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篮球豪门之天津卫——中国篮球的摇篮

(2011-11-03 10:23:34)
标签:

杂谈

分类: 篮球论文

篮球豪门之天津卫——中国篮球的摇篮


    1895年,现代篮球运动从天津传入中国,天津是中国篮球运动的摇篮,在1910年至1948年举办的全国性的7届运动会中,天津男篮获得了6届冠军。一百多年来,天津作为中国篮球运动的一片沃土,曾为国家培育、输送了大批篮球优秀人才,支援全国各地。

                  篮球豪门之天津卫——中国篮球的摇篮

    中国篮球运动最早发源于天津。据1895年的英文报章《京津泰晤士报》原文刊载,12月1日和8日,美国人来会理博士在天津成立了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先后在北洋西学堂和北洋医学堂召开基督教演讲会,并且在会后进行了篮球表演。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篮球比赛。青年会随后组织了多次比赛,篮球运动从教会学校广泛开展起来。此时,距离篮球在美国发明仅仅4年!(图为教会学校新学书院里举行的篮球赛)

                  篮球豪门之天津卫——中国篮球的摇篮

    中国第一个室内篮球场。1913年5月23日,天津市基督教青年会新楼房在今南开区东马路94号奠基兴建。这座采用欧式风格,体现当时最新教育及运动理念的时尚建筑,于1914年10月落成。在其主体建筑中建有我国第一个室内篮球馆,楼上设置有坡度的环行跑道以及其他各项体育设施,成为天津开展篮球运动、培养运动员的摇篮。现在已变成天津市少年宫(见下图)。

 篮球豪门之天津卫——中国篮球的摇篮

 

     20世纪初期的天津篮球场天。津篮球早期即水平较高,在1915年的第二届远东运动会,篮球首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时。中国男篮就由天津官立中学篮球队为代表参加比赛,并获得亚军。在1917年的第三届远东运动会,作为华北区选拔赛的优胜队伍,天津市队再次代表中国征战,获得亚军。1919年第四届远东运动会,则是由天津队和北京队联合组建国家队征战,获亚军。

                 篮球豪门之天津卫——中国篮球的摇篮

    董守义被称为“中国篮球之父”。从天津走出的中国国际奥委会委员董守义,他被誉为“中国篮球之父”。他是最早在天津乃至全国推广篮球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1917年,董守义担任中国男篮队长、前锋,参加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三届远东运动会,帮助中国队获亚军。1923年春,任中国男篮球员兼指导(教练),参加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帮助中国队获亚军。同年10月又赴美国麻省斯普林菲尔德市的春田学院留学,专攻篮球,是我国第一位篮球留学生。1925年7月董守义回到天津,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并担任天津青年会体育部主任,是南开学校男篮的主教练,可以说,他一手缔造了“南开五虎”的传说。

        篮球豪门之天津卫——中国篮球的摇篮

 篮球豪门之天津卫——中国篮球的摇篮

               篮球豪门之天津卫——中国篮球的摇篮

  篮球豪门之天津卫——中国篮球的摇篮

    1925年“南开五虎”合影。“南开五虎”的由来颇具喜剧色彩。1924年,北京清华园,在与清华校队的篮球比赛中,南开校队败退。赛后清华组织看电影,银幕上首先闪出的是大纸篓的幻灯片。“篓子”在北方俗语中是感情色彩很重的贬义词。这个消息传到南开校园,大家都觉得是奇耻大辱,高喊着一定要“振兴南开篮球”。1925年,王锡良、李国琛、魏蓬云领头组建篮球队,就以“篓子队”命名。加上唐宝堃和刘建常,后来名声大噪的“南开五虎”横空出世。

    篮球豪门之天津卫——中国篮球的摇篮

    1929年南开90:6狂胜日本队。1928年冬东北六战全胜,1930年万国篮球赛冠军,杭州四运会全胜夺冠……在中国的篮球史上,“南开五虎”就是胜利的代名词,但这个历史名词蕴含的意义远不是这么简单。那个年代,中国人民在老外眼里根本没有地位,受尽羞辱。一如霍元甲、陈真痛揍老外,这支“专打洋鬼子”的球队接连战胜外国球队,实际上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意义,用当时报纸的话说是“无异于在战场上大捷,足以扯掉‘东亚病夫’的帽子”。

                          篮球豪门之天津卫——中国篮球的摇篮

    1936年8月1日至16日,第十一届夏季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的4066名运动员参赛。中国正式派遣了一支141人的体育代表团。总领队王正廷、总干事沈嗣良、体育考察团总领队郝更生。董守义是篮球队的主教练,在他的率领下中国队1胜3负,未能出现,但45-38战胜法国队的比赛,是中国男篮第一次在奥运会上取得胜利,具有历史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