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长城诗选刊——共度晨光》▪(第二十三期)
标签:
转载 |
分类: 诗歌 |
编者按: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大地,万物警醒的感受着暖,那暖是惬意的;当我们以赏读的姿态,清晨步入《长城诗选刊》的时候,瞳仁惊奇地感受到光,那光是闪亮的。【共度晨光】就是以每天第一时间的精品佳作给人以诗意而又惊奇的视觉,力荐好诗,并本着选好诗,荐新人,打造网络知名品牌栏目为先导,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在诗韵中升起,让美诗佳韵伴随出升的太阳升腾……
鲁甸,鲁甸(组诗)
/龙小龙
◎鲁甸不哭
这个八月,那么浊,那么混
流过瘦削的面颊,是我熟悉的牛栏江水
你怎么哭了啊
说好了的,我们不哭
说好了的,我们不哭
你怎么哭了啊
流过瘦削的面颊,是我熟悉的牛栏江水
这个八月,那么浊,那么混
◎坚强的花椒树
把灯光聚过来吧,把特写镜头推过来吧
别再去拍那些触目惊心的惨状了
对着残垣断壁哭喊
怎么让逝去的灵魂静静安息
你看这一棵枝叶残留的花椒树多么坚强
站在瓦砾上,用瘦弱的身躯
支撑着八月,支撑着
来自内心黑色最深处的地球之重
她微弱的颤抖打着胜利的旗语
从她身体发出破碎的清香,浸染着河流
裸露的双足攫住大地
花椒树,你无愧于鲁甸儿女的象征
◎遥寄鲁甸
是谁发动了可恶的魔咒,掀起邪恶的乌云
吞噬彩云之南的八月
甚至将刚满周岁的娃娃,弱不禁风的
耄耋老人,推入深重的劫难
是谁三番五次地挑衅我们友爱的底线
将城市与村庄的距离缩短又拉长、拉长又缩短
用如此极端的方式
考验我们血肉相连的命运锁链
鲁甸呀,今夜我因你而辗转难眠
我的心与你同在,我想马上飞到你身边去
给你原动力注入我毕生的坚强
将骨头深处渗透热血的文字全部奉献
◎痛定思痛
哪怕咬破嘴唇,哪怕打落牙齿
哪怕抠掉所有的指甲盖儿
哪怕用尖利的花椒刺扎破所有赤裸的脚板心
绝不用扭曲的八月来包扎伤口
呜呼,逝者安息吧。看得见的痛不算什么痛
对于那些看不见的创伤
谁知道该用什么药剂用什么样的方略
将深埋的诱因,彻底根除
只要是同胞就会感到切肤之痛
此前还有汶川之痛、玉树之痛、雅安之痛
今天,我不希望这些痛
因为鲁甸这花椒之乡的花椒湮灭而麻木
我的悲悯
/李晓波
我的悲悯,是一支歌
吟唱时,眼里噙着泪花
我的悲悯,是一首诗
朗诵时,嘴里咀嚼伤痛
我的悲悯,源于一个个血肉模糊的孩子和老人
源于生我的大山,养我的故园
如果,我的声带发不出声音
我也会继续我的悲悯
用心灵编织夜空的繁星
不为别的,只为那些长眠于废墟之中
瓦砾之下的,亡灵
以及,重获自由与光明的新生
走在时光的桥上
/朵拉
安于无眠的日子
却被月光围困,我总是听见敲门声
从春天的走廊上传来
七月,是
寂寞的
而草长莺飞一再错过故事的结尾,你施舍的夜露
被一朵蔷薇,掠夺
秋天,是匆匆
前来的,一个写潦草字迹的人
已经去了远方
想他时,我在南方的荷塘边独自行走
东风来了,又走了,天空低低的,我见到湿漉漉的云朵
喂养着一群羊
“妹妹,妹妹——”
你循着那一场秋雨前来,于是我变幻你
熟悉的样子,从时光的小桥上走过,脚下的路有一点滑
我并不害怕
因为相逢,因为
靠拢,因为不可抗拒的爱
你所知道的
/山东长笛手
一个人死了,
又一个人死了,
后来,听说第N位也死了……
你一遍遍浏览着官方报道,
也浏览着那些麻木亦或不麻木的人群:
“他们是无辜的老百姓,他们是被砍死的”
真的是死在昆明。
真的是死在云南。
真的是死在21世纪2014年春天的中国。
兄弟,你心下的狐疑我一时难以回答:
比如:是谁生产了暴徒?
比如:是谁制造了屠刀?
夫人
/孤独—泪
初次拜谒夫人设茶凉亭
银灰装 一脸和气
这位晋国走来的襄阳夫人
浅浅褶皱里写满智慧 隐喻一江春水
果敢 刚毅
红色的披风 若旌旗 战衣
醉染江水
夫人你心系襄阳为百姓免遭生灵涂炭
昼夜巡视 窥西北要冲之薄弱
遂带领全城妇孺 又垒外城
功盖千古
伫立夫人城
任江风 穿胸而过
感受当年狼烟烽火 战事如火如荼
夫人超常智慧 运筹帷幄 令人拍案叫奇 百感交聚
千古一江浩瀚烟波
流逝不知多少人间凄苦 悲欢离合
却流不去襄阳人 对夫人的敬重与赞许
如今 西北望角的夫人城 沧桑犹在
当我捧起线装 再度打开历史
韩夫人 依然鲜活从前
你是襄阳的观音 值得
瞻仰 缅怀
我在城下
以小草的站姿 虔诚仰望
白驹
/祁俊清
骑着闪电
挥着鞭子
赶大小石头下山
白是虚幻
引领万物入黑
交给守夜人
想象过,但从不说破
白尾白鬃白蹄
白光霍霍
不过瘾
剜下一对眼睛
悬于苍穹,化夜为昼
子夜诗
/赵昀
月光黑黑白
门前的桂花树黑黑白白
猫的叫声黑黑白白
深夜归来的人
把小区的大铁门
敲打得黑黑白
开门的人
又瘦又小
穿着保安服
面孔黑黑白白
时间里的罪人
敞开的脏腑
黑黑白白
有一只鼠
藏在我的心里
偷吃我命里的时光
我一天天老去
就像梦里的时光
黑黑白白
《寻找一秒的壮丽》
/时光空壳
人活一世,该有两种生死法——平淡而生,轰烈而死。轰烈而生,平淡而死。
如果七天就是七世纪,那么一秒便可以掀起巨浪,抑或力挽狂澜。
生命不管以怎样的高度行走,终将会被雨打风吹去。
生命的起点就已经规定了一生寻求——活下去,寻找一秒钟的壮丽,告别人世。
我们无法选择生的方式,所以寻找死亡的途径便是唯一的乐趣。
爱国的诗人投江了,历史给了他最高尚的荣誉。
浪漫的诗人卧轨了,最终他获得了诗歌的王位。
这些用自己的方式所阐述的生死,是壮丽的,是永恒的。
如果时光放慢脚步,一秒便是一世。
从生命钟的零点之左开始,这一世所追寻的高度不得而知。
等到秒针停在下一个起点的时候,壮丽与腐朽变得不以为然。
一辈子实在太短,我们有什么资格抱怨遗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