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浅谈无球队员间的掩护在“画圆战术”里的重要性

(2013-09-03 17:26:11)
标签:

转载

分类: “画圆战术”实践
多写这样的文章,既能不断消化“画圆战术”的移动跑位,更能提升自己的战术素养,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战术化,在团队篮球中充分发挥个人技术!
    [转载]浅谈无球队员间的掩护在“画圆战术”里的重要性

    文图/连杰
    上个星期孟智勇、我、大嘴、阳庭华、陈兴林、霉霉、杨帅分别和昭阳二中学生联队及即将参加政法系统篮球赛的武警打了两场球赛,赛后,区二中的队员在微博上这样评价:
今天亲自体验过画圆战术之后,才明白无持球人员的挡拆和跑动有多么重要,画圆战术,真的很强大http://cm.qzonestyle.gtimg.cn/qzone/em/ve179.gif

陈耀、  10人觉得很赞
武警的这样评价:你们的队员之间的掩护配合打得非常漂亮。两场比赛的胜利,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无球队员之间的掩护。

      画圆战术的基本移动路线是,传球——反掩护——拆入——拉出,在基本移动路线的四个步骤中就有两个掩护,一个就是反掩护,另一个就是拆入之后的双掩护(连续掩护),掩护配合主要表现为反掩护、后掩护(这两种掩护都是单掩护),掩护之后拆入限制区后如果没有机会通过双掩护或连续掩护拉出;在变化路线上,当外线45度或边角出现进攻点后如果没有投篮机会,既可按照基本移动路线之循环继续寻找机会,也可放弃基本移动路线,在传球给外线45或边角进攻点后前去实施高位挡拆配合与地位挡拆配合(掩护配合的一种),尤其是中锋按照基本移动路线外拉到外线45度接球后传给另一侧45度或同侧边角的同伴时,正是打挡拆的最好机会。在“画圆战术”运行过程中,基本移动路线上布满了反掩护、后掩护以及双掩护和连续掩护,变化路线上有挡拆配合。
     画圆战术里的基本配合很多,包括
传切(空切)、突分配合、掩护配合、策应配合。现代篮球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是掩护配合(含挡拆)、其次是突分配合、再次是策应和传切配合。世界上所有的固定配合、整体配合都离不开这四种基础配合,都是建立在这四种基础配合之上的有机组合。 但我认为掩护配合是所有战术中使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一种配合,尤其在画圆战术体系里更为明显。
9月2日,《篮球先锋报》刊登了 一篇题为《
尚平:"现在才知道什么是篮球  队友打的战术眼花缭乱"》讲述国内球员到欧洲的经历,喜欢看球赛,特别是看欧洲篮球的观众都有这样的感悟,场上5个人都在有序的移动掩护,而不是中国队那样的一人打多人看,他说提到的所谓的眼花缭乱,不是传球的眼花缭乱,而是无球队员之间的不断掩护,给队友创造机会,从而造成了这样的视觉,很多的精妙的战术配合都是建立在无球队员间的掩护的基础上才形成了许多所谓的妙传,越是好的战术妙传越多,而且平时看起来不会传球的队员在战术里也把自己的传球水平提高了,其实那不是自己的传球水平高,而是战术创造出了如此好的机会,才成就了妙传的出现。
     中国篮球之所以不好看,正是因为队员之间就像一盘散沙,不知道是教练没布置还是球员的执行力太差,偶尔个别队员的昙花一现对全队的士气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尚平到欧洲的体验虽然看起来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是对于中国篮球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悲哀!中国篮球的悲哀!篮球制度的悲哀!篮协官员的悲哀!所谓的篮球理念在中国篮球这个大环境下好像根本不存在的,多年来的无数次探索几乎没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最悲哀的还是中国男篮的队员,就像妓女一样,被若干个外国洋帅来胡搞一通就走人。而且最终都是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中国篮球就是这样。
     画圆战术之所以强大,那是因为他把各种基本配合巧妙的集合起来,有机的融入了这个系统,记得师父在教学的过程中说过这样的话,他说这些战术不是我发明的,世界上早就有的,我只是把这些基础配合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画圆战术体系,各种战术放在一起看似很复杂,一下掩护、一下突分、一下传切、一下策应的,其实,只要高质量的把掩护配合做好了之后,其他战术配合水到渠成,我认为在画圆战术里,只要能把无球队员之间的掩护做了了,机会是非常多的,就像我们打武警,对方的身高、体能、力量、速度都比我们强,如果单纯的一打一传统式打法,我们肯定是输家,但是,我们的无球队员之间不断的掩护,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机会,无球队员之间掩护多了,其他的空切、策应就自然来了,所以比赛中,只要真正的做好了无球队员之间的掩护,其实比赛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自己手中了,比赛也的观赏性也增强了,所谓的眼花缭乱的效果也就出来了。
     所以,不仅仅是在画圆战术里,在任何战术体系里,无球队员之间的掩护都非常重要。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