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根本上是打法落后,尽管球员技术有问题,但最大问题不在于球员技术,整个球队就没有先进、合理、流畅、整体性极强的战术打法,怎能不输球?几场比赛下来,我们似乎没有任何占优势的东西。力量、对抗不如人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比不了不怪球员。但技术、战术依然处于下风差距还很大实在不该,这与主教练的战术风格有关,与训练水平有关。
59:98,39分啦!中国大比分输给巴西,这不是中国的耻辱是什么。主要的问题在于,中国队的进攻没有人去移动,由于缺乏多元连贯的战术配合创造出时间差,中国队没有突破,大个子全部在外线投篮,这样的打法一旦失去命中率,篮板无法保证不说,对方的快攻反击如潮水一般。巴西队的进攻速度太快了!一旦对方扩大防守,中国队的持球队员就犹如惊弓之鸟。随着世界篮球水平的快速发展,中国篮球解决不了攻防战术的整体性和移动性及连贯性,必然陷入打法落后的怪圈,体制永远都会背黑锅不说,谁来做教练都与邓华德的命运相仿。
中国男篮在战术打法上的单一、因循守旧、缺少变化和落后注定了伦敦之行必然颗粒无收。从7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篮球就进入了中锋时代,从穆铁柱到后来的单涛、巴特尔、大郅,再到中锋姚明。遇到没有中锋的球队,阿联和大郅能替代姚明的作用,可当碰到比阿联和大致更强一点的中锋,当阿联和大郅搞不定时,没有整体移动进攻战术配合的男篮就只能主要靠易建联独斗单打,其他球员乱投一气,坐以待毙。打巴西队时这些问题暴露无遗,中国队的进攻没有什么攻击性,只能靠定点跳投得分,而且不管谁机会好坏,谁拿球谁打,没有集体性。巴西队流畅的战术配合打出来之后一旦突破,中国队就要补防,就有巴西球员被漏掉,对方还有很高的命中率。
多少年来,中国篮球早就习惯了围绕超级中锋打球,不管是国家队还是地方队,都在着力打造以中锋为轴,配以外线火枪手的模式。在我们的篮球联赛中,大部分球队将引援目标锁定为中锋,每个俱乐部几乎都有一名能力超强的内线,久而久之,我们的球员就有了中锋依赖症,离开中锋就不会打球。这种“站桩式打法”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篮球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整体移动配合进攻中的高、快、灵、准。本次伦敦之行,中国队的战术出了大问题,进攻的移动还是太少了,基本看不到三个点到五个点以上的连贯战术配合,一个人打四个人看着的情况比比皆是。
自从内线支柱姚明退役后,中国队在“无姚时代”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打法。过去,“小快灵”曾是男篮称霸亚洲的看家法宝。但放眼当下,强队们无不开始向“全能战士”的方向进化。力量、意识、速度、命中率缺一不可,分可单兵作战,合可成队出击。相比之下,中国队的弱点则完全暴露在了对手面前。从场面上看,男篮的进攻非常滞涩。过了半场靠单打,回来防守又成“漏勺”。在关键的助攻和篮板数据上,男篮均大幅落后于对手。
在打法落后,攻防不明确的情况下,无奈的男篮只能依靠单兵作战。从前靠姚明,如今靠易建联。区别只是前者可以在受到严防的情况下为队友创造机会,但阿联在这方面的实力仍有欠缺。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但如果没有足以执行战术的身体素质,也是一杆打不出子弹的枪。在四场比赛中,中国队完全无法应付对手的全场紧逼。在高强度的防守和身体对抗中,男篮早已远远地落在了列强的身后。投不了篮,自然无法得分。
或许主帅邓华德引以为傲的“精神鼓励法”可以煽起队员的斗志,但却无法增加哪怕一磅肌肉的力量。靠一张嘴空谈“血性”和“精神”,如何在残酷的竞技场上存活?“光明不是让人去捕捉的,而是去求索。”一声叹息过后,“小巨人”姚明仍为中国篮球送上了祝福。“要是希望拿到荣誉的话,我们需要足够多的勇气去直面我们的短处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