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BA的“固定战术”

(2012-01-23 22:30:13)
标签:

杂谈

分类: 篮球攻防战术

  NBA的“固定战术”


    现今NBA各队均有自己独特的、带有战术代号的、相对固定的进攻战术打法,主要进攻战术打法的运用频率较高,从而成为一支球队进攻打法的核心。其具体的战术特点是进攻阵形显示出非对称性和不平衡的特点、进攻模式以基础配合加个人机动进攻为主、大范围的移动较多、传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可供选择的攻击点较多。比如“美国”战术、“红鹰”战术、“俄亥俄”战术、“密歇根”战术,代号名目繁多。不管代号如何,其实质都是一种相对固定的战术。

   “固定战术”登陆中国大概在2000年之后的事了,2004年因为老哈(哈里斯)和老尤(尤纳斯)的“固定战术”熏陶,著名篮球记者徐济成2004年才点评:“潜力正在变实力中国男篮进入战术时代”,说明在此之前的中国男篮还没有完全进入固定战术时代,而应该在局部战术阶段。

   下面介绍4种NBA进攻盯人的“固定战术”:

 

    1、“俄亥俄”战术。

    如果你方的控球后卫在弧顶部受到很多的压力,这个战术尤为有效。

                              http://nba.hupu.com/wiki/uploads/201008/1280965376ATHZbz7y_s.jpg


                              

    见图A。O5为O1进行一次高位掩护,O1向右翼运球至罚球线延伸区域。与此同时,O2为O4进行一次对角线掩护。

                             NBA的“固定战术”


    O1找机会传给O4进行快速上篮。如果没有机会进行快速传球,O4继续占据地位等待O1 的传球。O5为O2进行挡拆,O2从挡拆中出来寻找3分球的机会(见图B)。

                            NBA的“固定战术”

    见图C。O5有两种选择:反向移动到低位,或者往球的方向退一步接球跳投。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尤其他(她)的防守球员对上一次掩护进行协防的时候。

    O1可以选择将球传给低位的O4,牛角位的O5,或者传给O2投3分,抑或长传给O3投3分。如果都没有成功,你将进入3-2落位或者1-3-1落位,从那你可以打标准的动态进攻。

     O3必须确保从始至终处于长传线路上并且有机会投3分。如果O3是一名优秀的外围射手,他(她)将喜欢这个角色。同时,他将作为诱饵,诱使他(她)的防守球员进入低位。一旦O5进行最后一次掩护,O3闪回高位。

 

    2、“密歇根”战术。

    这个战术通常应用于3外2内的动态进攻中。O1是组织后卫,O3、O2分别是左右翼侧球员,O5、O4两个低位球员分别落位左右两边。这个战术在球场两侧均可使用。组织后卫的一传决定了战术的执行方向。

                              NBA的“固定战术”

    O1喊“密歇根”后,两名低位球员迅速上提至牛角位,而两名翼侧球员则下切至底角。

    所有人落位后,O1大吼“开始”,O2迅速外切至翼侧接球。O4立即移动至异侧为O5作掩护,同时给O1的切入让开空间。

    O1向篮下空切。若没有机会,则O1当迅速拉开至异侧底角。O3填补O1空切后弧顶的位置。

    O4为O5设立掩护后,O5一定不要着急,要等O1空切穿过后再使用掩护,否则O1和O5会相互压缩进攻空间。O1切出后,O5当利用掩护迅速空切至有球侧阻区寻求机会。

    O2有多种选择:传球给O1,传球给O5,自己投三分或者运球突破。如果O5空切没有机会,则可以拉出来为O2作背掩护。

    3、“红鹰”战术。

   (1)“红鹰”—1

    O1向右侧运球的同时,O2跨步绕过X2反方向深切至篮下。O1将球传给O2是第一机会。同时O3快速启动下切至底线附近后,利用O4、O5的双人连续掩护反方向空切至弧顶接O1传球(图A)。

                           NBA的“固定战术”

    注意,在O2空切后,几乎所有的球员都集中在了球场左侧,此时O1可以在右翼作隔离单打。O4、O5调整角度再为O2作掩护(图B)。若O2绕掩护卷切出现空当,则O3立即将球传给O2。如果O3切出时被阻绝,则O1可以等待O2卷切出后直接将球分给O2。球传给O2后,O1应顺球移动至有球侧底角。

                           NBA的“固定战术”

    若球无法交给O2,O4应立即外切至翼侧接O3传球,再喂给O5作低位打(图C)。 

   (2)“红鹰”—2

    有时X2在O2绕双重掩护卷切时并不会死死跟防O2,而是选择在油漆区等着O2。这时就不能再把球传给卷切的O2,因为油漆区会显得格外拥挤。那么下一次进攻,我们可以跑一下"红鹰-2"。这个战术可以令O2在闪切后获得底角空位。

                           NBA的“固定战术”

    战术始阶段与“红鹰-1”相同。O1向右侧运球,O2反切。如前,O1将球传给O2是第一机会。O3利用O4、O5的双人掩护切至弧顶接O1传球(图A)。

    O4、O5再调整角度为O2作掩护。注意,此时O2不再绕双掩护卷切,而是突然闪切至弱侧底角(图B)。

                           NBA的“固定战术”

    此时很可能出现三分空当,O2接球后可进行三分长射或把球喂给低位的O5。另外,在O2切出后,O4当利用O5掩护卷切至禁区,O3除了分球给O2外还可以选择将球传给空切的O4(图C)。

                           NBA的“固定战术”

    如果你的队员很聪明,你大可不必将这两个战术区分开来。只要喊“红鹰”,让你的队员自己根据防守来跑位即可——如果X2不跟防O2,那么O2闪切到底角即可,同时O4空切至禁区。但是当你想要个三分的时候,你就需要喊“红鹰-2”。

    4、“美国”战术。

    这个战术之所以叫“美国”配合,原因是随便从美利坚合众国拉出个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会跑这套战术。不废话,如果你准备让你的球队执行这个战术,那就把队中最好的投手安排在O2 和O3位置上。

                              NBA的“固定战术”

    见图A。O1运球至右翼(罚球线延长线区域)。与此同时,O4和O5为射手O2作双人连续掩护。

    注意,O2在绕双掩护空切前首先要内切至阻区。O1在O2跑出空当(无论两分还是三分)后要迅速传球,见图B。

                              NBA的“固定战术”
 

    O2绕掩护切出后,O5应移动到有球侧阻区准备接应O1的快速击地传球或者要位背打。如果防守O5的球员去协助防守O2,那O5很可能出现空。

    若防守O5的球员依然跟防O5,O5则需要移动到弱侧牛角位,为O1的运球切入拉开空间(见图C)。

                              NBA的“固定战术”
 

    事实上,在这个战术执行的初段,O1运球至右翼时,如果O1认为他可以突破防守人,那他可以直接选择运球突破上篮,或者突破后分给内线或底角的O3。但如果你准备要个三分,那么O1则要慢下来等待O2绕连续掩护切出。

    O3也应该是个好的投手。如前所述,O1突破后,防守O3的球员很可能放开O3收缩防守O1,底角的O3即获得空位远投机会。另外在战术执行前期(O5移动至阻区前),如果防守O3的球员采取在前防守阻断至底角的传球路线,那么O3可以反切向篮下空当。


                        谈谈“固定战术”和“画圆战术”的异同

                                 李晓波

现今NBA各队均有自己独特的、带有战术代号的、相对固定的进攻战术打法,主要进攻战术打法的运用频率较高,从而成为一支球队进攻打法的核心。其具体的战术特点是进攻阵形显示出非对称性和不平衡的特点、进攻模式以基础配合加个人机动进攻为主、大范围的移动较多、传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可供选择的攻击点较多。比如“美国”战术、“红鹰”战术、“俄亥俄”战术、“密歇根”战术,代号名目繁多。不管代号如何,其实质都是一种相对固定的战术。

篮球比赛中的进攻人盯人“固定战术”,是指通过对掩护、策应、传切和突分等篮球基础战术配合进行科学地、有机地组合,形成数套整体、连贯、多点、具有后续手段和富于变化的进攻套路,构建起通过组织后卫采用各种手势向队友传递使用某套固定战术信息的整体进攻战术体系。比如,要打战术一,后卫竖起大拇指就表示打战术一了,对方肯定蒙在鼓里,不知所为,或者后卫说打“密歇根”战术,防守一方也不知道进攻方的落位及移动路线。

这种“带有战术代号的、相对固定的进攻战术打法”是国际篮球比赛特别是欧美强队在比赛中常用的战术组织方式,与“画圆战术”一样,具有类似拳击比赛中“组合拳”的优势和特点。一般而言,每一套“固定战术”都应该设计有4至5个进攻点,保证在24秒内全部完成进攻;每一个进攻点都可以做出假掩护和假策应,特别是当防守一方已经识破既定的移动路线时,要随机应变;每一支球队都必须在赛前训练中娴熟地准备好数套符合球队球员技术特点的“固定战术”。听说有的专业队要准备数十套“固定战术”。平时训练跑位,战时后卫或教练用各种手势来传递打哪一套战术的信息,让对手摸不清进攻一方的真实移动路线,实战效果明显。越是高水平的球队,准备的“固定战术”越多,常常让对手猝不及防,很难适应不断变化了的战术移动进攻路线。有资料显示,姚明所在的休斯顿火箭队的战术库中有上千套固定战术,可见固定战术的内涵和外延都扩大了,由原来只用于罚界外球、中圈跳球、特殊场合延伸到比赛中广泛运用。

“画圆战术”是篮球比赛中一种进攻人盯人防守的阵地进攻战术体系。没有任何战术代号,也没有相对固定的进攻打法,更没有固定落位的固定套路。在进攻中充满着自由的移动,在移动中解读比赛发起攻击。它以半场进攻为区域,五位不同位置的球员好比是圆形上的点,其中,中锋就如同是圆心。持球队员传球给其他队友后向相反方向以顺时针或逆时针做圆形移动掩护和拆入,画出一个个圆形的轨迹。“画圆战术”以掩护配合(侧掩护或后掩护)为基础的移动路线,辅之以挡拆配合、策应配合、突分配合和传切配合为进攻手段,通过循环往复、不断变化来创造得分机会,形成了一个个圆形进攻体系,好似画圆一般,画圆战术因此得名。“画圆战术”有两条移动路线:一是基本移动路线:传球-向相反方向移动-掩护-拆入-拉出,没有机会循环往复;二是变化路线:策应(假策应)、挡拆(假挡拆)、掩护(假掩护)突分、传切、反跑、反切。这两条移动路线可以相互转化且你只有我、我中有你。“画圆战术”的基础和核心是掩护配合,辅之以策应(假策应)、挡拆(假挡拆)、突分和传切配合。如果策应、挡拆、传切和突分配合发动进攻后没有机会,可以回到也必须回到“画圆战术”的基本移动路线上去。

从以上对“固定战术”和“画圆战术”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同之处:一是两种战术都可以进攻半场人盯人;二是都超越了局部基础战术配合只在局部作战的弊端,体现出整体性、连贯性、连续性、移动性和后续性机会。

但有一点必须明确,不能因为“固定战术”与“画圆战术”有同样的整体性、连贯性、连续性、移动性,就把二者划等号。它们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二者的不同之处:固定战术顾名思义“固定”之意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缺乏随机性和应变性,在比赛时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如球员受伤、换人、被对手阻击在某一点等,球员就不知所措,后续的机会点出不来,整个套路随即“泡汤”,最后又回到主要依靠球员的个人技术单打独斗的局面,更为头疼的是“固定战术”的训练“成本”较高,每一套“固定战术”都要求所有队员都要熟练掌握,十多套“固定战术”练下来,所需的时间较长,把球员练得眼花缭乱,比赛时一旦被对手破解,球员往往措手不及,结果是事倍功半。

而“画圆战术”看似复杂,却简洁实用,可操作性强,具有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在整体性、连贯性、移动性、连续性基础上更富于变化性和随机性。同时,与“固定战术”相比,训练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准备若干套路。球员只需按照其基本移动路线走位即可,换句话说,球员只要记住五个步骤即传球后向相反相移动去掩护、掩护后拆入、拆入后拉出、无球队员给拉出的同伴做掩护、之后循环反复,就构成了“画圆战术”的基本移动路线。至于“画圆战术”变化路线则可根据场上的变化球员随机运用。这大大地解放了球员的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球员的积极性,使球员的移动更加自由,在刚性移动中体现柔性变化。而不再是像“固定战术”那样要训练和记住若干套路,要记住自己在某一套战术中如何落位、如何走位,要记住在一套战术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且一般不能随意改变移动路线。

“画圆战术”与“固定战术”另外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关于球员的落位问题,“画圆战术”是随机落位、顺势发动、有机组合。不拘泥于谁在哪一个位置,快攻不成,就地发动,怎么落位都行,体现了现代篮球发展机动性灵活性的特点。可“固定战术”不行,他要按照平时训练的套路落位,不能随意落位,谁在右侧、谁在左侧都是平时演练好的,一旦站错就很难发动,套路中球员移动的先后秩序一旦打乱,球员就乱了分寸,只好重新落位或启动另一套固定战术,在当今篮球高速对抗的今天,固定战术已显老太,呆板僵化的局限越发突出。

“画圆战术”与“固定战术”还有一个不同是,“画圆战术”以不变应万变,球员按照基本移动路线走位,从中发现防守的破绽,伺机用变化路线实施致命的打击。“固定战术”是以多变来应万变,这一多就把球员弄糊涂了,而且这一多是建立在“固定”基础上的多,随机性和变化性很难体现。“画圆战术”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与大多数“固定战术”里面的固定走位进攻方式不一样,它是通过观察对方的防守变化而作出不同调整的战术。它是基于合理的原则,精准的场上球员空间以及严格执行的战术。

特别有意思的是,假定比赛没有时间限制,“画圆战术”可以按照基本移动路线无限制的流畅地有序地跑下去,基本移动路线转化为变化路线,变化路线转化为基本移动路线,循环进行,几个小时都行,除非球员体力不允许,这是世界上任何战术包括“固定战术”都做不到的。“固定战术”顶多可以在4—5个机会点上移动跑位,20秒左右而已。因为它只设计了这几个点,再往下跑就没有了。除非重来或者换另外一套“固定战术”再跑,也就是事先设计的那几个点。可见“固定战术”的整体性、连贯性、连续性是有局限的,是僵化的整体性。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画圆战术”找到了一条永无止境的移动路线,体现了最大限度的整体性、连贯性、连续性、流畅性、移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关于“画圆战术”与“固定战术”的相同与不同的研究才开始,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还可以找出两者之间更多相同与不同的特点来,真是这样,这应该是篮球事业发展的幸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