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6日,尼克斯客场挑战马刺,最终他们以104比100击败马刺,击破马刺魔咒。此前,在这块场地上他们已经9年没有击败过马刺,过去19次非季后赛交锋马刺赢了其中的18场。
马刺防守尼克斯外线三分不利,让对方得到11-25,44%。而自己外线三分浪投太多,命中率过低,出手29次中8,命中率仅为27.6%。这是尼克斯战术强大马刺的主要原因。若是减少9次三分出手,将9次外线投篮变成强突篮下,或造成犯规或分球打更近距离的半截篮,马刺就可能取胜了。
从罚球来看,马刺16-21,尼克斯15-23,基本持平。罚球次数越多,说明球队攻击力和杀伤力越强,不仅可以获得直接罚分的机会,而且还隐形的削减了投篮不中给对方打快攻的机会,说白了,罚球越多,对方打快攻的机会就越少,这是一项足智多谋的策略,很多球队没有研究过此项策略和战略,以为出现空位就必须投篮,在命中率极低的情况下,必须改变空位就该出手的错误观点,改为往里打造犯规战略,就可直接得分,并阻击对方快攻反击。
马刺是一支讲究战术配合的球队,因此助攻多、空位机会多。从战术创造空位机会而言,马刺在联盟数一数二,即使身在季后赛期间,马刺创造的内外空位机会都相对较多。但战术配合创造空位机会投篮要与自己球队的命中率有机结合,辩证地把握出手的次数,否则又是一把双刃剑。外线三分命中率达到40%以上,可以完全执行空位即投的策略,但低于此线,或者就像今天马刺三分命中率只有29中9的27%,作为主教练和场上队员,就必须引起思考,是该到了限制外线空位出手的机会了,放弃这些机会改为往里突、往里打得分,即使得不了分,都要争取造成犯规罚分。否则,一旦外线打铁,对方的快攻反击必然增多,得不偿失。
去年季后赛,马刺输给雷霆就是这样输掉的。所以我写下了波波维奇是世界上优秀的战术大师,他可以率队通过战术配合把年迈的老者们青春焕发,创造出多于对手的空位机会,在命中率高的情况下进攻打得流畅而连贯,效率较高,攻城拔寨。但波波维奇还不是世界上优秀的战略大师,在战术配合创造空位机会的前提下,没有命中率时该如何打,他思考不够,研究不深,没有改为往里打,减少没有命中率的三分甚至半截篮投篮,队员们依然在战术创造的空位前提下,不断跳投发炮,祈祷手气回归,结果运气不全在马刺这边,投不进又抢不到二次篮板,快攻反击成为雷霆刺杀马刺的利剑,2:3输给了年轻的雷霆,与总决赛无缘。
今天波波维奇在临场指挥上再一次犯下与去年季后赛与雷霆后三场的战略性失误,即在命中率不高的情况下没有限制马刺在外线出手三分的次数,没有刻意要求队员坚决往里打来弥补外线打铁的尴尬。去年的辽宁队无缘季后赛也是这样,东莞队输给新疆也是如此,广东队最后一场负于北京与冠军无缘更是如此。在这个问题,北京队夺冠最后一场,打广东做的最好。外线全部停火,拼命往里打,3第四节30分,罚球就有24分,既瓦解了广东队的快攻,又站在罚球线轻松得分。那一场比赛不是战术的胜利,是战略的胜利!
两分,马刺38-87,尼克斯39-85。基本持平。这其中,马刺更多选择的是半截篮出手得分,尼克斯更多选择是往篮下突得分。比赛打到关键时刻,本该往里打,可帕克却在半截篮位置一次次打铁就可看出就打法存在问题,而反观尼克斯,史密斯、钱德勒等统统往篮下突得分,都是两分,但在关键时刻由于得分手段不一样,效果却不同。回顾比赛最后3分钟,马刺原本握有1分的领先优势,甚至在还剩2分54秒时还领先3分。但在那之后JR-史密斯的连续突破篮下得5分帮助尼克斯反超,而马刺接连3投不中导致分差拉开,最终落败。
马刺全场出手137次,尼克斯133次,包括两分、三分和罚球。尼克斯少出手4次,缺赢了4分,马刺开花很多,结果不多。篮板马刺48,尼克斯40,马刺多出8次篮板缺输了4分。助攻马刺21,尼克斯17,尼克斯少了6次,缺赢了球。从数据上看,马刺本该赢球,但结果却不是这样,这就是我们必须反思两队打法存在问题的兴趣所在。我研究马刺很长时间了,尤其在外线命中率低时的打法,今天终于找到答案,不是马刺太过相信自己的外线三分,而是战术配合太好,老是创造出空位机会,不投吧,全场观众和教练都喊投,不投出去实在没面子,所以命中率高时正好投,命中率低时也勉为其难。因为好像没有其他招了。这就是前面所说的,战术好也是一把双刃剑。
篮球除了技术打拼、战术打法之外,还有就是战略打智(谋)了,马刺在技术上不用说,在战术上更不用讲,但在外线命中率低时就看出其战略缺失了,当然,打外也是一种战略选择,但在命中率较低又出现外线较好空位机会时,似乎波波维奇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是“无招胜有招”了,投吧,坚决投,空位机会难道不投吗?殊不知,技术打拼、战术打法和战略打智必须有机机结合,前两者还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后者!
纽约尼克斯球员详细
首发球员 |
时间 |
投篮 |
三分 |
罚球 |
前场篮板 |
总篮板 |
助攻 |
犯规 |
抢断 |
失误 |
封盖 |
得分 |
雷蒙德·费尔顿 |
34:50 |
10-20 |
2-4 |
3-5 |
1 |
3 |
7 |
2 |
0 |
2 |
0 |
25 |
杰森·基德 |
33:50 |
5-8 |
4-6 |
0-0 |
0 |
1 |
2 |
2 |
2 |
2 |
3 |
14 |
泰森·钱德勒 |
33:06 |
4-8 |
0-0 |
5-7 |
3 |
11 |
0 |
4 |
0 |
1 |
1 |
13 |
卡梅隆·安东尼 |
40:31 |
3-12 |
0-2 |
3-4 |
5 |
12 |
3 |
3 |
0 |
2 |
0 |
9 |
罗尼·布鲁尔 |
18:25 |
4-8 |
1-3 |
0-2 |
1 |
3 |
1 |
0 |
1 |
0 |
0 |
9 |
替补球员 |
时间 |
投篮
|
三分 |
罚球 |
前场篮板 |
总篮板 |
助攻 |
犯规 |
抢断 |
失误 |
封盖 |
得分 |
J.R.·史密斯 |
37:05 |
6-13 |
1-1 |
4-5 |
0 |
5 |
2 |
3 |
1 |
0 |
1 |
17 |
史蒂夫·诺瓦克 |
20:39 |
2-6 |
1-5 |
0-0 |
0 |
1 |
0 |
2 |
0 |
0 |
0 |
5 |
拉希德·华莱士 |
14:54 |
4-8 |
2-3 |
0-0 |
0 |
3 |
0 |
2 |
1 |
0 |
1 |
10 |
巴勃罗·普里吉奥尼 |
6:40 |
1-2 |
0-1 |
0-0 |
0 |
1 |
2 |
1 |
1 |
0 |
0 |
2 |
总计 |
- |
39-85 |
11-25 |
15-23 |
10 |
40 |
17 |
19 |
6 |
7 |
6 |
104 |
命中率 |
- |
45.9% |
44% |
65.2% |
- |
- |
- |
- |
- |
- |
- |
- |
圣安东尼奥马刺球员详细
首发球员 |
时间 |
投篮 |
三分 |
罚球 |
前场篮板 |
总篮板 |
助攻 |
犯规 |
抢断 |
失误 |
封盖 |
得分 |
托尼·帕克 |
36:02 |
7-20 |
0-1 |
5-7 |
0 |
6 |
12 |
5 |
0 |
0 |
1 |
19 |
丹尼·格林 |
30:14 |
4-10 |
1-5 |
0-0 |
1 |
3 |
1 |
3 |
1 |
0 |
1 |
9 |
德胡安·布莱尔 |
8:30 |
1-4 |
0-0 |
0-0 |
0 |
0 |
1 |
1 |
0 |
0 |
0 |
2 |
卡瓦伊·莱纳德 |
33:24 |
6-12 |
3-7 |
1-1 |
5 |
9 |
0 |
2 |
2 |
1 |
0 |
16 |
蒂姆·邓肯 |
31:08 |
6-10 |
0-1 |
2-4 |
5 |
14 |
2 |
0 |
0 |
1 |
3 |
14 |
替补球员 |
时间 |
投篮
|
三分 |
罚球 |
前场篮板 |
总篮板 |
助攻 |
犯规 |
抢断 |
失误 |
封盖 |
得分 |
斯蒂芬·杰克逊 |
26:21 |
4-11 |
2-6 |
0-0 |
2 |
11 |
1 |
2 |
0 |
1 |
1 |
10 |
马努·吉诺比利 |
26:17 |
4-8 |
1-5 |
3-4 |
0 |
2 |
4 |
2 |
1 |
3 |
0 |
12 |
蒂亚戈·斯普利特 |
16:52 |
4-6 |
0-0 |
5-5 |
0 |
0 |
0 |
1 |
0 |
2 |
1 |
13 |
帕特里克·米尔斯 |
15:49 |
2-6 |
1-4 |
0-0 |
1 |
1 |
0 |
1 |
0 |
2 |
0 |
5 |
波里斯·迪奥 |
15:23 |
0-0 |
0-0 |
0-0 |
0 |
2 |
0 |
3 |
0 |
0 |
0 |
0 |
总计 |
- |
38-87 |
8-29 |
16-21 |
14 |
48 |
21 |
20 |
4 |
10 |
7 |
100 |
命中率 |
- |
43.7% |
27.6% |
76.2% |
- |
- |
- |
- |
- |
- |
- |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