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球需要智慧,智慧源于学习

(2014-01-09 15:35:38)
标签:

杂谈

分类: 篮球论文
             
          打球需要智慧,智慧源于学习

林书豪(1988年8月23日—),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控球后卫,效力于NBA休斯敦火箭队。祖籍福建省漳浦县,祖辈移居台湾彰化,父母1977年移民美国。林书豪毕业于哈佛大学,带领哈佛大学篮球队取得常春藤联盟分组冠军,进入NCAA64强,后与金州勇士队签约,成为自1953年后首位进入NBA的哈佛大学学生;首位进入NBA的美籍华裔球员。2011年12月,先后被勇士队、休斯顿火箭队裁掉。2011年12月27日,他签约纽约尼克斯队。2012年夏天,林书豪与休斯敦火箭签定了一份三年的合同。

作为哈佛大学的高材生,林书豪十分欣赏那些善于传球的控卫,这也让其将智慧篮球奉为他的“篮球之道”,“我认为打好篮球60%-70%是靠你的智慧,用脑打球对一个球员的成长很重要,就像基德、纳什和保罗。他们都不高大,也没有过人的弹跳,但他们的篮球充满了智慧。”

“如果你的学习达不到平均标准,在美国的校队中是不允许你练球的,直到学习赶上来才能打球,”这就是美国大学的篮球文化。这为他们未来进入NBA奠定了坚实的领悟力、执行力和创新力。韩国篮球也是如此,要进入国家队必须进入大学联赛之后才有资格,在他们眼里,面对自己的身高不足,篮球需要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人才。中国篮球不是这样,多为体教分离,打球的书读的少,专业的比业余的读的更少,造成中国篮球缺少智慧,对技战术的理解缺失文化的支撑,与学习不够与篮球专业理论素养不高不无关系,中国篮球要振兴,体教结合势在必行。

篮球场上最需要的是篮球智慧。一个巨星绝不是单单技术高超,身体素质强,还要充满篮球智慧。简单地说,就是“会运用”,即会运用技术、会运用战术、会运用体能、会运用思想、会运用智慧,等等,纯技术仅仅存在于儿童动画片中。这里的会运用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一是需要实践,二是需要学习。打球需要智慧,智慧源于学习!
   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3年亚锦赛的惨败将中国男篮最后一块遮羞布彻底地撕下,也深深刺激了中国篮协。于是有了篮协这次体测的重拳出击。
  在奥运会上,各界都认为,中国男篮暴露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抗和体能,而这次体测的必过项就是折返跑。这也足以说明奥运会的惨败已经令篮协恼羞成怒。不过,跑步真能测出一个球员的能力?作为职业球员,普遍存在腰伤和膝关节的伤病,这两样伤病尤其影响自身的速度,但并不见得会影响他们在场上展现篮球的意识与技巧,因此,体测让很多老将犯难,硬指标的杠杠和一刀切的办法并不适合他们。
    其实,体测对于职业球员来说并非有多困难,但体测从根子上还反映出中国篮球提高自身水平的办法有限,只能通过强化身体素质来“硬性提高”。从2000年到2008年,理论上中国男篮的身体素质相比前代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移动长城坐镇内线的时代里,中国男篮能够保持住亚洲老大和世界前八的地位,但想要更进一步,身体上的极限已经无法再突破了,那么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我们需要更高的篮球智慧和战术配合意识。如今,我们的篮球在战术配合意识上甚至还不如上世纪90年代,那时的中国篮球没有姚明、易建联这样天才人物,却能够首次杀入奥运会前八。如今的中国男篮的确需要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术,但更需要提升的是篮球头脑与篮球智慧,因为纵横交错的战术配合路线和球员连续不断的掩护跑位创造的机会,表面看来不是传球就是突破或是投篮,其实需要审时度势的篮球思想和方法去把握。
    很多人说中国篮球缺乏身体,我觉得中国篮球更缺乏智慧。在伦敦奥运会上输球是身体好像还说得过去,但在亚锦赛上输给韩国、伊朗和中华台北,难道也是缺乏身体吗?牛高马大的中国男篮在亚洲是鹤立鸡群的身体啊!以打中华台北为例,你说中华台北队身体有多好?技术有多好?没有多好,但是人家为什么能打出那么多流畅的配合?难道是集训时间比你长?非也,主要是人家从小养成了动脑子打球,靠智慧打球,打的是团队战术配合,打的是以柔克刚,打的是对篮球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以及对篮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虽然篮球是靠四肢,但如果你打球单打独斗,自废大脑、丢掉智慧、失去思想、缺失文化,不讲团队、不要战术,自然就吃亏很大了。

李晓波画圆战术 “画圆战术”变化路线:建立在“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基础上的变化路线“组合拳”战术配合http://t.cn/zYfniM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