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一届中国男篮会突破“助攻荒”吗

(2014-04-21 15:36:56)
标签:

杂谈

分类: “画圆战术”实践
新一届中国男篮会突破“助攻荒”吗

从这篇文章看到了中国男篮的风格:“团队篮球、整体攻防,更高、更快、更强、更灵、更准”,宫鲁鸣指导海纳百川,吸收了欧洲篮球战术特点,结合了中国球员的实际。看好中国男篮!
分享自李晓波画圆战术《希腊外教洛安尼斯担任战术教练中国男篮具有希腊... - 宫鲁鸣点赞希腊外教 男篮领队:CBA靠外援国手练不够 2014年05月18日01:30 京华时报 微博我有... (来自 @头条博客) - |希腊外教洛安尼斯担任战术教练中国男篮具有欧洲风味


 北京晚报:惜败之后看差距

2010年7月31日 15:41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孙保生 选稿:实习生徐玮晔

 

  昨晚在易建联上场不到11分钟的情况下,中国男篮输给斯洛文尼亚队4分球,称得上是惜败。在最后时刻有机会追平或反超比分,但我们却没能把握住。这样的热身经历,就是中国男篮打斯杯赛最好的收获。

  惜败之后,我们必须找准惜败之因,而这正是中国或亚洲篮球与欧洲篮球的差距。中斯两队最终助攻的对比是7比19,在这对数据背后,揭示的是两队对篮球认识理解的巨大差异。

  中国男篮的突破比过去加强了,但是突破者的眼和心只盯着篮筐而没有队友,故鲜有声东击西的巧妙配合,而斯队却常常打出令人防不胜防的妙传。当斯队加强了对中国队无球队员的防守时,中国队经常是一人运球却4人站着,要不然就是个人摆脱,很少有相互间的一挡或一挂,而斯队却是连续掩护或穿插。有球有戏,没球没戏,中国篮球没有悟透什么叫团队游戏,缺乏打球的智慧。斯队的德拉季奇贡献了15分、10个篮球、10次助攻,他1人的助攻就比中国队多了3次。眼下中国篮球没有这样的天才控卫,但我们可以挖掘集体的潜力,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讲究配合的意识再强些。

  失去扳平或反超比分的机会,缘于我们掩护的质量太差,连人都挡不住,又岂能言拆?这些基本的功课,国手们在各自的俱乐部就应学好,到国家队再补课确实晚矣。最后23秒的战术配合,未必非要安排在底角进行,因为这个区域往往会成为对手严防的死角。尽管此异议有班门弄斧之嫌,但我还是要一吐为快。


    新一届中国男篮会突破“助攻荒”吗

      李晓波画圆战术

   上面这篇文章是2010年7月孙宝生先生在中国男篮负于斯洛文尼亚后写的球评,今天重读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中国男篮助攻少、长期陷入“助攻荒”一直受到诟病,但十年来改观不大,助攻少、陷入“助攻荒”的真正原因其实是战术配合少,中国男篮一直没有成体系的整体移动战术配合风格。

   该文指出了中国男篮与斯洛文尼亚的助攻数为7:19。四节比赛,仅7次助攻,这不是“助攻荒”是什么!从助攻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数据背后的实质是什么,即战术配合决定着助攻的数量,战术配合越多越好,助攻也就越多越好。

    一支助攻数少的球队,说明战术配合肯定不多、不好。而一支战术配合多、配合质量高的球队,助攻数据肯定不会少,换言之,助攻数量反映着战术配合的质量。助攻是检验一支球队战术配合优劣好坏先进落后的晴雨表,缺助攻其实缺的是整体战术配合。

    一般而言,场均助攻在10次以内,反映的是身体篮球和单打独斗以及技术动作的野性篮球,球运转少,战术配合少,观赏性不够,主要以对抗和力量为主;

    15到20次助攻,比赛开始有了智慧篮球的影子,战术配合较多,球员无球跑动增加,大局意识增强,球的运转增多,对抗和力量开始减弱;

    20到25次助攻,比赛进入真正的智慧篮球阶段,手不粘球,技战术配合流畅,球员更多的是用脑子打球,妙传增多,渗透性传球比比皆是,比赛进入思维篮球阶段,对抗和力量不是主要矛盾;

    助攻达到25到30次以上,比赛的战术配合已经具有了艺术篮球的风格,整体移动配合成为特色,战术配合的连贯性、多样性和隐蔽性比较明晰,多点进攻、声东击西的战略战术让对手防不胜防,团队篮球和战术至上成为球队的最大追求。

    助攻是衡量篮球比赛技战术含金量高低的重要数据,助攻最能体现一支球队的战术配合的整体性,助攻多就说明战术配合多,团队篮球,技术运用好,单打独斗少;助攻少,说明战术配合少,技术运用不好,单打独斗多。反过来说,战术配合多,助攻就多,单打独斗就少;战术配合少,助攻就少,单打独斗就多,这是篮球比赛中最基本的常识。


    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中国男篮的助攻数据,与亚洲篮球和世界篮球的差距不小。2013年男篮亚锦赛,中国59:63负于韩国,其助攻数据为10次,韩国14次;51:70负于伊朗,其助攻为9次,伊朗助攻16次;78:96负于中华台北,其助攻19次,但对手助攻达到了21次,中国男篮遭遇本届亚锦赛第3败的同时无缘4强。中国男篮输球的原因很多,但助攻少确实是中国男篮技战术配合的短板,反映了中国男篮喜好单打独斗、战术配合缺失整体性的不足。

    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来看,“平均每场助攻次数”中国队 (8.86次 )与对手 (15.0次)。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男篮五连败,场均得分62.6分,场均助攻9.2次,得分过少,助攻过少,只有中国男篮的助攻数据没有上两位数,得分和助攻两项指标排名参赛球队倒数第一名,严重缺乏整体移动战术配合,而同组的俄罗斯和西班牙同为21次,与阿根廷队并列第二,是中国男篮的一倍还多,这些强队的助攻数与他们娴熟巧妙连贯以及立体交叉的战术配合成正比。助攻最能体现一支球队的整体性,而中国男篮可怜的助攻数据显示,球队过多依赖个人单打,缺乏整体移动战术配合。

    在没有或缺失整体进攻战术配合的支撑下,后卫一般能做的只有两种简单而无奈的选择:一是作出向左或向右的转移性传球,这样的传球基本不会给对手致命一击,带有妙传性质的直传球、渗透性传球无法出现,助攻就相当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是自己单打独斗,1人打4人看,变进攻配角为主角,频频在外线浪投或突破,靠运气和手气吃饭,这样简单的打法哪来助攻,岂有不输之理!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联赛和中国男篮场均助攻在10次左右,反映了中国篮球缺失整体移动配合,团队篮球尚未形成,还是单打独斗的身体篮球阶段,离思维篮球和智慧篮球艺术篮球阶段还有较大的差距,什么时候中国篮球的助攻场均数据达到15次到20次,甚至更多,中国篮球才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腾飞了!

    我们一直以来就欣赏马刺无私的球风和团队篮球、智慧篮球和艺术篮球的魅力。中国篮球完全可以学习,马刺队中几位主力球员年纪偏大,体能和对抗今非昔比,但马刺的“团队配合、整体篮球、智慧篮球、战术至上、崇尚技术”的打法弥补了他们年龄偏大、体能和对抗的不足。

    中国男篮体能和对抗不足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再怎么练都不可能达到欧美球员的水平,只有走马刺式的团队篮球和智慧篮球才有出路。看看中国联赛的助攻过少就知道了中国篮球缺失整体和团队打法,助攻能到20次就算不错,大多时候也就在15次以下,场均助攻就更低,与马刺队经常超30次的眼花缭乱的助攻相比,差距实在太大。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整体战术配合所致。

    目前的现状是,中国男篮的理念被世界篮球远远甩在后面,一位业内人士说:中国篮球“最难办的是思维方式,中国球员习惯单打独斗,对抗不足偏要硬打,不讲团队配合”。这与篮球发展越来越重视团队战术、整体移动进攻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相去甚远,这个差距恰恰是中国篮球的努力方向。

    邓华德时期中国男篮助理教练李楠曾一针见血的指出:“现在球队和欧洲球队的差距就是缺乏整体配合以及不够流畅,依靠个人进攻太多。”但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却没能改变,就是教练组的失败,邓华德时期球队后卫组进攻比以往更多,我们记忆中的刘炜更多的是冲到前场来上一个三分远投,却少见他能够送出妙传,一个球队的当家后卫都已进攻为主了,其他的后卫又会怎样?

    中国男篮的后卫表面上看是只进攻不传球没配合,助攻越来越少,单打独斗多,组织后卫成为中国男篮的短板,但实质是缺乏整体移动配合的战术体系造成的恶果,造成这种现象当然要从主教练身上找原因,是教练组的问题,我们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责任全部归结于刘炜等后卫不会和不善于助攻的问题上,哪个后卫不想助攻。但由于中国男篮以及球员之间缺乏科学合理融掩护、策应、突分、传切配合于一身的整体进攻战术,尽管球员在场上努力奔跑很难摆脱对手的压迫式盯防,也就很难寻找出后卫可以直接传球助攻得分的机会。

    盼望宫鲁鸣指导执教的新一届中国男篮能在战术配合上有所改变,进而让我们看到中国男篮在助攻数据上的大幅度提升,改变长期助攻少助攻荒的瓶颈。体能固然重要、技术当然重要,都需要苦练,体能技术练上去之后还有一个比体能和技术更重要的法宝,那就是战术配合。前者是身体篮球,后者是思维篮球,两者结合才是真正的智勇双全的篮球。过去我们顶多属于前者。

    体能上去了,说明中国男篮有了不小的进步,技术上去了,说明中国男篮进步不小,但这些进步都只是量的进步,个体的进步。只有战术配合上去了,团队力量才能体现出来,中国男篮才会出现质的飞跃,助攻数也就上去了,这才是大进步。

    因为,战术配合是篮球比赛活的灵魂,是核心竞争力,最能反映团队是篮球最本质的力量。反之,助攻上不去,说明中国男篮在战术配合上没有进步,或者是在战术配合上没有创新,还不是真正的团队篮球、思维篮球。新一届中国男篮会突破“助攻荒”吗?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男篮在海埂魔鬼训练体能和投篮是正确的,需要花一定时间来强化训练,因为相对于欧美球员来说,体能和投篮是个问题,但就中国男篮而言,最大的软肋和问题不是体能和投篮,而是全队娴熟巧妙的的团队战术配合。而战术训练需要的时间必须远远多于体能训练的几倍才行,留给新一届中国男篮的时间不多了。
 
 扬纳基斯练体能,大运动量,中国男篮就接受不了,宫鲁鸣练体能,也是大运动量中国男篮似乎接受了。都是练体能,为何因人而异?
中国男篮应该练体能,但这绝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练好全队的整体的移动战术配合,这是篮球比赛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中国男篮花在战术配合上的时间少于练体能的时间,那么中国男篮即使体能练上去了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的对手体能比我更好。
分享自李晓波画圆战术《中国男篮失利看似体能不支实则缺乏整体进攻战术》 - 2010年世锦赛淘汰赛第一轮最后一天比赛,中国男篮迎来了D组第一的立陶宛。几乎没有人看好中国男篮,但中... (来自 @头条博客) - |中国男篮失利看似体能不支实则缺乏整体进攻战术
 
中国男篮练体能是有限度的,要解决体能问题还要从战术配合上其寻找,通过以柔克刚的战术配合来弥补体能的不足,这才是中国男篮的出路,要像达到詹姆斯的卧推水平,一辈子都达不到。
分享自李晓波画圆战术《中国男篮到底差什么?打整体移动进攻势在必行!》 - @李晓波画圆战术感谢前辈肯定,"画圆战术"的整体移动才是中国篮球的出路//@京篮老队友: 说的... (来自 @头条博客) - |中国男篮到底差什么?
 
分享自李晓波画圆战术《中国男篮控球后卫的助攻为什么越来越少》 - 在过去,男篮的后卫线一直被人所诟病,在面对对手全场紧逼时,中国男篮的后卫们总是会忙中出错,犯下几个低级失... (来自 @头条博客) - |中国男篮控球后卫的助攻为什么越来越少

  

分享自李晓波画圆战术 《数据作证 CBA总决赛的技战术含金量低》 - 北京与新疆的总决赛结束后,有人认为是史上最伟大最精彩的比赛,是否真是这么一会事呢?我们从双方的助攻数据... (来自 @头条博客) - |总决赛技战术含量低吗?数据提供有力佐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