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6年姚明就说:中国篮球闭门造车 CBA战术到国际上没生存空间

(2013-09-12 22:11:55)
标签:

杂谈

分类: “画圆战术”实践

2006年姚明就说:中国篮球闭门造车 <wbr>CBA战术到国际上没生存空间

这篇文章是2006年新浪体育发布的,现在看来依然有现实意义 中国篮球进攻乏术的问题已成瓶颈 姚明:中国篮球闭门造车 CBA战术到国际上没生存空
http://t.cn/z8Ch7YA

 

姚明:中国篮球闭门造车 CBA战术到国际上没生存空间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07:31 新浪体育

  男篮世锦赛结束后,勉强实现了小组赛出线目标的中国男篮,面临着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重任。但是,作为中国男篮的领军人物,姚明昨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对中国篮球的现状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中国篮球在闭门造车,CBA的战术在国际赛场上根本没有生存空间!”

  对于中国篮球的根本———CBA职业联赛,姚明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他直言“这两年

CBA联赛几乎没有进步”。

  姚明表示,每年回来参加国家队备战,他都要把CBA季后赛的录像带尤其是国手较多的球队的比赛录像带拿来研究,让他吃惊的是,“CBA大部分球队执行的战术太落后,这在国际上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尤其是南方球队的特点一点也没有了。我们的篮球现在是闭门造车,联赛战术落后到让人吃惊的地步。”

  作为出国打球的受益者,姚明当然支持更多的中国球员走出去,“球员出去打球是必然趋势,但是,也有人说这样会使我们自己的联赛失去吸引力。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矛盾。不过,我们目前最大的任务是备战2008年奥运会。现在离

北京奥运会只有两年的时间了,我们不可能期望CBA有质的飞跃,只能期望个别球员的提高。我的观点是,要走就必须赶紧出去,今年赶紧出去!哪怕跟着强队训练都能有提高。”

  姚明承认,在世锦赛中对波多黎各的比赛中,他有心里障碍,“我在17岁的时候,代表22岁以下中国青年队参加了世界青年锦标赛。我们第一场就对阵波多黎各,我作为首发中锋出场。那场比赛,我得了9分,是10次罚球得到的9分。那场比赛,我们输了79分!你可以想象一下,输79分对一个少年意味着什么。所以,对阵波多黎各,我多多少少有一点心理障碍。”

  尤纳斯曾经不止一次跟姚明谈心,他甚至征求姚明的意见以确定出征世锦赛阵容。“尤纳斯在世锦赛前曾就世锦赛名单征求过我的意见。张松涛应该感谢我,我建议尤纳斯留用他的。根据我参加世界大赛的经验,我肯定会不时受到犯规的困扰,我需要一个替补。于是,我向尤纳斯建议留用了张松涛。”对于尤纳斯,姚明认为,他让

中国男篮更加有斗志。

 

 

    现在看来,姚明当年这句话不是决不是危言耸听,中国篮球在北京奥运会上进入八强之后开始走下坡路,在2010年土耳其世锦赛上被出线被挤出前10以外,在2011年亚锦赛上一分险胜约旦勉强获得奥运会入场券,2012年伦敦奥运会5连败且一场未赢,就连赛前大家认为最可以取胜的英国队也大比分落败,2013菲律宾马尼拉亚锦赛连输韩国、伊朗和中华台北,中国男篮在进攻战术上的落后全部被姚明言中。现在的中国男篮不仅国际上已经没有生存空间,就是在亚洲都无缘四强,进攻乏术不断遭到诟病。刚刚结束的全运会上,从青年组到成年组各支球队在进攻端的战术配合都显粗糙,局部配合多,单打独斗多,整体移动进攻战术配合基本没有,打法极其简单,根本无法适应亚洲以及国际篮球比赛进攻战术的要求,按照姚明的话说,这样的战术在国际上根本没有生存空间。

     值得欣慰的是,1995年创立、2008写成论文,2010年出版出自云南昭通的近50万字的专著“画圆战术”乃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整体观的产物,标志着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画圆战术”还吸取了现代篮球发展趋势和特点,是中国篮球最明智的选择,也最适合国人的体能和技术特点。中国人可以骄傲地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打自己的“画圆战术”。

 

【更适合于国人的篮球战术,可以在你班级队伍上演练试试。】“画圆战术” 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既可攻盯人又可破联防的“双栖战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填补了中国篮球整体移动进攻战术的空白。来自@李晓波画圆战术 http://t.cn/zY3s8ZM
分享自李晓波画圆战术《从网友点评“画圆战术”的精髓看中国篮球选择“画... - 注:黑体字部分由李晓波画圆战术解读从下面网友的点评可以看出,“画圆战术”是最适合中国篮球的整... (来自 @头条博客) - |网友点评“画圆战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