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马刺队的高位挡拆体系

(2011-11-15 09:35:22)
标签:

转载

分类: 篮球论文

201115,马刺队做客波士顿花园球馆,这是常规赛东西部两只领头羊第一次相遇。两支球队在进攻端都是以战术丰富、执行力强著称,双方在这天晚上为球迷贡献了一场堪称技战术教学的经典比赛。

 

凯尔特人之强无需多言,他们去年成功闯入了总决赛并与湖人队鏖战到第七场才遗憾获得总亚军,在本赛季开始之前,大家就预测他们将是热火三巨头的最大障碍,只要不出现大面积的伤病困扰,进入东部决赛是起码的;而马刺队在本赛季进行到这场比赛之前非但在西部居榜首,在全联盟他们也是战绩第一,这就很有些令人乍舌了,因为马刺队上赛季表现得非常挣扎,而且核心邓肯又老了一岁,大多数人在季前并不看好他们。

 

但是很显然,马刺队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绝非偶然,波波维奇的运筹帷幄和球员的执行能力才是他们一路遇佛杀佛的主要原因。那么,战术可以多变,但是在场上执行战术的总是那些球员,有时候战术的特色需要球员去适应,但是更多的时候,战术是为球员的特色而量身定做的。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马刺队都有些什么人,他们能做些什么。首先是邓肯,邓肯在上赛季成功瘦身,而且年岁也越来越大,篮下的威力已经大不如前,但是还是保留了一定的牵制力,而且邓肯的掩护以及掩护后的跑位能力依然非常出色,另外,邓肯的中投又回来了(算回来了一半一半吧);其次是帕克和马努-吉诺比利,这是两个非常善于突破冲击篮下的球员,而且视野都相当不错,特别是马努的外围篮子也相当的准;第三是新兵杰弗森,上赛季杰弗森和马刺队的磨合可谓完全失败,这名球员的特点是善于快下和空切,以及绕墙出来后的跳投;最后是邦纳等功能性射手球员以及一个在内线有一定冲击力和篮板能力相当突出的布莱尔。

 

那么有了这些料子,大厨波波维奇又会做出一道什么样的大餐呢?说白了,还是围绕邓肯为核心进行战术展开,主要的方式为攻防转换→高位挡拆→低位核心。亦即,利用一次防守到进攻的衔接过程中由帕克和马努以及杰弗森进行半快攻,如果没有直接得分的可能,便由邓肯或者布莱尔(邓肯为主,因为布莱尔基本没有高位能力)来进行高位掩护,帕克或者马努利用掩护切入后进行后续配合,如果高位挡拆依然被成功防守,则转由邓肯(或布莱尔)沉至禁区腹地进行包括内-外(inside-out)在内的低位战术。如上便是马刺队常规时间内最主要的攻击模式。

 

让我们看比赛说话:

 

在高位挡拆下,持球人可直接突入内线或者传导球给拆出来的邓肯,或者观察场上的防守形式传给两翼埋伏着的三分手。

 

高位挡拆后持球人直接进攻:

 

高位挡拆有两种模式:“中路挡拆”和“牛角挡拆”。“中路挡拆”顾名思义就是在三分线附近中路进行掩护后拆出,持球人将拥有良好的直接攻击篮筐或中距离跳投的机会,或者可以直接将球回敲给中路掩护者(一般为邓肯)。

 

比赛伊始马刺队第一次进攻,便是展开了一次“中路挡拆”,布莱尔提至三分弧顶以内一步为帕克进行掩护,但是并不做实,而是转身直奔篮下而去,凯尔特人此时的防守空间保持得非常好,并没有给帕克留下直接突破攻击篮筐的机会,于是帕克继续在弧顶带球。此时邓肯上前为帕克做一次“牛角挡拆”,所谓牛角,便是指罚球线的两端附近位置,在这个地方进行掩护,持球球员帕克此时向中路浅切,目的并非是为了直接冲击篮筐,而在于将内线以及两翼的防守力量向中间位置吸引,以便回敲给高位的邓肯或者交给远端三分线处埋伏的球员。



但是这一次的切入之后,帕克观察到邓肯的防守人沙奎尔-奥尼尔的换防并不严密,便选择了自己出手,这一次的出手,并非是战术体系下的常规安排,而是直接吃准了奥尼尔防挡拆脚步不够快的弱点直接进行攻击,也算是恰如其分的执行了战术。



而到了第一节还剩下523秒时,尼尔控球后与邓肯作了一个简单的中路挡拆后沿右侧向内突破,此时尼尔发现奥尼尔无法补防出来,便急停跳投得手。[转载]马刺队的高位挡拆体系

[转载]马刺队的高位挡拆体系



 

持球人传球给两翼三分手:



第一节854时,马努沿底线切出后到三分线处接到传球,邓肯立即上提为马努进行牛角挡拆,马努果断突破中路,而此时奥尼尔与吉诺比利的防守人雷阿伦在罚球线堵截马努。此时一次成功的高位挡拆已经形成,马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罚球线的邓肯,一个是在同侧底角三分线外的杰弗森。此时需要马努做的就是下一个决定而已,当他看到杰弗森的防守人皮尔斯也被吸引到邓肯附近准备换防时,便果断传给了杰弗森,后者轻松获三分中的。

 

同样的方式也出现在了马刺队的下一次进攻中,只不过这一次马努传给了对侧远端三分线外一样获得大空当的帕克。[转载]马刺队的高位挡拆体系

 

高位挡拆后传给设立掩护者直接上篮或者中投:

 

在首节还剩下437秒时,邦纳提上为尼尔进行一次中路挡拆,完成掩护后邦纳沿中路直接杀奔篮下,而防守人戴维斯防挡拆又一次扑得过于靠前,结果等邦纳在篮下接到尼尔的传球后已经是防守不及,只能眼睁睁看着后者上篮得手。

 

 

 

假高位挡拆的变化:



第一节马刺队第二次进攻和第一次如出一辙,只不过将方式简化了一些。马努在弧顶控制球,布莱尔上前进行“中路挡拆”,布莱尔的防守人“大宝贝”戴维斯已经准备好协防马努利用掩护后的突破,但是他过于想当然,实际上布莱尔掩护是假,直接转身杀奔篮筐是真,就在戴维斯扑前失位的一瞬间,布莱尔已经接到马努的传球沿中路向篮下走去,而本位于禁区的邓肯则向45°中距离位置移动。看到奥尼尔过来协防后,布莱尔直接传球给邓肯,后者中投得手。类似这种高位背切的模式化行进,某种程度上可以让人联想到普林斯顿的常态打法。[转载]马刺队的高位挡拆体系

 

其他:

 

当邦纳在场上的时候,他的特殊能力(拥有三分能力的大前锋)也让马刺队战术方面多了一些选择:进行变种的“牛角进攻”。此时持球人站在弧顶,麦克戴斯和邦纳站在罚球线两端,尼尔开始绕麦克戴斯进行无球跑动直接插入篮下再绕出,当行进到邦纳防守人身边的时候,尼尔成功的吸引到此人的注意力,而此时邦纳则直接向三分线外跑去,麦克戴斯反过来为邦纳进行掩护,刚刚分散了一点点注意力到篮下的邦纳防守人则已经来不及绕过麦克戴斯的掩护,只能看着邦纳在弧顶接球投中三分。[转载]马刺队的高位挡拆体系



当然,除了以上诸多常规战术以外,马刺队还有很多种战术铺展,以及在高位挡拆之前的一系列“前戏”,虽然现在已经很少再出现以邓肯内线单打为核心内容的打法,但是纵观目前马刺队的主要打法,邓肯依然是那个最为重要的战术轴心,没有邓肯如此扎实的掩护功底和跑位技巧以及中投能力,马刺队的战术体系有一大半会瘫痪。故而,“大基石”邓肯能屹立联盟这么多年而长青不衰,也确实是有他的道理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