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兵器时代,“虚实”是战争能否获胜的信号器,谁把握虚实相间,谁拥有虚实之形、虚实之根,谁就赢得作战的先机,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主控战争的节奏。对战场上“虚实”的把控其实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艺术。篮球演绎的是两大对弈集团阵地的对抗作战,在进攻与防守两端同样为我们展示了冷兵器时代作战特点和规律,篮球在“虚实”之间显现着战争的法则,体悟着一种灵动的境界和美妙的弧线,战争是节奏的音乐,篮球同样是富有跳跃节奏的诗。
“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
”。《孙子兵法——虚实篇》
孙子认为,能预知同敌人交战的地区、交战的日期,即可跋涉千里与敌人交战,不能预知与敌人交战的时间和地点,则左右不相顾。从战争角度来说,孙子旨在强调预先知悉敌方作战地点和时间的重要性。对篮球对弈而言,时间和空间是限定的,不需要通过侦察手段能赢得预先的时空,但孙子告诉我们一个“非知非战”的道理。
“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虚实相交,虚实相悖的矛盾结果,孙子强调的作战空间和时间,把它细化和融合到篮球作战时空中,实际上强调的是球场上的攻防节奏,以及球场上对弈双方,五个单元体在战术组合中相互链结的空间结构。
非知非战的另一面就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篇》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败;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败。”孙子把“知己知彼”作为决定胜负的最高原则。《鬼谷子》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必得其情,乃制其术。”鬼谷子说的是认清规律、了解情况,而后再制定解决方案。
既然非知非战,那么教练员就必须重视调查研究,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到现场仔细研究对手的攻防战略、战术以及技术特点,一遍一遍地看比赛录像等。首先是知彼。比如,对手在进攻中的战术配合路线是如何进行的,有多少战术配合?用得最多的战术配合是什么?进攻长于外线还是内线?抑或是内外结合以内为主还是以外外为主?比如,对手的核心球员是谁?都有哪些技术特点,他是单打为主还是以盘活球队为主,单打是怎样打的,盘活又是如何盘活的?对手的重点得分人喜欢突破还是喜欢投篮,若是突破在什么位置突破,擅长往左突还是往右?若是投篮,是在哪个位置投篮最准?投篮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创造的还是团队的战术配合创造的?是什么样的战术配合创造的?前场篮板能力如何,谁冲抢前场篮板最强?再比如,防守的喜欢缩小盯人还是扩大盯人?善不善于变化防守,会变化哪些防守形式?最擅长使用什么防守形式?最不喜欢什么防守形式?防守的漏洞有没有、软肋在哪里?是内线防守强还是外线防守强?哪个点是防守的薄弱环节?防守篮板如何?等等。
其次要知己,而且是在比较对手的情况下知己,没有比较,所谓知己都是孤芳自赏以及一厢情愿。作为教练员必须知道,自己的球队是什么样的球队?战术风格如何?是整体还是局部,是高举高打还是快速灵活?球员各自的技术特点怎样?谁善投篮,与对手相比稳定性如何?谁善突破,与对手比犀利程度如何?速度快慢以及与对手相比占到多少优势,又要多少劣势?与对手比是整体优势还是局部劣势,局部劣势如何避免?整体优势如何发挥?是整体劣势和局部优势又该如何扬长避短?整体防守水平如何?防守中最大的软肋在哪里?谁防守能力强?谁防守能力弱?与对手进攻相比,弱到什么程度、强到什么水平?板凳队员与对方相比有何优势,有什么劣势?等等
教练员只有对以上情况成竹在胸,才能分析和制定出相应的防守和进攻战略和策略,最后采用赋予针对性的攻防形式加以有效遏制和打击,使球队的比赛能够正常有序地开展并获得胜利。但也有教练员不重视“知己知彼”谋略原则,一切靠“想当然”决策,或蜻蜓点水或浮光掠影的了解一点情况而没有全面掌握对手的全部细节就仓促上阵,非知非战的结果往往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知己知彼是对教练员主观臆断的直接批判,教练员应培养和坚持知己知彼的竞争观念。
非知非战,贯穿于篮球比赛的开始之前、赛中,下面,结合球场上的攻防节奏来说明,节奏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
1、速度性。一个球队用什么样的攻防节奏,除了战术因素主导外,速度是攻防节奏的关键因素,太阳、勇士等战术思想强调全般进攻,通过速度的推进,和快速传切配合,精准投篮命中率来达成战术目的,扯开对方的防线,打击对方的心理士气,通过全队的高速融合,完成战术动作。马刺、小牛也是通过速度的变化来掌控战术节奏。马刺通过坚强的防守,阻滞对方的进攻速度,同时利用帕克和吉纳比利的瞬间速度,扯开对方防线实施突破,同时利用邓肯的内线统治力,让速度变得更象一首诗,令对方难以掌握,这种速度变奏曲可以打乱对方的攻防节奏,使其按照自己的战术节奏运行,这样就很容易赢得最后的胜利,小牛是一支强调攻防平衡的球队,这也决定了小牛的攻防节律是平均型的。
对于火箭而言,因为姚明这个大中锋的存在,“速度”不是优势,在范甘迪时代围绕姚明制定战术,强调防守至上,用自己的坚强的防守,滞缓对方的进攻节奏,弱化对方的进攻效率,这种战术遇到中等速度球队的进攻,火箭的战术特点显示出良好的态势。范甘迪时代,火箭队每场失分位全联盟前茅,并通过这种战术,使火箭06-07赛季赢得了52场胜利,冲进西部前四。如果遇到象太阳、黄锋、勇士这样高速推进的球队,火箭就显得力不从心,速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进攻需要速度,防守同样需要速度,当对方实施快速称动和推进时,防守的速度不仅要跟上,有时还要超前,这就决定了防守球队对绝对速度的控制能力。马刺队虽然球员年龄偏大,速度不是很快,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战术组合,形成一个牢固的结构状态,利用结构间的合力形成一种整体速度优势,同是通过“三驾马车”的威慑力,使相对速度变慢,以赢得自身的节奏,这也是马刺傲立联盟的主要原因。
正因为如此,火箭高层新赛季让没有速度优势的范甘迪下了岗,请进了以普林斯顿为主体的教头阿德尔曼,并通一系列的交易引进了詹姆斯、弗朗西斯和斯科拉,选进了布鲁克斯,激化了维尔斯,试图通过战术的扯动,使火箭跑起来、动起来、投起来,用高效的进攻来取代范甘迪时代的防守至上战术。其实火箭与其说是战术的变化,不如说是速度的变化,从阿德尔曼入主的新赛季结果来看,这种强调速度至上的理念,渐渐偏离了火箭成功的轨迹。火箭失利的原因其实是对速度把控能力的错乱造成的,是“不知性”的结果,姚明是阿德尔曼“不知性”的根,其实姚明是整个战术结构中速度链的根本,因这个核心在速度上的劣势,决定了球队的打法性质不能过快。
2、连续性。篮球的进攻和防守是一个系统,是一种结构体,攻防是一个相互对立统一的过程,对于一支球队来说,攻防是战术系统中的两个主要环节,一个好的球队攻防是兼备的,强调它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这就是篮球术语中流畅的概念。这种连续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战术执行的连续性;(2)人员配置的连续性;(3)强度和效率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的特点决定了球队的层级。在NBA中球队层级的划定,根本的标准是是系统结构中攻防能力的大小。超级球队攻防是平衡的、高效的,进攻和防守都是上。进攻是为了得分,防守也是得分的手段,只是方向不同,一个是正分,一个是负负之分,其实是异途同归。小牛队战术符合这种要求,只不过攻防能力为中等,这决定了它还不属于超级强队;次超级球队,强调攻防一方的强度,如进攻能力上、防守能力中,如太阳;或防守能力上,进攻能力中,如马刺、活塞、凯尔特人。强队的界定有三类,一类是攻防均衡,但能力为中,如魔术、掘金、湖人;另一类进攻能力为上,防守为下,如勇士、黄锋;第三类是攻防一方能力时上时下,如火箭、热火等。连续性既是一个时间概念,又是一个空间概念,攻防从连续的角度是由无数个时间点和空间点串成的。
3、阶段性。篮球对弈是四个12分钟构也的48分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世界是一个单一的概念,时间容量和内涵与现实中的时间迥异,体现阶段和顿挫的特征。就阶段性而言,NBA是由四个阶段组成的,这种阶段性决定了篮球运动的动态和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二个方面:
一方面是战术应用的变化。不同的人员配置可以采用不同的战术风格,如火箭,姚明在场上时,把姚明作为进攻的核心,实施阵地作战,利用自身的防守强度减缓对方的速度,如果以麦迪为核心,可以执行攻防均衡的战术思路,如果姚麦均不在场,以布鲁克斯、维尔斯、斯科拉和巴蒂尔等小个阵容时,完全可以用打速度和进攻战,火箭的队员素质决定了火箭可以在四节比赛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战术风格,不要墨守成规,不是防守至上,就是进攻至上,赢球才是硬道理,不要一成不变,变化才是创新,创新才是篮球的生产力,才是赢得胜利的保证。
第二方面是攻防节奏和强度的变化,各支球队可以把攻防强度和节奏融入到不同的时段里,以自己的变化扼制对手的变化。阿德尔曼和范甘迪一样,固化僵化有余,求新变化不足。篮球是无数个时空点组成的,这决定了篮球运动是曲折的、变化的,具有顿挫特征。
第一,时间总能让攻防的连续性变得顿挫,所以智慧的教练总是在对方攻防连续性最好时,通过换人、暂停等方式,打乱对方的节奏,让对手难以顺畅;
第二,投篮节奏是命中率的关键,作为NBA的球员,空位投篮命中率都是相当高的,如果在投篮节奏范围内,往往容易命中,作为对手,场上的球员应想方设法破坏对手这种投篮节奏和手感,特别是对核心对分球员,要不惜一切代价让对手变得顿挫起来,让对手失去投篮的节奏,这也是衡量一个主教练和球员有无篮球智商的标准。
对篮球世界而言,作战空间主要体现在融合性。篮球世界的作战空间的融合更多的体现在缝隙连接的强度,理论上的融合性表现出一种无缝的连接,这种连接主要通过战术的配合形式和战术的执行力从结构上把球场上的五名队员粘贴成一个集体,一个团队,通过球员担任角色和任务的变化使这个团队富于个性化,通过教练、队员间的信息流动和沟通形成人性化。精准的传球,富有诗意的挡拆,跑动中的两人组、三人组进攻,心领神会的穿插等,这都是融合带来的美感和和谐。从攻防角度来看,融合性好坏看攻防转换的是否有效,防守中是否形成一种结构力,用结构来阻滞进攻,“篮球是五个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对抗一个结构体是很难赢得先机的,姚麦高分,球队不能胜利,纳什高分,球队难以顺畅,科比高分,球队显得低迷,当今的NBA不是一人独步的世界。融合让空间变得流动,融合让篮球变得人性,融合让速度变得有序。但真正让一支球队变得百分百的融合那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融合度能达到60%就能达到联盟次超级强度的水平。
4、释放性。篮球运动是能量的释放器,双方对弈既是结构对结构、体系对体系的对抗,更是能量对能量的对抗,这种对抗的过程就是能量的释放过程。能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球队的好坏标准,一支球队的能量有两种,一种是“潜能量”,一种是“显能量”。“潜能量”包括个人的篮球潜质,整体篮体潜质,个体篮球潜质是整体潜质的基础,但个体篮球潜质与整体潜质有时是不成正比的。从姚麦时代的火箭队的情况看,个体的篮球潜质在整个联盟中可以说是上等的,但07-08赛季之初所表现出的能量不但没有发挥出整体的潜质,连最基本的篮球能量都没有形成。篮球的“潜能量”靠战术激发,靠精神激发,这是“潜能量”发挥的关键。火箭的“潜能量”是巨大的,姚麦一内一外如何融合和使用的问题,斯科拉的篮球智慧,弗朗西斯全面能力,布鲁克斯的速度和爆发力,阿尔斯通和詹姆斯神经刀的冲击力,巴蒂尔的防守和三分球打击能力,如何使潜力最大化,如何使之发挥,这是阿德尔曼必须思考的问题,除了战术因素外,拚搏精神和团队力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潜能量”强调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整体“潜能量”的发挥,既要搅拌器又要催化剂,更需要凝固剂,这是目前阿德尔曼和火箭最缺乏的。
“显能量”是一种机械的过程,是一种看得着摸得到的,比如姚明的内线攻击力,麦迪的组织和中远投篮的能力,斯科拉的中距离投篮能力,詹姆斯的突破能力,巴蒂尔的防守能力等,是通过实战中累积的一种显能力,是被约定束成的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只能代表一种个体的、单一的、机械的能力,是一种物理特性。一支球队“显能量”大了,这支球队就有可能变得更强。球星的作用就在于此,一个球星有时可以顶上一个团队,球星不仅自己发挥作用,最根本的是带动一个生物链起作用,纳什把太阳盘活了,凯尔特人的三巨头把郎多盘活了,变成第四个得分点,马刺队的三驾马车把体系内的球员盘活了。马布里把北京队盘活了。火箭虽然有姚麦,但至今都没有看出球队有活过来的迹象,麦迪的专断,姚明的天生不足等,很难把整支球队活络起来,激发起来。“显能量”是“潜能量”的基础,“潜能量”可以强化和扩大“显能量”,这两者是球队立足之本。
“知”有两个层次,一种是大局观;一种是细节观。孙子说的“知时知地”,说的就是两种境界和状态。这种境界和状态直接决定了球队的层级和能力,决定了球队的发展和变化,决定了球队的性质和走向。非知者无用可言,可言战与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