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闵鹿蕾指导微博关于学习欧洲篮球战术有感而发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画圆战术”实践 |
-
@李晓波画圆战术
: “ 欧洲先进的是球员对战术的理解”这句话十分正确。但球员对战术的理解如何得来,没有自幼到大长期的连续不断战术训练和战术理念的灌输与熏陶,一味重技术、轻战术。那么中国篮球无法培养出对战术真正理解的球员。
-
@李晓波画圆战术
: 战术素养从何而来?“每次战术出来的的几个机会。他们能选择最好的一个并且用最恰当方式和时机传到位”,战术素养极高。这恰恰是欧洲球员自幼接触、训练和苦练战术的结晶。欧洲球员的战术素养是长期高度重视各种战术训练的结果。有了这样的战术素养才有了欧洲球员对战术的理解力、想象力、应变力和执行力。中国篮球就缺乏这样的战术环境,归根结底都是各级教练员不重视战术、不学习战术、不认真训练战术而夸大技术惹的祸。
:中国篮球现状是自幼重技术轻战术,认为战术可有可无的大有人在,高校篮球专业的学生普遍不喜欢上战术课,但一说上技术课就来劲,毕业之后对篮球战术一知半解的很多,甚至CBA教练中还有人曾说:什么战术,赢球就是最大的战术。足见中国篮球的战术氛围不浓,专业队少数教练都有这样的思想,高校篮球专业如此,业余队就更普遍了,孩子们就没人教战术了,技术成为训练的重中之重,在技术、体能与战术训练时间分配上看,战术训练时间所占比例严重不足。
@李晓波画圆战术
:中国球员年纪一大把还迟迟实现不了“技术战术化”,而欧洲篮球在长期的战术熏陶下,球员很早就实现了技术战术化,去年的斯杯上俄罗斯大学生队娴熟的战术配合、较高的战术素养、流畅的攻防转换、整体移动的团队篮球大比分击败邓华德执教的似乎没有多少战术含金量、多以技术亮剑、各自为战的中国男篮就是一个明证。
:中国球员年纪一大把还迟迟实现不了“技术战术化”,而欧洲篮球在长期的战术熏陶下,球员很早就实现了技术战术化,去年的斯杯上俄罗斯大学生队娴熟的战术配合、较高的战术素养、流畅的攻防转换、整体移动的团队篮球大比分击败邓华德执教的似乎没有多少战术含金量、多以技术亮剑、各自为战的中国男篮就是一个明证。前一篇:[转载]顺道重游豆沙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