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长人:挡拆技术分析

(2014-01-05 12:10:49)
标签:

转载

分类: 篮球论文

挡拆技术分析

挡拆」现在已成为世界篮球“统一”打法,可谓无队不挡、无队不拆!但是,真正掌握挡拆技术并把挡拆运用非常熟练的球员却不多!挡拆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中锋或其他球员往持球后卫身后一站,持球队员一运球,两个人一拆开就完了。其实不然,挡拆和篮球场上的所有技术动作一样都有技术要求!打个比方,就拿从对方手里抢球来说也有技术要求,有的人在抢球时抡起胳膊从上往下劈头盖顶就是一下子,这种抢球动作不仅容易犯规而且显得很傻!而有的球员从对方手里抢球时是顺着对方胳膊从上往下撸,悄无声息,即便打手裁判也听不见,显得非常聪明!

挡拆」也一样,拿「挡」的人来说,对挡的脚步动作、身体姿势、身体重心、所站位置与角度、跟进时的脚步动作与方向等都有技术要求;对运球突破的球员在运球、分球时机等方面也有技术要求,特别是打挡拆时两个人之间的角度显得更加重要。有的球员给后卫做挡拆时是直挺挺地站在后卫身后,有时是侧身站在那里,看上去是在做挡拆,其实徒有形式,人家防守队员一下子就能穿过,这种现象我们在比赛中能经常看到。为什么挡不住人?为什么拆开后中锋球员不能跟进形成有效的进攻?根本原因就是两个球员未能很好地掌握挡拆技术,只停留在形式上,不注意技术要求而造成的!

挡拆」究竟有哪些技术要求?下面我们通过伦敦奥运会时立陶宛和俄罗斯比赛时的一个截图来进行说明,在这场比赛中立陶宛队打出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挡拆配合,从中可以看到对挡拆的技术要求。请看下图:

[转载]长人:挡拆技术分析

[转载]长人:挡拆技术分析

[转载]长人:挡拆技术分析

[转载]长人:挡拆技术分析

[转载]长人:挡拆技术分析

[转载]长人:挡拆技术分析 

 从上图我们看到,立陶宛9号球员很好地掌握了“挡”的技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身体重心低。

2.        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如位于左侧则正好相反〕位于防守队员必经的路线上,挡的横截面很大,能形成有效的挡的效果!

3.        “拆”时以右脚为轴左脚为摆动腿原地做后转身动作始终能面朝球后转身后能及时跟进或接分球运球突破。这个动作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做“挡”的中锋并没有掌握这些技术,往往是像一根杆子似的直不楞瞪地站在那里不讲究脚步动作。

4.        在“拆开”一刹那两个人之间出现空挡时后卫及时分球。

5.        两个人“拆开”时有一定的角度。

中国男篮也经常打挡拆,易建联也经常给后卫做挡拆,下

面让我们看看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男篮和西班牙比赛时易建联做的一个挡拆:

[转载]长人:挡拆技术分析

[转载]长人:挡拆技术分析

[转载]长人:挡拆技术分析 

  为什么易建联和持球后卫没打成挡拆?问题主要出在易建联的“挡”上!和立陶宛9号的技术动作相比,易建联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身体重心比较高

2.        易建联是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和立陶宛9号的脚步动作正好相反!由于易建联是右肩对着防守队员,所以挡的横截面非常狭窄,防守队员容易穿过!

3.        如果持球后卫向下运球时易建联能以右脚为轴后撤左脚原地做后转身的话,易建联还有可能向下跟进接后卫分球进行进攻。

4.        易建联不仅没有向下跟进反而向中线方向后撤步,导致两个人彻底分开,失去了打挡拆的初衷!在比赛中我们能经常看到易建联的这种现象,他不往下跟进,反而向外移动!真不知道他是怎么理解挡拆打法的!

   易建联挡的技术和立陶宛9号挡的技术最大区别表现在两点上,一表现以哪支脚在前上,二表现在挡的横截面上,如下图所示:

[转载]长人:挡拆技术分析
 

     通过对立陶宛9号挡拆技术所做的分析和与易建联做挡拆的对比,我们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对「挡拆」的技术要求,也能看到易建联做挡拆时在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易建联,CBA很多中锋球员几乎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立陶宛和俄罗斯队都属于前苏联队,前苏联队在基本功训练上要求很严格,球员的基本功都比较扎实,技术也比较细腻,相对来说我们球员不仅基本功不扎实,而且显得粗糙!从上面立陶宛9号球员做挡拆时左脚在前、以右脚为轴的后转身跟进动作就可以看出来!

  希望本文对我们业余队球员在学习挡拆打法、掌握挡拆技术上能有所帮助!希望我们业余队球员要好好学习立陶宛9号的技术动作!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