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恩难忘——跟曹俊老师学战术

(2012-04-26 08:16:22)
标签:

杂谈

分类: 篮球啊篮球
    师恩难忘——跟曹俊老师学战术
            图为2004年昭通队在贵州威宁夺冠,二排左三为恩师曹俊。

   我选择,我喜欢。我的篮球生涯中,经历了技术、战术和战略三个阶段的磨砺,这是一个篮球人成长的必然规律,更是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处世之道。就好比人生过程中必须经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一样。中小学乃至大学阶段的我都崇尚技术,苦练技术,创新技术,以为拥有一流的技术便可以称王称霸,从
我自1983年大学开始到1991年前后自己研习、创造和掌握了的27项突破技术中就知道我是个“技术狂”或“技高一筹”,对于技术之外的事情似乎很少去考虑,赢球认为是技术好,输球认为是技术差,过后便苦练技术,技术也有长进,结果依然经常输球,最后责任又推给技不如人,常常苦恼,始终不明个中缘由。

篮球运动的本质是团队配合。1987年大学毕业回到昭通师专工作后,有幸拜在昭通知名教练供职体中的曹俊老师门下,成为他的一名“俗家弟子”,开始了超越年轻的人生之旅,跟随他南征北战,接受他二十年战略战术的指导。曹俊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课不是我喜欢的技术,而是我不屑一顾的战术。上课之初便挨了一顿严厉的批评,“你一个人能打天下吗?你懂不懂篮球是团队的运动?”曹俊老师的批评算是给我当头一棒,从来都是因为技术出众获得很多赞誉的我,没有想到老师会如此批评,心里发酸有点委屈。经过老师的耐心讲解,我才开始对战术配合有了新的理解。

初级阶段玩技术,中级阶段玩战术,高级阶段玩战略。年轻时的我由于疏于学习,对技术情有独钟,对战术一知半解,把战术看成是“花架子”,实用性不强,没有单打独斗的技术来得精彩和过瘾。在曹俊老师眼里,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是篮球运动的基础,必须苦练好基本功,他上的技术课对细节的要求较高,讲究技术动作的规范和优美,追求技术运用的炉火纯青,足见曹俊老师在高看战术的时候,从未轻看技术。据说,他年轻时候打球,就是因为动作优美、技术细腻而成为美女追逐的偶像。

战术路线就是生命线。那时的我与今天喜欢篮球重技术轻战术的年轻人一样,宛如一只井底之蛙,津津乐道井底中那些五花八门的技术,浑然不知井底之上还有蔚蓝的战术天空。这是对篮球运动团队合作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注重技术无可厚非,但偏重技术就有点偏颇了,现在的年轻人偏重技术表现为:注重自我,粘球现象普遍,“独”是很经常的,缺乏团队战术配合意识。这与基层教练员不懂战术不学战术不教战术有关,打小就不教战术只教技术,久而久之,“技术万能论”就形成了。中国篮球与欧美篮球相比,差距就在于此,欧美的小孩子在从开始学篮球就接受了“技术和战术”的双重熏陶,而中国的孩子自幼接受的多为技术,至于战术属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那一部分。

从哲学开始,以艺术结束。曹俊老师尽管没有大学教授的学历,但对篮球的理解超过了一般的基层篮球教练,对于战术认识富有战略眼光,颇有研究,尤其对篮球运动的整体移动配合精髓了如指掌,他教会了我进攻端的多种掩护配合、多种策应配合、多种突分配合、多种传切配合形式以及运用之道,也传授给我防守端的盯人和联防的多种防守形式以及变化之理。我终于找到了技术的支撑点,从哲学的角度看就是技术战术化,也找到了大学时期苦苦思考技术苦练技术还经常输球的原因。

战术执行力高于一切。曹俊老师的战术训练近乎苛刻而严厉,尤其对战术执行力的要求说一不二,谁不按照战术配合路线出牌,谁不愿意跑战术而单打独斗,轻则挨骂,重在挨打,完了还要写检查深刻反思。训练时练体能、练技术再苦再累都是快乐篮球,可一旦上战术课就不再是快乐篮球,个个提心吊胆,人人如履薄冰,生怕哪里跑错了会遭致疾风暴雨般的呵斥,尽管大家十分注意,但每一次战术课上都有人因为智慧不够出了闪失,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老师骂得体无完肤,成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反面典型。造成这些问题根本原因还是自幼没有学过战术,从而对战术的重要性理解不够造成的,长大后再来学,加上有点“二杆”,接受起来不易。

无战术,不兄弟。无战术,不师徒。曹俊老师每一次带队参加比赛,对战术的布置安排更是严上加严,对执行力的要求更是高上加高,尽管曹俊老师还处于局部战术时代或者有了“固定战术”的雏形。比赛赢了,他会找出球员在战术配合上的瑕疵进行举一反三的总结,并对犯错误的球员进行批评;比赛输了,他会召开几个小时的“批斗会”来深挖球员在战术配合上的失误和球员所犯的战术错误,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思想根源。严厉的痛骂,为的是让球员长记性,不该犯的错不要犯第二次。如果谁不听打招呼,不讲战术规矩,不打战术配合,或者战术配合打折扣,即使你是主力队员,你都别想呆在场上一分钟。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正是曹俊老师在战术上站得高看得远并从严要求,使得昭通队的战术素养极高,也才有了八九十年代昭通篮球的鼎盛。昭通篮球尽管身高没有优势,加上队员中胖的胖、瘦的瘦、矮的矮,别人一看像一群乌合之众,可因为有严密的战术配合支撑和执行力的保障,昭通球员各具特色的个人技术才得以很好的发挥,使八九十年代的昭通队在云南篮球中享有一席之地。2004年四川知名球星、原国家队队员朱东领衔的四川球队在贵州威宁与弱小的昭通队(八九十年代的球员为首发)交手失利后感叹,昭通篮球的战术配合极为精妙,他说因为昭通队的战术富有特色而记住了昭通。他说,难怪“画圆战术”会出自云南昭通。

先整体后局部,先战术后技术。在曹俊老师苛刻而严厉的战术训练中,我对战术的理解由肤浅走向深刻,对战术的运用又稚嫩走向成熟,对战术的解读由零碎走向全面,懂得了战术是一个与技术同样美丽和同样重要,甚至在比赛中比技术更主要的东西。篮球是团队的运动,战术配合是其载体,个性张扬的技术是整体篮球的最后归宿。任何进攻战术配合形式都是为了技术的发挥为前提的,而战术和技术又必须依托战略支撑,比如打内还是打外,是以内为主还是以外为主,打快还是打慢等。技术战术化,着眼于技术融入和依托整体战术,技术才具有生命力;战术技术化着眼于整体战术为技术服务,为技术的充分发挥开辟道路,实现个性张扬。战术是手段和方法,技术发挥是目的归宿。战术能实现技术运用的最大化,形成一种忘我的、自发的、行云流水般的比赛节奏。

智慧的关键是角色,艺术的关键是角度。在曹俊老师精心的战术栽培下,我的篮球路途上有了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欢畅。我明白和归纳了“初级阶段打技术,高级阶段打战术,更高阶段打战略”、““战略捕捉机会、战术创造机会、技术把握机会”、“战略定向、战术定型、技术定位”、“战术执行力高于一切”以及“先战略、后战术、再技术”的篮球精髓以及人生道理。我不再迷恋技术的小花园,不再沉迷单打独斗的小聪明。我开始在更广阔的战略战术大花园里寻觅篮球的大智慧,让技术之花在战术的蓝天绽放。之后,我闯入战术的的殿堂,在80年代末提出和创立了“固定战术”,在1995年创立了“画圆战术”,2008年3月写成论文发表,并于20114月出版了26多万字的专著《篮球整体移动配合进攻战术理论与实践——画圆战术》。在“画圆战术”论文写成时,身患重病的曹俊老师大加赞赏,欣慰至极,彻夜未眠,他看到了他的事业后继有人了!因为在“画圆战术”中,我把他教授我的双掩护、交叉策应等局部战术配合融入了方圆之道的整体移动进攻配合中去。2008年7月,昭通一代篮球宗师曹俊老师离世。哲学家尼采说,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没有曹俊老师在篮球战术上对我的尊尊教诲,就没有我对“画圆战术”的思考、探索和创新,而我作为控球后卫,只能在技术的领地当一名“宰相”,不可能成为具有一定战略眼光和战术思想的“国王”。

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战术解决,战术解决不了的问题,战略解决。反之亦然。篮球往事,青春印记,如果说技术给我们打开了篮球世界的一扇窗,那么战略战术则引领我们进入篮球世界的殿堂。因为有了严苛的战略战术磨砺和智慧的配合熏陶,作为控球后卫的我,充分享受了快乐篮球的真谛,传球视野更加开阔隐蔽,攻击更加有的放矢,盘活全队更加游刃有余,技术运用更加犀利老道。我不再盲目地攻击,不再炫耀技术的万能,不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越来越知道了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战术配合才能让技术得心应手和酣畅淋漓地亮剑,我驾驭的不再是过去引以为豪的技术之帆,而是庞大的战术之舟。我不再是大海中的孤岛,而是大海中的信号灯,引导着团队的航船驶出惊涛骇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师恩难忘——跟曹俊老师学战术


师恩难忘——跟曹俊老师学战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