明显。加上大部分球队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青训体系,年轻球员进入CBA后,本该加强的训练反而有所减少,实战更是得不到保障。在一个以大牌外援为核心的联赛中,年轻球员更容易养成不良的比赛习惯。姚明就说过,“外援天赋突出,使得比赛变得简单,他们创造机会的能力也很强,国内球员的投篮变得容易。习惯了这种节奏,突然回到难度大的节奏中,本土球员就会不适应。”

  篮球回归校园

  如何让中国男篮年轻一代把传统优势保持下去?目前国家队和联赛层面都有考虑。CBA新赛季采用末节单外援规则,目的就是要锻炼本土球员;国家队如今也增加集训时间,给年轻球员加大训练量,希望解决联赛锻炼机会不多的问题。

  然而,没有了姚明和王治郅,中国男篮最终要更新理念,从过去的高度篮球向团队篮球转变。国家男篮主教练宫鲁鸣曾表示,“后卫线是我们最薄弱的地方,特别是和强队后卫对比,掌控大局的能力,有很大差距,需要提高。”本届U18亚青赛上,国青男篮的年轻控卫没能让人眼前一亮。

  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要把篮球队建到校园里,把训练课开在孩子们中间,充分利用校园和和社会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