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内人:宫鲁鸣替伪职业联赛还债 韩国台北已超男篮
(2014-05-09 08:16:3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点评CBA |
圈内人:宫鲁鸣替伪职业联赛还债 韩国台北已超男篮
本周末,中国男篮将结束在海埂的训练,奔赴四川金强篮球训练基地转入技战术训练。在海埂为期3周的训练中,新一届男篮队员的肩更宽了,背更厚了,臀更翘了,“宫家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抓体能、练力量固然重要,但对这些的重视,也恰恰折射出中国篮球的症结所在。
自从宫鲁鸣重新执掌中国男篮教鞭以来,抓基础、抓体能、练力量就成为男篮最重要的训练内容。在奔赴海埂前的媒体公开课上,宫鲁鸣就明确表示,这批年轻球员条件,比上一届国家队都要好,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缺练。
据媒体报道,20天的高原训练,让中国男篮这些小伙子收获颇多。很多球员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虽然训练量很大,体重有所下降,但脂肪都变成了肌肉,身体也处于很好的状态。“除了以前在青年队时之外,现在是身体最好的时候,感觉特有劲儿。而且我觉得比以前速度更快了,脚步更灵活了,力量也更足了。”来自山东男篮的睢冉[微博]表示。
“宫家军”的训练初见成效,让媒体和球迷对中国男篮的未来,多了几分期许。
“按照篮球规律来说,联赛应该是消耗的阶段,而夏天和休战期,则应该属于积累的阶段。”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但我们和美国那种完全职业化的方式不同,我们现在的球员,在夏天的积累阶段自觉训练的意识不是很强,如果他们所在的俱乐部再管得不那么严,那就和‘放羊’没有太大区别了。”
该业内人士的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了,宫鲁鸣之所以狠抓力量、体能等基础训练,其实是在为并不职业的CBA[微博]联赛还债。
睢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承认,在地方队自我控制能力还是比较差,“也不是不重视,可能是自我要求不这么严格,包括饮食方面,有时容易吃得很多,或者出去和朋友一起吃饭不太注意。”显然,这些由球员自身职业意识不足,或者俱乐部训练管理上的参差不齐所造成的风险,因为国家队需要完成任务而不得已被转嫁过来,宫鲁鸣实际上是在“补课”。
“现在的年轻球员,吃苦耐劳的能力确实比以前的运动员差远了。我理解,这批国家队队员,最缺乏的不是体能、力量,而是技术和意识。宫指导之所以狠抓体能、力量,其实是在人为地给他们制造一些障碍,通过增加训练时间和训练量,促进他们思想、心理和身体上的进步。实事求是地说,力量、体能通过训练可以弥补的,但很多东西是早已定型的,在国家队这个层面,提高的空间已经很有限了。”该业内人士指出。
确实,已经职业化将近20年的CBA,始终没有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球员年轻时不重视篮球智商的培养以及技术的训练,等进入成年队后,技术和意识已基本定型,但为了战胜对手、取得好成绩,也只能通过增强身体的训练方式达到目的。
“韩国和中华台北球员,在技术和意识上已经超过了中国球员,但如果我们在身体力量等方面强于对手,也还是有很大可能重新回到亚洲之巅的。但是,光靠身体,缺乏技术和意识,是无法和世界强队抗衡的,中国男篮想要重回世界前八,仍然不现实。”该业内人士指出。
本报北京5月8日电 杨屾
男篮苦训因队员素质参差不齐 俱乐部训练不足成主因
中新网北京5月9日电(王牧青) 正当国家男篮集训如火如荼之时,各方对国家队大练体能评说褒贬不一。如此争议,自宫鲁鸣上任之日起,从未停止,但训练背后存在的诸多因素,却不能被忽视。
体能训练或让年轻球员受益
集训之初,宫鲁鸣就对这一届男篮的现状表示堪忧,队员们在连续冲刺折返跑后的疲惫表情,也从侧面反映出客观的实情。老队员大都没有入队,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能否适应大运动量的训练也是疑问之一。尽管已近月余的训练效果,暂时还无从检验,但从近日反馈的情况看,年轻的国家队球员们将从中获益。
如今,国家男篮的教练组成员多达13名,不仅可以分位置训练球员,还配备了具体的科研人员。主帅宫鲁鸣虽背负“大运动量”的“声名”,却从未怀疑自己的训练方式。在他看来,增加强度、面向实战,符合中国男篮的现状。
回望中国篮球曾经的辉煌时代,国手们的个人能力个个顶尖,在国际大赛中发挥自如。近年来,国家队在洲际比赛优势已不明显,球员的技术能力和对抗能力都在下滑,原因之一,便是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有专家指出,中国篮球的优秀苗子,由于无法兼顾学业,正在一步步流失。
国家队练基本功也有无奈
大前提下,如果能够提升球员的技术能力,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队层面。事实上,国字号队伍打磨基本功和体能,听起来并不合适。但教练组无奈地表示,如果以现在的球员实力组合队伍,恐怕水平还难以达到要求。
之所以如此,俱乐部训练的不足难辞其咎。不夸张地说,CBA[微博]许多俱乐部的训练,一些大牌球员并不刻苦投入。但即使这样,他们也足可以应付CBA联赛的竞争环境。反观成熟的NBA联赛,职业体育打造了完善系统,无声地督促球员不得不拼命训练,以保证自己的出场时间。像杜兰特、科比这样的超级球星,不仅不会享受球星待遇,还会自愿训练得更加努力。
面对这个话题,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引来各方议论的联赛体测。抛开体测是否妥当不谈,它至少佐证了当下球员素质不齐的隐患。面对世界篮球愈发讲究强度和对抗的背景,中国男篮如今的训练更像是一次补课。最终成果如何,其实并不是一次训练能够影响,却会牵动中国篮球的未来前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