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接球技术在现代篮球比赛战术运用中的重要作用

标签:
杂谈 |
分类: 篮球论文 |
21世纪的篮球运动已经进一步成为世界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传接球技术是构成篮球进攻战术的基础,合理运用传接球技术关系到进攻配合的质量,也是反映整个球队实力的标志。现代篮球技术创新和技术运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传、接球技术的多样化和应用转换技术的技艺化。在篮球运动所有的综合技术中,传、接球技术与运球技术的运用最为复杂。据统计,一场篮球比赛,传、接球达千次之多。所以在比赛技术统计中,传、接球的成功与失误已作为分析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而运动员传球助攻能力的优劣,是评价一名优秀运动员的重要指标。
众所周知,美国著名运动员约翰逊、斯托克顿都是优秀的助攻能手,球队中的具有助攻特长的明星对球队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由于传、接球技术的运用涉及运动员综合技术水平的高低,故不重视传、接技术者必然会影响综合技术水平的提高,影响战术运用的实施,影响全队整体水平的提高,并拖了其它技、战术提高的后腿。所以对此必须重视与研究,并加强训练,在提高运动员综合运用能力基础上培养更多的助攻能手和球星,合理地运用传、接球技术是世界强队及其优秀运动员综合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由于现代篮球运动员体能的不断提高,在防守技、战术的运用上更趋于攻击性,防守范围更趋扩大,内线争夺更趋激烈,使进攻队员在传、接球运用中应具有以下的特点:
1、与其它技术紧密结合下进行传、接球。如接球后采用“三威胁”姿势,迫使防守队员保持适当距离的情况下进行传球,或利用运球过程中进行传球,或在运球突破中传球、在移动中接球后传球等。传球方法可采用双手头上,单手肩上,单、双手反弹,侧身单手勾手等。
2、具有战术目的的传球比例越来越大。特别是两三个人间的战术配合。如外线与中锋配合的传、接球,传切配合,运球突破的分球,中锋吸引防守后向空位传球,快攻中与阵地进攻中的“一传一扣”配合等。
3、接球后与其它技术动作的衔接更趋合理,特别是在快速多变的移动中,把传、接球与其它技术结合而一气呵成,更具有强大的攻击性。
从2012年度NBA赛季和世界锦标赛,以及美国WNBA的赛季情况看,综合反映出两种趋势:一是现代篮球运动继续在向速度、高度、综合技巧和激烈对抗方面发展,高空争夺更趋激烈。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必然带动综合技术已更高富于战术性。二是传球技术运用过程中与其它技术衔接运用的合理性攻击性和多变性增强,这一发展趋势已超出了单纯把传、接球技术仅视为具有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进攻战术的实施除了人的移动就是球的移动,二者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进攻的目的。所以人与球都必须符合战术的要求,符合临场的变化,及时、准确地将传、接球技术的运用体现在人与球的结合上。这一关系证明了传、接球技术的运用必须具有战术意义,而战术的实施决不能没有传、接球技术的参与,强调这一重要性的目的是使在训练过程中,能更为重视传、接球技术与其它技术结合的训练,决不能把传、接球训练看做是一种陪衬,附属在其它技术的训练中。没有特定的训练要求,只作为准备活动的一种练习是错误的,一定要把助攻传球的认识上升到象投篮那样重要的地位。
阵地进攻中左右侧与内线进攻区域间的个人和整体战术配合是当今普遍组织战术时作为重点,也是内外结合攻击的焦点。攻守双方必然都在这一区域投入最强的力量,如高度、体重、攻击强攻守好的队员等。往往许多进攻队还利用这一进攻区的特点,通过组织全队战术阵形变化移动到这一区域进行攻击,以争取在内外结合上的主动,因而形成在这一区域双方争夺激烈,狭小区域内高个儿林立,队员拥挤。再加上边线、端线和3秒的限制,必然也增加了攻击的难度,从而造成组织战术配合间距小、防守紧、队员移动距离短的情况。若攻击积极主动,威胁就大,杀伤力就强,成功率就高。在这一区域传、接球运用最多的是双手头上和单手反弹传球,内线接球是双手和扩大伸展控制范围的单手接球。要适应这一区域攻击的特点,传球必须距离短而速度快,还要避开防守,使接球队员能达到接球动作一气呵成。而由外向内传一般是吸引防守收缩,以给外线队员创造较好的进攻机会。或者以内外相互策略性传、接球来的打乱防守的节奏,以便寻找进攻机会。为了提高内外线结合攻击的威胁性,要从实际出发组织阵地进攻中的“一传一扣”配合。
外线进攻区域从广义上讲也包括左右两侧范围。由于左右侧与内线进攻区域进攻次数多,与内线中锋、前锋配合进攻频繁,从而导致双方对抗争夺激烈,所以是进攻的重点。
这一进攻区域一般指的是两侧45°至圈顶这一范围。这一范围一般是后卫与前锋主要的活动区域。但核心后卫则在这里组织进攻,左右调整。通常组织外线攻击以及正面与内线的中锋和前锋进行战术配合的进攻,往往需要巧妙地运用传、接球技巧来完成以上的任务。特别是核心组织后卫,传、接球技术运用不当,会直接影响全队的进攻及全队战术的实施。由于分工上的需要,一般核心队员必须具备较全面的综合技术运用能力,而在传、接球技术运用上要更突出,因为他所处的进攻位置和承担的任务,对进攻的方向、时机和位置等起到主导作用。例如在一侧同伴进攻受阻或错过时机时,一般都会将球传给核心后卫,再由他重新组织下一次进攻。外线队员传、接球技术运用方法一般采用双手胸前、单手肩上、双手头上、单手体侧等反弹传球,或采用在运球过程中的隐蔽性传球。为此,对核心后卫来说就需要掌握更为熟练多样的传球方法,特别要重视在充分发挥全面综合技术运用能力的基础上,能应时、应机、应度地进行传球就会出现更精彩的妙传和成功的助攻。
这里指的是后场抢到篮板球或抢断球后的快攻推进,以及发端线球推进过程中传、接球技术运用情况分析。
后场抢得篮板球后与抢断球后的反击快攻推进,都处在动态状况下,即运动员都处于防守状态突然转入进攻状态。这一状态的每一名转攻运动员都处于准备传、接球或接传球的过程中。抢到篮板球的外线队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选择和决定将球传给合适的接应队员,或者自己运球进行反击。但都必须在极短的传球或运球推进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其它队员移动的情况以寻找可能的接应队员,同时还要观察防守的动态等。一般高大队员(中锋、高前锋)抢到篮板球则主要采用双手头上传球,以避开防守封抢,并且有助于观察周围情况、选择接应对象,便于发力将第一传传到较远的位置上,这时应用单手传球。处于接应球位置的队员则一般都在边向前移动边选择自己的进攻路线,同时观察与传球队员的方向、距离和角度,控制自己的移动速度和节奏,随时准备接来球,并且思考接球后是再传、是运球、还是直接进攻。这必须在接球前或接球的一瞬间作出合理的选择。在快攻最后形成以多打少过程中的传、接球,一般都和移动,运球,传、接球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综合技术的运用能力。在两三个人的推进配合中若不能完成攻击,则应掌握节奏及时转入阵地,可按前例分析的要求展开阵地进攻。
在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运用过程中,双方争夺的焦点一般都在左右两侧与内线。如进攻在内外结合上处理较好,则对全局的主动会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在此,除了外线与内线队员个人综合技术能力较强和攻击性强外,内外线的配合至关重要。如左侧的前锋与中锋的配合,前锋必须具备投、突、传、摆脱等技能才能使防守者处于被动局面;中锋则必须具备抢位、挤位控制与外线队员的配合空间,前后转身,短距离的突破,跨步,侧步以及多种投篮和补篮技能。在这一基础上充分发挥传、接球的技术运用能力,使内外配合达到较高的水平,发挥更大的攻击作用,并以此吸引和破坏防守的整体布局。这样可以为右侧和外线进攻区域的内外结合创造更好的条件。再如球传至左侧,前锋接球后防守者紧逼,可运用“三威胁”姿势迫使防守者处于低姿保持一定防守距离,进攻队员借机应时进攻。再如前锋在被防守者紧逼的情况下,可采用运球突破或与中锋配合展开攻击。这主要根据中锋所处限制区的位置,而在突破中采用单手反弹、勾手以及跳起单、双手的传球方法进行配合。还如,若中锋攻击力较强,在接球后防守者采用多人进行封抢,此时外线和右侧的进攻队员应立即在移动中选择合适的位置和角度,准备接中锋在吸引防守者的情况下通过双手头上、单手勾手或者跳起单、双手的传球方法传给的球展开攻击。
在进攻人盯人防守战术中,运用突破分球打乱防守的进攻方法是很有效的,日、韩等国对付我国高大队员时就采用过这种方法,如某次亚洲篮球锦标赛的中韩决赛、中国女篮对日本女篮、第8届全运会决赛中八一对香港,胜者都以此方法取胜。这说明运球突破分球制造攻击机会在进攻人盯人防守战术中的确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从甲A联赛的统计中看,各队运用突破分球攻击的成功率的确有所提高,特别是以连续运球突破分球作为战术的安排,也从过去的无目的向有战术意识方面发展。其中对连续运球突破中的传、接球技术运用要求也逐渐明确,传球方法变化也多样,控制传球的力量、速度、时机和准确性也逐步提高。过去一般反对跳起传球,那是因为突破后在不得已情况下才传球,从而造成高失误率,而现在的连续运球突破,通常是有目的的、有战术意识的内容,所以应该合理使用。
由于全场区域紧逼防守战术的主要特点是在设定的防守区域中采用积极的盯人方法,队员既有区域的分工,又可超出区域在某一范围内采用以多防少的夹击、封堵、抢断,迫使进攻队员思想紧张,战术配合混乱,造成失误、违例等被动局面。此防守战术的破坏力在于使进攻出现更多的传、接球失误或被抢断球,所以在进攻此防守战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进攻全场区域紧逼防守战术中,在运用传、接球技术的方法上必须强调运用的时机、节奏、力量与速度的控制,以及准确、及时、到位的要求。
运用传、接球技术作为一种战术构思在进攻区域联防战术中已被大家公认,而且在实际运用上也的确各有特殊战术价值。通过有节奏的传、接球转移,可以调动防守,在某一区域形成“以多打少”,为攻击创造条件,这是目前多数队采用的进攻方法之一。而且在训练中,教练员也非常重视运用传、接球技术进攻区域联防。由于一段时期里,对进攻区域联防除了普遍采用加强快攻反击和强调3分球投篮,所以采用传、接球配合的进攻战术,借以调动对方暴露薄弱区,制造纵横穿插中传、接球展开不同形式攻击配合就能收到更好的攻击效果。
随着运动员综合技术运用能力的提高,区域防守战术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以区为主分工的旧的防守观念已被现代新的观念冲破,而加大防守的攻击性和变化,使得防守的区域也无形中扩大了,一种把区域防守的盯人防守的长处融合一体、带有攻击和变化着的区域联防,已给常规的进攻造成很大的威胁。那种单纯以通过传、接球调动防守的进攻方法已不适应现时的区域防守。总之,现代进攻区域联防必须把各类进攻技术充分综合运用在战术中,内外有机结合的进攻方法应把传、接球,运球突破和大范围的移动来综合地调动对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代篮球运动对进攻战术的组织,必须重视综合性。在阵容配备时也非常重视配备两三名战术意识与素养全面、体能条件较好、战术分位作战能力强、心理素质较稳定的核心队员。对此,防守队也必然会采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去制约,以破坏进攻队核心队员组织配合的作用从而打乱进攻战术的实施,使其失去“主心骨”,而争取战局的主动。为此,各队往往采用专人和多人轮流全场或半场紧逼、紧跟、破坏、干扰进攻队核心队员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进攻队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可采用摆脱防守接球,然后快速而多变地运球突破,伺机分球攻击。也可采用在运球推进中,由其他同伴采用移动或定位掩护来摆脱防守等方法。在进攻队员摆脱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样化的传、接球方法,组合成有效的攻击配合,迫使防守队员达不到破坏的目的。如果进攻队员无法摆脱防守的破坏干扰,教练员必须通过换人和暂停的方法来改变这一局面。
发界外球配合一般对传、接球技术的运用要求较为突出,例如:第一,全场紧逼情况下发端线球,防守者一般采用逼近发球队员的方法进行干扰,或是放弃发球队员而去协助同伴夹击接应队员,这对发球队员来说,主要应沉着冷静,在5秒钟时间内完全可以冷静观察场内同伴所处的位置、方向、角度、距离以及移动的情况,在判断正确情况下可以采用合适的传球方法将球准确及时地传给同伴。如防守者紧逼发球队员,发球队员可以主动后撤一些距离或者左右移动一些距离,避开防守者的干扰。一旦球发入场内,发球队员应立即主动参与冲破对方紧逼的战术配合。第二,发前场边线和端线球,通常各队一般都有一定的固定配合,关键是发球队员要掌握本队固定配合第一接球点,或者第二、第三接球点的情况,应采用准确及时到位的传球方法。此时传球队员应在观察场内配合的同时,用余光注意眼前防守者的位置、距离、上肢摆动的情况,以便在传球时不被他封打,避免失去进攻的机会。特别是前场篮下发端线球,因高大队员集中,对抗间距狭窄,配合移动距离较小,传球空间受到限制,所以发球队员必须冷静观察场内的变化。一般双手持球于头上,当发现传球时机时,立即果断及时准确地将球传出。
综上所述,传、接球技术是进攻的重要手段,是配合的基础,为了提高进攻的战术水平,必须认真科学的搞好传、接球技术训练。设计训练的办法和手段,必须根据本队队员与战术设计的需要,设计出符合本队实际与特点的训练办法和手段,如果引用其它队和一般常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时,也必须符合本队的实际加以适当的变化。要改变观念,改变过去那种注重明确分工,由后卫单纯组织的模板打法,新观念是全队五个队员在进攻中都是攻击手,也都是组织者,更是传球者,锋位差别已不明显,这是当前世界强队的新特点,传、接球技术水平的不断改进与提高必然推动战术的发展,总之,世界上一些强队都是以熟练的传、接球技术为基础,为争取高分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