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拆战术运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标签:
杂谈 |
分类: 篮球攻防战术 |
挡拆战术就是内线球员挡住对方防守外线的球员,使本方外线队员有出手的空当;若对方补防及时,则本方内线向里移动,外线队员及时把球向内线转移。原则就是出空当。打个比方吧,一般业余篮球比赛里的时候,队员做战术配合,A的突破能力比较强,A就指挥队友B上来给他做掩护,于是B就上来了,做成一面人墙,A就往B给挡出的方向带球,然后突破上篮,或者进行投篮,球打进了,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掩护配合。一般通常人认为这就是当拆战术,很简单,就是互相挡一下人,其实这不是完全的挡拆战术,这只完成了一半,其实这只是挡。
1、挡拆的精髓
挡拆的精髓更多的是在拆,也就是拆球,把对方的防守拆开,拆散。前面说到了挡,那么拆就是从挡开始的,在队友为A挡人,背人的时候。A选择另一个方向的带球,那么要是在一防一的状态下,对手的另一名队员势必会跟上来进行补防。而我方的队员是处于静止不动状态的。因为篮球规则里挡拆的时候,掩护球员是不给移动的。那么如果是A在控球,就会面对两个的防守,或者造成包夹。而在A吸引两个防守队员防守的时候,A方的队员通过快速移动和跑位,就能够获得空位投篮的机会。在这个时候A就及时的把球分给他,使其投篮命中。这就是拆球,在NBA联盟里,很多情况都是采用一对一防守,联防基本没有,所以当拆的战术是经常使用的。而当拆战术发挥的好坏,那就直接取决于控球队员的能力和水平问题,一般控球队员都是属于联盟顶级水平的,比如纳什、斯隆等等。
2、使用技巧
半场的拆挡产生前的最初雏形无非是控球者A分球给另外一名队友B,然后A立刻加速摆脱防守球员尽可能的向篮下移动,B在最适合的时机将球回传A,A完成上篮或者投篮得分。这是从空切从演变而来的。
空切的问题是遭遇防守球员压迫防守,根本无法顺利接到B的传球时候的进攻时机无法出现,这个时候挡拆的配合呼之欲出。即B球员从接球到分球给A球员的时段的位置应该给A球员造成单挡的机会,令A球员可以出现一个半环绕B球员跑动,并且依赖此跑动摆脱防守球员形成短时间的无人防守从而完成进攻。
拆挡的雏形已经足以应付大多数的半场比赛,可是并非无法破解。对于防守球员来说,针对拆挡的最佳策略莫过于错位,无论两名进攻球员如何反复进行牵制,两名防守球员相应的不停更换自己的盯防对象,进攻球员就会受到很大的压制,即便依旧会有拆挡的成功完成,流畅性的影响和失误率的上升也无法避免。
如果要追究更高层次的拆挡战术配合,就会涉及到球场上的第三名球员,当B球员接球准备分球给A球员时刻,由于防守球员的同步错位行为导致无法完成成功拆挡。此刻,无球的进攻球员C应立刻向A方向跑动,A和C互相错位的同时给对方做一个单挡,并且在担当完成后,A和C同时下底向篮筐方向移动。此刻,防守A或者C的两名防守球员会因此单挡而有瞬间的影响,而对于此刻持球的B来说,就会有两个选择:分球给A或者C,完成进攻的成功率就会上升。而在爵士的三人拆挡中,马龙担任这个B的角色较多。斯托克顿和霍纳塞克除了利用互相拆挡以外,还有一些较为复杂的利用中锋或者小前锋的移动进行的拆挡。
一种战术一旦成为经典,演练成熟就可以吃遍天下,可是拆挡挡拆战术在防守方身高优势明显的情况下就很难产生流畅的效果,爵士利用的就是马龙优秀的高位能力和斯托克顿快速的移动以及霍纳赛克稳定的射篮,形成挡拆的三人核心,带动全队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轮盘体系。
3、挡拆的分类
(1)高(低)位挡拆
控球选手尽量控球靠前,使防守队员退到3分线上,这样可以便于内线选手快速过来挡。内线选手采用面对外线防守队员的方法挡拆,而控球手要果断的贴着内线选手身后突破进去。当控球手一经过内线选手身后,内线选手应当立即已靠近篮板的那只脚做后转身,将盯防控球手的防守队员卡在自己身后,并相篮板移动,随时准备接到传球。这时如果一开始盯内线选手的防守队员跑去补防控球队员,择控球队员应立即将球传回到内线选手手中,因为内线选手已经相着蓝框移动了,而且这时离他最近的防守队员已经在自己身后了,你就可以轻松的上篮得分了,而如果那名防守队员没有上前补防的话。控球手则可以选择投篮,或自己上篮。最后高位就是远离篮筐的挡拆配合,低位就是靠近篮筐的挡拆配合。
(2)掩护挡拆
得分后卫和小前锋会在大前锋和中锋的掩护下跑到空当,这时候传球给空当的人就OK了。
4、挡拆战术运用中常见问题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说到挡拆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挡拆运用中的主要问题有几个方面:
一是拉出队员做“挡”尚未到位,持球队员就运球突破了,导致挡拆失败。这是挡拆战术中最容易发生的问题。见下图:

08奥运小组赛对西班牙。姚明还没有跑到位站稳,刘伟就开始移动;没到位当然起不到“挡”的作用啦,于是姚明再向前移动,试图阻碍防守者的去路。于是出现两个问题:挡拆不彻底,防守者可以加速、绕行进行反挡拆,还非常容易造成进攻犯规。
通过上述图解分析得出结论:挡拆的关键,是内线球员移动过来“挡”到位之后外线球员才能运球突破。具体运用时外线持球队员见到“挡”的球员到位后双脚分开之际再行突破。
二是挡而不拆,有的球员已经做出了挡的动作,之后却没有拆的行为,导致挡拆一厢情愿。前面已述,挡拆的精髓在于拆入。
三是拆而过慢。有的球员即使做出了拆入的动作,但由于平时训练无素,拆入顺下的速度过慢,也会导致挡拆失败。
5、挡拆的防守方法:
防守挡拆有四种方法。
一是
“换防”(switchit)——防守持球者和挡人者的球员换位防守,这经常导致错位防守。巴克利和史密斯认为这不是一种成功的防守——至少在对太阳的时候是这样的。
二是“夹击”(Trap)——当对方挡拆时,两名防守球员都去防守持球者,同时剩下的三名防守球员用区域防守来对付剩下的进攻球员。
三是“阻挡”(ShoworHedge)——防守挡人者的球员暂时挡住持球者的跑动路线,尽可能的减缓他的前进以便防守持球者的队员回来,然后前者恢复对挡人者的防守。值得一提的是,马刺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防守挡拆。
四是“放投”(Gounderthepick)——这种方法只是在对付一些差劲的投手时使用。防守挡人者的球员退后使防守持球者的队员从他和挡人者之间穿过去,这样使后者能跟上他的防守对象。但是由于有一个时间差,持球者往往有一个空位投篮的机会。
挡拆战术通常在两个位置使用——弧顶(HIGH)和肋部(ELBOW,罚球线的延长线与三分线的交点)。位置不同,战术也通常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