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较澳大利亚篮球和中国篮球 中国球员赢在技术输在战术

(2011-10-30 21:36:36)
标签:

杂谈

分类: 篮球论文

                  比较澳大利亚篮球和中国篮球 <wbr>中国球员赢在技术输在战术

    1、概述

澳大利亚人很喜欢运动,足球是他们的最爱,篮球并不是那么流行,打篮球的人也不多,但这丝毫不影响澳大利亚成为篮球强国。他们的业余篮球联赛组织得有板有眼,澳大利亚各地每天晚上都有比赛,他们的比赛按照球队水平分为不同的组别,每个组别都有10多支球队,其中以A GRADE为最高,然后是B,C,D……他们的A GRADE 的水准绝对够得上中国县级、市队的水准,有的甚至是地级市队的水准了。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前国家队队长ANDREW GAZE,也参加这里的业余联赛,可见水平之高了。另外,这里的女篮绝对是一个亮点,女篮水平属于世界级的。澳大利亚女篮属于一支体能好、对抗强、进攻和防守兼备、战斗作风硬朗的球队,具有善于快攻、突破、内线得分、抢篮板球,善于防守,进攻防守配合意识较强,技术细腻的技、战术特点。A GRADE的水平绝对要比中国一些大学学院男篮的水平要高,难怪人家能夺得世锦赛女篮冠军了。篮球虽然不普及,可运动的设施却是一流的,室内场馆,木地板,电子计分计时,空调,更衣沐浴设备一样也不含糊。澳大利亚篮球本身没有自己的文化,但却始终不变地在效仿欧洲整体篮球的打法,而且成效不错,跟世界篮球风格紧密结合,而且普遍的篮球运动员都具有一定的技战术意识,特别是战术意识。

2、澳篮风格

澳大利亚人普遍比较强壮,打篮球的人都很高,1米85以上的很多,1米90以上的也不在少数。跟中国人不一样的是他们往往上肢比下肢要发达,所以一旦发生身体对抗,那可是很激烈的,甚至会砰砰作响。悉尼国王队来华访问时,他们的主教练就说澳大利亚篮球的风格就是防守和快攻,来了以后的体会,更加印证了他的这一说法,进攻打的多是整体篮球。

(1)防守。

澳大利亚人打篮球非常注重防守,而且喜欢对抗——可能跟他们打足球有关,澳大利亚的足球简直就是打架一样。他们打球好像不怕受伤的,有人冲过来绝对会拿自己的身板去挡,不怕死的一样。而且他们的防守推、拉、扯等小动作一样不少,但都是光明磊落的动作,吹了他们犯规一般会主动承认,在中国常见的肮脏动作却不多。一个吹ABA(相当于国内的CBL)下来的裁判介绍说,上到那个层次的比赛,对HAND CHECK(手部动作)是抓得很严的,但BODY PUSH(身体推人)却是鼓励的,这跟世界篮球的风格是接轨的。

澳大利亚人一般打的是联防,偶尔也打盯人。但他们联防的补位却做得很好,有人突破的话,通常会有两个甚至3个人上前协防和夹击,所以少点对抗能力都不行。如果是俱乐部那种接受正规训练的青年队球员,他们打球时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打全场篮球。什么是全场篮球呢?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全场紧逼。在中国,打篮球通常是半场阵地进攻居多,比分落后了才打全场盯人。但在澳大利亚,部分球队已经是实行世界篮球强队流行的全场篮球了,就是把打篮球的范围扩大到了全场,因此,这里即使是12、3岁的小孩子,都具备了一定的全场紧逼和破全场紧逼的战术意识了。

(2)快攻。

澳大利亚人打篮球喜欢打快攻,因为快攻除了赏心悦目外,还是得分最高效的手段之一。在一些低层次的球队,甚至到了盲目快的地步,听说一个球队在比赛时领先得不多,本来控稳节奏是可以获胜的,但他们偏偏要打快,最后输了,输了就反思打快打得不好的原因,以后再打时把快打好。这要是在功利主义色彩浓厚的中国,肯定总结的是今后不能这样打快了,否则会输。这完全是两种篮球理念和篮球文化的差异。在澳大利亚,一般人都懂得如何在快攻当中3打1和2打1,绝对不会硬上强打。而他们打快攻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运用的全场紧逼战术,因为一旦破了全场紧逼以后,就是一个打快攻的绝佳机会,但他们偏偏好打全场紧逼,这无疑加快了比赛的节奏,增强了观赏性。

(3)进攻。

澳大利亚人打篮球打的是5人篮球,很注重战术配合。像美国那种单打独斗的风格很少见。由于他们打的多是联防,所以进攻打的多是破联防的战术。“1-3-1”的进攻战术是最经典的打法,也是最多球队用的破解联防的战术。他们通常是中锋上提到罚球线居中策应,然后分球给边锋中远投然后冲抢篮板,或者分给边锋之后拉出去给边锋打高位挡拆,或者利用中锋持球打高位策应。个别突破能力强的后卫则善于突破分球,硬上篮的不多,体现了澳大利亚人崇尚智慧与灵性的绅士风度。也有一些球队的战术是很先进的,就是5人互相轮转的那种,其实就是类似讲究整体移动配合的三角进攻、普林斯顿打法和“画圆战术”进攻打法,就是没有固定的传统位置之分,打破和模糊了锋卫界限,5个人位置和职责互相轮转,快速传球,手不粘球,寻找机会进攻。这种流畅、连贯的战术配合很是赏心悦目。

3、澳大利亚对于青少年队员的选拔和培养

为什么中国有13亿人,篮球的群众基础远远好于澳大利亚,却选不出几个好的后卫呢!这涉及到选才和人才培养的问题。

(1)选材。

在中国,选人通常是由各级体校往上输送的,而一个县级市往往就一个体校,而很多体校的选材往往就是以身高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合适打篮球。因此,选出来的人身高固然有,但是否真的有打篮球的天赋和兴趣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家庭的因素。我们经常看报道,都是说某某教练三顾茅庐恳求家长让儿子练篮球。在中国,通常来说,你选择了体校,就相当于放弃了文化课的学习,在这经济迅速膨胀的年代,没有相当的学历是很难找到好的生活的,而运动员的成活率又是相当的低,也许篮球这个行业还算好,但打篮球的人又是相当的多,不要求打上国家队,最起码得打上CBA或CUBA才算成功吧,没打上,那就是等于没有出头。因此,很多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努力学习,考大学,甚至连课余打篮球的机会都加以限制,参加体校更是极力反对(除非是农村的贫困家庭),很多好料子就给这样埋没了。
    而在澳大利亚,人才的选拔往往由俱乐部负责。在墨尔本这个只有380万人口的城市,就有好几个篮球俱乐部。最出名的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墨尔本老虎”篮球俱乐部了。每个俱乐部都按照年龄分为了U(UNDER)12、U14、U16、U18和U20几个级别进行比赛。而层次高一点的俱乐部还有青年队和职业队。打得好的当然就上职业队,以至国家队了;打不上的,没关系,打篮球不会影响他们的“钱”途。由于他们打篮球都是以俱乐部的形式,所以可以做到读书打球两不误,况且澳洲的文化课远没有国内的难。所以,澳大利亚的家长都很支持自己的小孩在课外参加这样的俱乐部。每到周六,就开着车带孩子去体育馆比赛,并坐在场边为自己的孩子打气,孩子进了球的话,家长简直是疯狂了。在离墨市180KM的一个小城曾举行了一次维多利亚洲的俱乐部青年锦标赛,在中国,这样的比赛往往由学校统一组织大巴出发,统一管理吃住;而在澳大利亚,却是家长驾着车带孩子去,由俱乐部统一安排酒店,家长自己掏钱负责食宿,而且每场球赛都会在旁边为自己的小孩打气。可以说,澳大利亚的家长都很支持自己的孩子打球,希望他们能成为明星,成不了明星也没关系,可以跟平常人一样去读书、工作。

(2)培养。

澳大利亚的孩子打球与中国的体校不一样。中国体校的孩子打球有点没精打采的感觉,都是教练骂着打;澳大利亚呢,孩子打球个个脸上都流露着纯真的笑容,而教练也是鼓励着他们打。在一些U12的比赛中,孩子们已经是看着教练在战术板上布置战术,然后自己去执行了。而在中国,这样的情景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如果是给县队和市队的球员在战术板上布置战术,简直就是对牛弹琴之举,你就是天天训练战术,比赛时他们都敢忘得一干二净或者严重缺乏战术执行力,给你打几个折扣,早已用技术去单打独斗了。在中国,12岁左右这样小的孩子都在苦练技术,对于战术闻所未闻,教练也不会教,这也是中国篮球在球员技战术培养上严重脱节的最大问题,没有在教技术的同时教孩子们战术,使得孩子们长大以后即使开始学习战术,也很难接受,造成战术素养不高,战术执行力不强,多以单打独斗为荣。别看这些澳大利亚孩子年纪这么小,但都具备了一定的攻防战术意识,掩护,策应、突分、传切,抢篮板时的挡人,协防、补防、关门、挤过、绕过、穿过,联防和盯人,战术纪律和战术执行力豪不含糊。很多12岁左右的小孩子,已经够力投3分,以及可以在底线长传球到对方篮下了。这就是篮球教育,这就是技战术同步教育,得从娃娃抓起啊!

再说一下业余球队。可以这么说,澳大利亚人的球性和球技绝对没有国内的业余球员的球性和球技好,因为澳洲篮球场不多,他们不可能每天玩篮球。但他们却具备了一定的战术意识,即使是在J GRADE的比赛,很多球员都知道怎样破联防以及全场紧逼了。可以说,在业余篮球这个层面上,澳洲人打球不一定打得过国内的,毕竟群众基础不好,但是要是在技战术这个层面上特别在战术上讨论的话,澳大利亚人却是领先于中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