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运球突破接后转身再接交叉步背向反勾手上篮技术
(2013-03-15 14:51:38)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画圆战术”训练营 |
这是一项我1986年就已研习出来的“篮下攻击绝招”,且娴熟掌握并大量运用到突破篮下后的反向上篮技术,成功率很高,攻击力强,训练好之后,可打比自己高25公分的对手。我是在大学时学习和练习背越式跳高时找到的灵感。此项技术也算是我众多突破到篮下的技术中“上乘”的上篮技术,运用数十年,攻击性犀利。目前来看,很多人不会此招!
这项技术的原理依然是充分利用交叉步步伐大、速度快的优势来拉开空间、超越对手上篮。一般进攻队员做后转身时,对方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后撤步(后转身之前是滑步)。当对方后撤步一出来,还来不及调整滑步,进攻队员快速收球启动2米左右的交叉步侧身面对篮筐紧贴防守人反手勾手打板上篮。对方即使调整成滑步也没有效果,因为滑步也就是1米左右,而训练有素的交叉步达两米以上,根据球员的身高和跳跃能力就更远一点。瞬间便可拉开空间、超越对手、背向或侧向篮筐反勾手上篮。
这项技术在运用时,分为交叉步双脚急停起跳和交叉步单脚起跳两种。双脚起跳必须是要做交叉步两步急停,单脚起跳就是单脚交叉步即可。
以右手运球从右侧45度突破为例:运球开始向防守人左侧突破,对方一定会用滑步封堵,运球至限制区线后开始做后转身,对方变滑步为后撤步封堵进攻向他右侧的突破,当对方迈出向自己右侧的后撤步之后,进攻方收球向“董存瑞式的拿着炸药包——篮球”快速适应2米左右的交叉步向防守方右侧前方跨步靠着防守人起跳,在起跳时身体向左侧转向腾空(单脚交叉步起跳时与背越式跳高的腾空的原理,有一个面对过杆时的外向转体,双脚起跳也要有这样的转向),腾出出手角度与篮圈45度左右的出手空间,背向或侧向用右手反向勾手上篮。左侧的原理一致,反向上篮用左手。
该项上篮技术通过交叉步跨越打、速度快的优势超越对手,同时背向或侧向紧靠对手反勾手上篮,留出了很大的上篮空间,还让对手的重心失控,让对手不易封盖。
该项技术也可舍掉后转身,直接突破到篮下起跳腾空外向转体背向反勾手上篮。
运球后转身两步急停反勾手上篮技术
这是我八十年代大学时研习创新的一项突破上篮技术,二十多年屡试不爽,成为1打1或快攻反击时的一把利剑,也是我的招牌动作之一,可打比自己身高超过十公分到十五公分左右的对手。现在把技术要领分解如下:
以右手运球为例:右手运球在三分线站立,运球开始向防守者左侧突破,防守一方向左侧侧滑步阻击,进攻方突然运球变成后转身攻击对方的右侧,防守一方向右侧滑步变成后撤步阻击,此时进攻方乘对手来不及变成侧滑步时快速拿起球交叉步(两步急停)向防守一方的右侧迈出一大步急停超越对手,背身面对篮筐起跳反勾手上篮。整个运球后转身只做两次运球。
我大学最喜欢背越式跳高,所以当年研习这项技术时,受到了背越式跳高的启迪,起跳后有一个向内侧转身的动作,这项技术最后一跳就来自背越式跳高的最后起跳方式,像背越式跳高时的起跳转体的动作,用身体背向靠住防守人起跳后右手反勾手上篮,角度与篮板呈现30度到45度左右打板进框。即使对方防守跟进也是封盖鞭长莫及!因为一是背向对方靠住对方,二是反勾手把空间拉大了。
这项技术由运球后转身、交叉步急停(两步急停)、起跳转体背向腾空、反向勾手上篮组成。在运用过程中,后转身的过程运两次球,幅度不要太大以迷惑对方,交叉步急停步伐却要很大,突然超越对手,拉开空间,起跳要转体30度到45度背向单手反勾手上篮。
这项技术还有一个变化,即当迈出较长步急停准备起跳时,可做反勾手上篮假动作吸引对方起跳封盖,然后再做一个前转身上篮或抛投。
上面演示的是右手运球后转身突破,左手运球后传身的技术要领与之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