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移动进攻“画圆战术”与动态进攻“普林斯顿打法”的理念一致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尽管“画圆战术”在移动路线上与普林斯顿打法大相径庭,带有不同文化的背景,但其整体移动进攻理念完全是相同的:
(1)移动进攻能够给防守制造最大的麻烦;
“画圆战术”和普林斯顿打法可以说都是以上哲学的综合体现。
普林斯顿打法强调的是利用五个人反复的耐心传导,掩护,空手跑位,制造出“开后门”(主要是中锋提罚球线一带高位给外线球员做后掩护,外线球员切入篮下获得攻击机会)轻松上篮,或者掩护后跳投,或者吸引包夹后空位投篮的机会。只要战术成功后的出手都是无干扰情况下完成的,因此普林斯顿打法对球员个人单打能力要求不高,但是要求球员有良好的基本功,清醒的头脑,乐于分享球权的团队思维,耐心以及瞬时做出合理投或传或突(切)抉择的能力。
实际上普林斯顿打法对于比赛节奏并没有明确的限制,只要传导出机会即可投篮,关键就在于如何定义“机会”。球员个人能力决定了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出手。有人可以拔起爆扣的球,换了别人就可能会被扇飞;有的球员只需防守队员落后半步就可以起跳三分,换了别人可能就要两米无人才能出手。个人实力平平的普林斯顿大学球员可能需要24秒才能制造出一次高质量的出手机会,换成NBA球员可能就完全不同,在球星手里更可能只需要一点空间就可以得分了。总之,普林斯顿打法的目标是“制造高质量的进攻”,而达成目标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可快可慢,基本上取决于球队人员配置和对方防守强度。
普林斯顿打法原本是为掩盖球员运动能力和单打能力的不足而设计的,可惜普林斯顿打法同时又对球员的战术素养和基本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要求每个人都能冷静耐心决策,拥有良好团队意识,最好同时拥有投/传/突(切)的能力(所以在NCAA中那些容易招到个人能力强劲但呆不了多久的天才高中生的名校反而不愿意采用类似PO这种体系)。当然,实际上战术不必要求这么高,少一项能力就少几个选择而已,但是至少也要每个阶段能形成二个以上的选择,否则很容易被积极的防守盯死。
“画圆战术”以两条移动路线即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来实现其战术组织,以战术原则和战术口诀来保证其移动路线的正常运行,实现整体移动进攻思想:
其一是基本移动路线:五人按照“传球、反掩护、拆入、拉出的循环移动跑位,通过限制区两侧设有双掩护或连续掩护耐心创造出左右两侧两秒钟左右依次出现的各内、外、边三个基本进攻点,保证“中心开花、两翼齐飞、多点进攻”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些基本的战略进攻点周而复始地出现,当出现时间差时可投篮或突破,当出现空间差时可投篮,当出现位置差即错位时,外线形成矮突高内线形成高打矮。
只要以上战术配合成功后的出手都是无干扰情况下完成的,因此,“画圆战术”与普林斯顿打法一样,对球员个人单打能力要求不高,但是要求球员有良好的基本功,清醒的头脑,乐于分享球权的团队思维,耐心以及瞬时做出合理投或传或突(切)抉择的能力。
其二是变化路线,包括挡拆、策应、突分、传切、反跑等。当基本移动路线创造出内、外、边机会点之后,随即通过战术口诀实现变化路线的组织实施,分为传内、传外、传边的各种变化路线战术口诀打法。当基本移动路线创造不出很好的机会,一方面说明对方的个人防守十分到位,另一方面说明对方的整体防守队形已经随着基本移动路线的展开而各自为追,变得逐渐失去整体性,防守队形已经散架,协防能力大大减弱,此时,进攻方便可适时启动变化路线挡拆、策应、突分、传切、反跑等中的其中之一、二便可彻底击溃防守,一剑封喉。由于每个球员在进攻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画圆战术”与普林斯顿打法一样,对球队的整体战术素养要求很高,如果有人总脑充血,单打独斗,战术效率是不会高的。
“战术是死的,人是活的”,说到战术的变化,“画圆战术”不仅变化路线有无数的变化,就是基本移动路线当中都有无数的变化点。此外,不仅基本移动路线是无限循环,机会连贯而出,就是启动变化路线之后未果,又可回到基本移动路线上去。“画圆战术”的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相互循环,这恰恰是普林斯顿打法不具备的,这是“画圆战术‘的优势所在。相比之下,普林斯顿打法球员的灵活性要大于原则性,而“画圆战术”则是努力做到两者兼顾。
应该说,“画圆战术”的基本移动路线体现的是“圆”,反映了球员之间和谐的移动,通过基本移动路线相对的固定移动路线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各司其职的目的,有了这个“圆”,五人在场上的移动就有了有序的保证,而不是一两人有序另外两三人的无序移动。而变化路线则是体现“方”,给球员的独立个性和智慧选择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土壤,变化十分灵活。当基本移动路线出现机会后,“画圆战术”赋予了场上每一名球员按照自己对时间差、空间差和位置差机会的把握,去决定当时应当采取的行动,即投、传、还是突(切)。
“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之间的关系乃“圆”与“方”的关系,这既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适应了篮球作为一项团队运动的必然联系,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画圆战术”不仅具有了普林斯顿打法的“兵无定法”(基本移动路线中的变化点、变化路线中各种基础配合选择以及“组合拳战术配合选择)的思想,还具备了普林斯顿打法不具备的“万变不离其宗”(基本移动路线)的理念,所以,原则性和灵活性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球员掌握和运用起来更加简便、易行,可操作性更强。
“画圆战术与普林斯顿打法还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节奏问题,实际上“画圆战术”对于比赛节奏并没有明确的限制,快慢都是相对的。尽管“画圆战术”也强调要耐心,强调传球4次、5次、6次以上是最好的进攻时机,但实际上是只要传导出好的机会即可投篮,关键就在于如何定义“好的机会”。这与球员个人能力有关,因为球员的个人能力往往决定了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出手。有人可以拔起爆扣的球,换了别人就可能会被扇飞;有的球员只需防守队员落后半步就可以起跳三分,换了别人可能就要两米无人才能出手。个人实力平平的普林斯顿大学球员可能需要24秒才能制造出一次高质量的出手机会,换成NBA球员可能就完全不同,在球星手里更可能只需要一点空间就可以得分了。总之,“画圆战术”的目标也是“制造高质量的进攻”,而达成目标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可快可慢,基本上取决于球队人员配置和对方防守强度。
“画圆战术”让中锋不直接在距离篮圈有一段距离的限制区一侧低位单打,而是深入到篮圈附近强攻,这应该是中锋们最喜欢的进攻方式,抬头就能看见篮圈,谁都愿意。“画圆战术”也强调避实就虚,在各个位置上都是如此。在“画圆战术”的整体移动进攻中,中锋不再站在低位原地要球,很少有站低位要球的机会,这并非排斥中锋的作用。“画圆战术”恰恰是为了让中锋更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尤其没有传统强力中锋的球队,即使有这样的强力中锋,对他也是一种解脱。“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让中锋参与到整个圆形进攻体系中去,让对方不知道在何时轮换中,中锋就按照传球、反掩护、拆入、拉出的循环,不知不觉中拆入到内线接球强攻或到罚球线一带兴风作浪,这样隐蔽的攻击让防守难以布置重兵去阻击中锋进入限制区。“画圆战术”彻底解放了中锋站低位的肉搏战,不仅可以参与外线串联高位策应、高位挡拆,又可使中锋通过由外而内的下压掩护之后的拆入离篮圈越来越近,而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很多中锋在低位接球进攻,尽管他们的低位单打十分了得,但也很容易遭到对方包夹的尴尬。
“画圆战术”与普林斯顿打法一样,原创于草根战术,即为掩盖球员运动能力和单打能力的不足而设计的,可惜他们同时又对球员的战术素养和基本功提出了相对高的要求,即要求每个人都能冷静耐心决策,拥有良好团队意识,学会分享球,反对单打独斗,最好同时拥有投/传/突(切)的能力。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不是每支球队都是梦一队到“梦十队”的水平。实际上战术也不必要求这么高,少一项能力就少几个选择而已,但是至少也要每个阶段能形成二个以上的选择,否则很容易被积极的防守盯死。当“画圆战术”创造出时间差、空间差和位置差之后,能突的球员尽可发挥突破的能力,能投的球员尽可使用百步穿杨的绝技,当位置差出现的时候,有能力球员面对的球员就是你大展宏图的最佳时机。如果你投、突,都不行,那么你传球总可以吧!往内的渗透性的直传球不行,左右的转移性传球总可以吧!如果什么都不行,你还呆在场上干嘛呢!
“湖人帮”谈三角进攻战术 其整体移动配合理念与“画圆战术”一致 http://t.cn/SzUSx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