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训练的“四步曲”
(2014-04-11 15:05:3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快乐面试 |
第一步:熟练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申论考试往往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用文字材料的内容出表现出来,表面上看考的是考生对对这些现象、热点焦点问题的归纳、分析、对策、评论、议论,实质则是考察考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点的掌握情况。材料、现象、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点。这些理论点很好的指明了解决这些材料、现象和问题等的方向、原则、对策和措施,为写好申论指明了方向。因此,考生必须要熟练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点。比如去年云南省的申论题,考的就是职业教育和就业,如果考生掌握了十八大关于就业的理论论述,申论写作就有了方向和针对性。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其实材料反映的若干问题的背后就是十八大关于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一重大理论论述。同时,十八大还指明了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和措施。很遗憾,很多考生由于不明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点在申论写作中的主要地位和作用,根本没有花时间去研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以在申论写作中缺乏理论高度和方向,写出的申论缺乏思想性和理论性,就事论事,泛泛而谈,难以获得高分。
第二步:熟练把握专家解读的热点焦点问题。专家解读热点焦点问题,是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点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既是在理论上进行剖析,又是在实践上提出对策。他们所依据的理论来源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们提出的对策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考生由于理论学习不够,提出对策的能力有限,需要学习专家通过理论解读热点问题的思维,提升自己对理论的运用以及积累更多专家的对策的能力。以就业为例,十八大关于就业的原则、方针部署之后,各界专家纷纷解读中国就业问题,不断给就业问题支招,出谋划策,提出了不少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对策,如果考生考前研读过这些专家提出的对策,就不至于在考试中束手无策,不知所措,最后没有办法只好用“申论万能八条来应对”,导致对策没有针对性,流于形式,难以拿到高分。
第三步:熟练把握各种申论文体的写法。申论中的文章写作,名称不一,按体裁分类,最基本的有两类:普通文章和应用文。其中,名目不一的策论文、对策文、评论文、议论文等,均包括在普通文章内,属于广义的议论文种类;按其内容性质,则应划分到议论文之下的政论文一类里。申论文章无论采取哪一种文体或称呼方法,其内容都是分析、论述与对策的结合,并以对策为主,同时理论方面的分析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无论分析问题还是提出对策,最终都要指向问题的解决,没有不解决问题、只是指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申论文章。在写出提出对策的理论、政策、法律等依据,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实行对策的具体办法、保障措施之外,还可论证采取对策的必要性、可行性、效用性,预测其实行后的趋势,表明问题必然解决的前景。可见,各种名目不同的申论考试中所要求写作的文章,实质都是普通文章之下特殊的议论文——政论文,是理论分析与对策论述的统一,是观点与事实的统一,是抽象论述与具体现象陈述的统一,其基本要求是解决问题。一般采用理论思考、时代特征、联系实际、辩证思维和主流价值五度思维方式来撰写申论的议论部分。
第四步:大量撰写申论模拟题。申论的训练的最后一步就是大量的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归纳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理论的能力、提出对策的能力、写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践出真知,通过撰写申论模拟试卷,可以找出各方面的差距,边写边改,边写边学,在写中发现问题,比如理论上的差距、政策上的盲区、对策上的肤浅、写作上不足、解决问题上泛泛而谈等等,发现问题,逐一整改,及时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理论运用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申论训练的“四步曲”,环环相扣,依次展开,互为因果,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第一步是写好的申论的基础准备,解决申论的理论性;第二步是写好申论的前提条件,解决申论的针对性;第三步是写好申论的关键和核心,解决申论的可读性;第四步是写好申论的必要保证,解决申论写作的实践性。
- (2014-04-11 15:05:31)
- (2014-03-23 00:21:39)
- (2013-04-13 21:47:34)
- (2009-06-17 23:13:22)
前一篇:岁月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