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男篮为何破解不了半场扩大盯人防守?

(2012-08-16 15:04:16)
标签:

杂谈

分类: 篮球论文

              中国男篮为何破解不了半场扩大盯人防守?


    北京时间8月9日下午14点30分,中国男篮队员陈江华作客搜狐体育畅聊奥运。一下是搜狐专访男篮控卫陈江华片段:   

    主持人:之前有人质疑老邓的战术,乱跑乱投就是没有战术,你作为他的弟子认为他在战术方面怎样?

    陈江华:战术定下来了,每个教练都有不同的战术,战术好不好取决于球场上球员怎么去发挥。像我们这次奥运会打什么战术,对方把你的外线、中锋都不让你接球,你接不下去再好的战术也打不出去。

   主持人:我们内外线的连结不好,如果让你总结的话,未来打国际大赛一级赛事的比赛,我们怎么样把这种连结建立起来?回去重点做哪些方面的改善?

     陈江华:首先还是把身体练起来,身体跟体能这方面有了保障,能压得住对方的话,要这个球会更容易。现在我们感觉摆脱很多次都要不了,对方的体能、速度、防守各方面都很好,还是先把个人能力提升了以后,战术就能延续下去了。

    从陈江华接受采访来看,说明与中国男篮交手的5个对手大多采用半场扩大盯人,用压迫式防守来阻绝中国男篮的进攻,造成中国男篮的外线和内线中锋接不到球,使得内外脱节,组织不起战术配合,最终各自为战。

    一般而言,半场扩大盯人防守的原则是一线施压(领防+顶防)、二线阻绝(抱防不让接球)、三线控制(处于断球位置不让内线中锋接到球)。这样的防守又称为攻击性或压迫式防守,给进攻一方造成巨大的压力,传球、接球十分困难,既定的战术路线遭到破坏。

     破解半场扩大盯人有至少以下几种办法:一是后卫或前锋直接突破,长驱直入,或突分,就能撕破其防线。中国男篮的后卫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水平;二是中锋上提三分线一带居中策应破解。中国男篮似乎很少看到这样的战术配合;三是挡拆破解。这种打法中国男篮使用较多,但由于对手破解挡拆能力极强,中国男篮打的挡拆被对方反破解较多。四是无球队员相互之间的掩护来破解,中国男篮这样的场面太少,即使有都不连贯和持续,一两次被对方不断换防来阻击就基本终止。五是通过传切(反跑)来破解,中国男篮这样的打法不多,更多的是1人打、4人看,进攻效率不高。

    以上破解半场扩大盯人办法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战术配合,包括掩护(挡拆)、策应、突分、传切四种基础配合。世界上的战术基础配合就这四种,却因为篮球文化、历史积淀、战术素养、实力差异等不同,运用战术配合的效果大相径庭。中国男篮就是属于运用战术配合相对较差的球队,只不过他们不这样看,他们认为主要是身体素质不如对方,表现出力量弱、对抗不强,从而影响了战术配合的质量。

    难道邓华德执教三年来不知道这一情况?中国篮协也不清楚中国人的身体状况不如欧美球员?这一点肯定都认识到了的。既然认识到了,这三年下来难道没有去练力量练对抗吗?如果没有练,是谁的责任?其实,中国男篮因人种问题是练不成什么超力量球员的。中国男篮始终没有思考在力量弱、对抗不强的前提下如何运用战术配合。战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但球队选择什么样的战术就出现了适合不适合该球队的打法问题了,选择对了,就能促进球队发展,选择不好就可能阻碍球队进步。

     按照陈江华的说法,邓华德还是有战术的,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动态进攻打法,只不过是我们的力量不行对抗太差打不出来。他说,“要先把身体练起来,身体跟体能这方面有了保障,能压得住对方的话,要这个球会更容易。现在我们感觉摆脱很多次都要不了,对方的体能、速度、防守各方面都很好,还是先把个人能力提升了以后,战术就能延续下去了。”事实好像是如此,我们没有看到中国男篮在亚运会、亚锦赛、热身赛、奥运会上打出来这样“华丽的战术”来,全是站桩式进攻,1人打4人看的时候多。

    但真实的情况应该是,邓华德所谓的动态进攻战术更多带有原则性和概念性,中国男篮的战术素养不适合打这样的战术配合,导致比赛中一旦遇到强敌就显得传接球困难,内外脱节,沦为单打独斗,造成这样的根本原因不在力量弱、对抗差,而是球员不适合打如此“先进”的战术”,在对方的强力防守下,最后都没有了战术,全是站桩式进攻。如果一种战术让一支球队的内外线球员都接不到球,尤其是让一支国家队水平的球员传接球都困难,这样的战术宁愿不选择的好!

   



   邓华德选择的“动态进攻战术”不适合中国队 - 邓华德选择的“动态进攻战术”不适合中国队_李晓波画圆战术_新浪博客,李晓波画圆战术, http://t.cn/zWTYLA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