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战术”有两条移动路线,第一条是基本移动路线:“传球-向相反方向移动-掩护-拆入-拉出—再掩护—再拆入—再拉出,没有机会循环往复”,第二条是变化路线:挡拆(假挡拆)、策应(假策应)后掩护(假掩护)、反跑、反切、突分、传切等。
“画圆战术”的基本移动路线讲究的是“方”,体现刚性、纪律性和原则性,有了这样的刚性、纪律性和原则性,球员在场上的移动就统一了思想、规范了行动路线,就不会毫无章法,陷入各自为战和战术纪律无法贯彻的尴尬。而“画圆战术”的变化路线意在“圆”,体现柔性、变化性、灵活性和智力性。有了这样的柔性、变化性、灵活性和智力性,球员就能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与对手斗勇斗智,而不至于陷入僵化呆板的战术路线跑位。
与此同时,二者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基本移动路线为变化路线开辟道路,变化路线体现基本移动路线的成果。当基本移动路线受阻或没有出现更好的机会时,变化路线就会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当变化路线受阻或没有出现更好的机会时,球员的跑位移动又自然回到了基本移动路线上去;只有坚持走好基本移动路线,才会给变化路线的攻击提供条件,反过来,善于运用变化路线又使得基本移动路线的攻击成为可能,因此,“画圆战术”“方”与“圆”进攻理念使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相得益彰、有机统一和富于变化。
在“画圆战术”变化路线的运用中,基本移动路线是基础,不能脱离基本移动路线来思考变化路线,没有基本移动路线跑位的牵掣、调动,就没有变化路线的一招制敌和一剑封喉,同时也不能永远在基本移动路线上兜圈子。在基本移动路线展开后,球员要审时度势,在阅读比赛中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来灵活选择使用几种变化路线之一。由于“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之间有贯通和转化的路径,所以变化路线受阻时间尚有。还可转到基本移动路线上去。一般情况是,在基本移动路线传球3次、4次、5次以后都不能创造出更好的时间差、空间差和位置差机会后,就要考虑使用变化路线之一、二了:
一是根据球队自身的技战术水平来决定使用变化路线。(1)球员突破能力强,在基本移动路线基础上创造出时间差以及化解对手的协防后可以多使用变化路线之突破及突分配合;(2)如果球员突破能力不强,就不要勉强使用突分配合,而要更多地选择变化路线之挡拆配合、策应、传切、无球队员之间的掩护配合,以弥补球员突破能力的不足。
二是根据对手的实力以及场上态势发展来决定变化路线的选择。(1)如果对方采用扩大防守,而控球后卫突破能力又有限时,要减少使用变化路线之突分配合,更多地选择变化路线之挡拆、策应、以及高位策应、高位策应接挡拆、后掩护配合;(2)如果基本移动路线中的反掩护屡屡被对方化解,进攻一方就要考虑使用利用反掩护切入篮下的变化路线之传切配合,不能一竿子插到底;(3)当对方已经破解基本移动路线顺时针或逆时针移动跑位后,进攻一方就要考虑使用变化路线之反跑、反切配合;(4)当防守一方贴身盯防重点人不给其接球时,进攻一方要多使用变化路线之双掩护、连续掩护、高位策应、高位策应接挡拆配合;(5)当防守一方对持球人贴身的压迫式防守很难突破摆脱时,要多采用变化路线之挡拆配合、中锋居中策应配合;(6)当防守一方缩小防守时,除了用外线投篮进行攻击外,还有更多的采用中锋上提罚球线一带的策应配合、中锋落低位的接球后的交叉掩护配合、高位策应配合、挡拆配合来撕开其防线;(7)当球传至拆入点(限制区内以及罚球线一带)时,外线球员不能在外线原地站着看,而是要有球员坚决快速插向篮下、有球员在外线包抄策应或交叉掩护策应;(8)当比分落后或者对手犯规已达罚球时,要在基本移动路线基础上创造出时间差、空间差、位置差后强化向内线的突破、突分之后的连续突破或者放弃外线进攻点将球传入拆入点(限制区内)强攻篮下尽可能多地造成犯规停表罚分来追分和掌控比赛的主动权;(9)当比分领先较多时,要充分利用基本移动路线传球6次(推进前场5秒、传一次球2秒,共计12秒)以上耐心移动跑位调动对手、拖延时间,在还剩7秒左右变为变化路线之挡拆、突分配合结束24秒的进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