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古融今  端庄厚健 ——《李氏族谱》楷书艺术特征浅析

(2013-09-12 17:28:34)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集古融今  端庄厚健

——《李氏族谱》楷书艺术特征浅析

昭通学院  许 

 

癸巳二月既望,李晓波老师亲临我办公室,拿出其曾祖李明璋及叔祖李明瑞所合书《李氏族谱》墨迹予以观之,并嘱余作文以记之。余仔细观后,觉此墨迹对研究清朝末乃至民国初昭通书法的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程度的史料价值,对所体现出来的艺术价值可作一番考究,确可以文推介,故欣然应之。

李明璋(1862--1905),字峨生,号奉周(以所书族谱题款又字如卿),清末进士。清代同治元年(即1862年)生于昭通府大关厅落雁乡场口上,其祖籍为湖南。于光绪九年(即1883年)入泮昭通府,庠生。光绪二十七年(即1901年)捐附贡生,任修职佐郎。科举三次,一次堂备,两次房藨。李明璋当时在京城科场考中的应是二甲或三甲。李明彰一生禀性耿直方慈,持家淡泊。著作有《依园小草》、《咏妹儿山》、《咏落雁四时景》、《及第景略》,又与其族弟李明瑞(为当时贡生)合著《连枝集》等六篇收藏在文庙之中。传世的书法作品甚稀,仅《李氏族谱》之叙可考析。李明瑞,字焕图,为李明璋胞弟,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取得贡生资格——贡生是由府、州、县学的生员中选贡的,意思是把人才贡献给皇帝。盐津县志中记载他“工于诗文书画”。但其传世书法作品也仅同李明璋合书《李氏家谱》可考。(此段文字皆为李晓波老师提供资料)

李明璋和李明瑞(以下简称二李)于光绪十六年(即1890年)所合书的墨迹,就是《李氏族谱》中的李明璋所作并书之“序”,及李明瑞所书“李氏族谱历代源流叙”部分。除李明瑞所书十一行隶书外,其余内容皆以楷书体为主。其中,李明璋所撰并书之“序”楷书18行(大字部分16行约178字,前三行残缺过半约26字,小楷题款2行31字,款末鈐二印已模糊不可辨析)。李明瑞所书“李氏族谱历代源流叙”94行(大字部分11行隶书共134字,78行楷书931字,间有小楷注释26字,小楷题款5行52字,隶书末鈐二印也模糊不可辨析)。李明瑞所书隶书,基本受清末隶变之风及地方隶书面目的一定影响,篆隶楷笔法相融,并取楷字之结体,字之体势略朝右上倾斜,但相比于同时期的隶书佳构,缺乏汉隶厚拙飘动的古韵,格调不算太高,故于此文中不再作探讨。

纵观二李所书《李氏族谱》之楷书,整篇结构严谨庄重,平稳如端人正士,取法基本同出一脉,主要承袭唐楷颜字等风格特征,点画圆整,秀丽刚劲,虽尚未尽显颜字的刚劲雄强、沉健浑厚、大气磅礴的风格,但已深得唐楷的真髓。尤其李明璋之书,本己书风的基本风貌已初见端倪,直接欧、虞、褚、柳、颜之余风,更多与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及唐人写经楷体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同时也汲取了同时代的一些时风元素。二李合书楷书作品《李氏家谱》主要呈现的几个艺术特征:

一、深究用笔,笔法精熟。笔法是中国书法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元素,黄庭坚曾强调“字中有笔”,赵孟頫言“用笔千古不易”,董其昌亦言“不可信笔”。对书法笔法的规范严谨是古代学士们共同追求的法度。二李所书楷书,总体而言,对用笔是十分讲究的,笔法严谨而精熟,一笔一画皆见规矩。二者基本笔画的写法相似处甚多,用笔多用中锋,撇画的起笔及形状、捺画的刀状踢出等都十分相似。横、竖笔画粗细的对比不似颜体那样鲜明,但都有着较好的节奏、韵律美感,也一定程度把 “筋”味表达出来。撇画起笔基本为藏锋平走,行笔较轻盈挺健,收笔如清风掠水但又不失力度。但二李在用笔上的不同处亦不少。李明璋所书楷书,较注重起笔和收笔的顿按,起笔藏锋为主,兼用露锋方笔,但方笔略多,有些横画起笔较为外露,参以含蓄的笔意使之变化丰富;收笔用顿笔或刀锋拉出,更强调“护尾”,尤其于横画与捺画中最为明显,写横行至收笔处,常向右下方重按,顿笔回锋,体现出一定雄浑、大气之韵,竖画粗壮,浑厚力强。捺画却粗壮有力,给人以刚健的动感,尤其是捺脚较长,顿挫后时如刀状水平挑出,时如鹅头平视而走,含蓄而又有峻利之感。另外,其字捺画的捺脚多与撇画锋尖持平或稍低,呈现出一种舒展沉稳之美。较之李明璋,李明瑞之楷书在用笔面目上看起来要略逊色些。如李明瑞横画的写法,起笔刀状方笔略多;捺画的变化稍显单调,以刀状收笔居多,受唐人写经捺笔写法的影响要明显得多,这也是颜真卿早期作品《多宝塔碑》等的主体特征。

二、注重结体,谨严稳正。字之结体即字法,二李所书楷书,在结体上存在异同。首先是共性较多,笔画间的宽窄收放对比较欧、柳书等体要小,主笔相对收敛,短笔相对放长,因此中宫显得较为疏朗,外部笔画也较规整,较欧、柳书体略显内松外紧、雄浑平稳。其次是二者存异亦多,总的来看,璋字主要呈现出外拓的字势,字势略宽绰,笔画间的粗细对比要明显一点。如“之”、“补”、“墓”、“先”等字。而瑞字体势主内掖,大部分字略朝内收,稍显拘谨。如“昙”、“敢”、“难”、“罪”、“怀”等字较为明显。

三、根源传统,宗古尚法。对经典的传承,是中国书法得以不断发展的根本手段。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言,“不入其门,拒知其奥理”,又董其昌在《画旨》中所言“能师法古人者,其作已为上乘”,此虽言画事,于书法也可融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传习者,作为晚清末代进士、贡生,二李深知对经典学习的重要性,对正统儒家文化无疑也下过极深功夫,故在书法的研习上,也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李明瑞所书楷体,深谙于颜真卿早期作品之法,主要宗法于颜体《多宝塔碑》、《郭虚己碑》等。较之李明瑞,李明璋所书楷书取法要略宽泛些,用笔要精到一些,结体端庄健实,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虽同样主要法于唐楷,但李明璋之书显得吸纳的元素要多得多。

四、融汇诸法,化古为我。二李的楷书,虽受当时正统格式的约束,但并不完全像当时一些书家显现出的毕恭毕正的“算子式”馆阁体,而是较为宽泛地融合了唐楷诸法,吸纳了当时当地的有名书家的长处,尤其是受当时云南楷书相对兴盛的影响颇深。同时又不拘泥于古法,入古出古,化古为我,都作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李明瑞的楷书虽个体风格不算十分明显,但也把颜字和柳字作了较好的结合,如捺画斩钉截铁的收笔,竖弯钩竖略细直钩略粗弯的写法等都已具备了一些个体思想或个体审美趋向。较之李明瑞,李明璋的变化更为丰富一些。由于他对传统元素所吸纳的宽泛,使得其字无论在用笔,还是结构、章法上,本我特质的体现也要丰富得多。

当然,由于时代、地域等因素的局限,由于所能接触阅览的墨迹的局限,二李的楷书也尚存在一些微瑕:一、受明清馆阁体的影响,一些字的结体欠佳,尚有一丝俗气未尽之感。如李明璋所书“岁”、“曰”、“落”、“遗”、“摹”、“来”等字;李明瑞所书“即”、“昙”、“为”、“殷”、“帝”、“唐”、“梅”、“吐”等字。个别字的偏旁部首摆布有些草率,如李明瑞书“纣”、“广”、“恭”、“遂”、“为”、“袭”等字。瑞字体势略朝内收,稍显拘谨。如“昙”、“敢”、“难”、“罪”、“怀”等字较为明显。二、个别笔画尚存在细究,还有一定上升的空间,写得有些随意。如李明璋所书“将”字竖画起笔有失力度,三、取法存在一定局限。就二李作比较,李明瑞的楷书取法要单一一些,主要宗法于颜真卿早期书风,虽已具备相当功力,但个体书风特征还不是十分彰显。相对于李明瑞,李明璋的楷书虽然所取法的范围要宽泛得多,以颜字为基调,欧、褚、柳之风都有所呈现,并吸收了一些时风,但仍然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对各种风格融通变化尚处于过程之中,自我风貌尚未完全成熟。

《李氏族谱》楷书艺术特征形成的大致历史根源:一、大背景是清末对传统书风的复兴。二李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一个大动荡、大分化且十分复杂的一个时代。有清一代,中国书法的发展也同当时的政治形势一样变化多端,但总的趋势表现出的是帖学与碑学的抗行。至清末李明璋所生活的时期,这种抗行达到白热化。清末民初的昭通书坛,和当时全国书法的发展状况存在一些差异。不像全国碑帖结合,以碑为主的主调,帖学有所衰变那样,昭通书法反而呈现出一股复苏尊古的风气,帖学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并呈现出一股相对上升的势头,在真、草、隶、篆诸体皆出现了众多书家且佳构迭出。二李所合书的《李氏族谱》正是对当时楷书这种主流风气的一定体现。二、唐楷尤其是钱南园楷书在云南的深刻影响,但二李并未选择颜字中风格相对鲜明、突出的《麻姑仙坛记》、《自书告身帖》,或者直取法当朝钱字,而是选择了相对端庄正统的《多宝塔碑》等一路的基调。三、一定程度受地域书风的影响,二李时期,昭通的书法虽诸体并行,但楷书尤其是对唐楷的发挥更为盛行,倾注于唐楷尤其颜字的书家甚多,二李难免在客观上会受到一定影响。

平心而论,《李氏族谱》楷书墨迹相比于盛行云南的钱南园、陈荣昌等书家楷书要逊色得多,但在当时昭通书坛仍可算精到之作。虽白玉微暇,但亦存诸多价值。二李楷书是考究清末昭通书法发展状况的不可多得的史料,拓宽了对昭通书法发展状况研究的史料领域,同时显现了当时昭通地方书法的部分特征,对昭通地方书法尤其是楷书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二〇一三年七月三日于齐月堂


分享自李晓波画圆战术  《落雁进士李明璋》 - ...  (来自 @头条博客) - °落雁进士李明璋 ​​​​


 




附李明璋楷书

 

清末进士李明璋书法鈥斺斦栽颇涎谓蚵溲恪独钍献迤住沸颍ü庑魇辏

清末进士李明璋书法鈥斺斦栽颇涎谓蚵溲恪独钍献迤住沸颍ü庑魇辏

清末进士李明璋书法鈥斺斦栽颇涎谓蚵溲恪独钍献迤住沸颍ü庑魇辏

清末进士李明璋书法鈥斺斦栽颇涎谓蚵溲恪独钍献迤住沸颍ü庑魇辏

 

 

附李明瑞书法

清末贡生李明瑞书法鈥斺斦栽颇涎谓蚵溲恪独钍献迤住罚ü庑魇辏

清末贡生李明瑞书法鈥斺斦栽颇涎谓蚵溲恪独钍献迤住罚ü庑魇辏

清末贡生李明瑞书法鈥斺斦栽颇涎谓蚵溲恪独钍献迤住罚ü庑魇辏

清末贡生李明瑞书法鈥斺斦栽颇涎谓蚵溲恪独钍献迤住罚ü庑魇辏

清末贡生李明瑞书法鈥斺斦栽颇涎谓蚵溲恪独钍献迤住罚ü庑魇辏

清末贡生李明瑞书法鈥斺斦栽颇涎谓蚵溲恪独钍献迤住罚ü庑魇辏

清末贡生李明瑞书法鈥斺斦栽颇涎谓蚵溲恪独钍献迤住罚ü庑魇辏

清末贡生李明瑞书法鈥斺斦栽颇涎谓蚵溲恪独钍献迤住罚ü庑魇辏

清末贡生李明瑞书法鈥斺斦栽颇涎谓蚵溲恪独钍献迤住罚ü庑魇辏

清末贡生李明瑞书法鈥斺斦栽颇涎谓蚵溲恪独钍献迤住罚ü庑魇辏

清末贡生李明瑞书法鈥斺斦栽颇涎谓蚵溲恪独钍献迤住罚ü庑魇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