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美国大学生男篮无缘四强看美国篮球破联防战术的缺失

(2011-08-26 11:07:45)
标签:

杂谈

分类: 篮球论文

               从美国大学生男篮无缘四强看美国篮球破联防战术的缺失

    2011820晚,在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率先进行的一场1/4决赛中。面对小组赛五场比赛场均得到108分的美国男篮,立陶宛队屯兵内线,运用“23”联防迎敌,针对美国队团队战术配合少的特点做出这一针对性布置,逼迫美国队只能用远投来得分。手感不佳的美国队直到比赛最后关头也没有找到破解立陶宛男篮联防的方法,全场三分球30投仅5中,最终美国男篮以7476不敌立陶宛队,被淘汰出局。这也是美国男篮参加大运会的历史上,首次未能杀入四强。

美国篮球不善于破解联防或者说美国篮球联防缺失不是头一遭。远的不说,就说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篮比赛的一幕,美国男篮迎战阿根廷男篮。面对美国人的强悍个人能力,在第一节比赛中形成的比分领先,阿根廷在这一节比赛当中采用了一种在 NBA 所极为少见、然而在世界各地较为普遍的“23”联防战术。
  阿根廷人巧妙地运用了内线人员的密集,将内线布置得密不透风,成功将美国人强悍的身体素质远离于篮框之外。与此同时,忽视外围不可避免的空档,放手让你在外线远投。出于场地的宽度,美国人快速地倒手传球,外线将不可避免地给予对方远投的机会。

  然而最终,阿根廷的“
23”联防战术,奇兵突出,导致了美国球员的无法适应。对此战术少见多怪的美国人,一时间无法进入他们所习惯的内线的美国人,纵使科比、小皇帝一类的巨星,在如此联合防守面前也都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当这一节最终结束,阿根廷人在这一时间内竟领先了近十分。当然,防守是第一步,接下来则是按步就班的进攻。然而,联防战术,由此形成的整体合力,巧妙弥补了双方的实力差距,取得了令人诧异的实效。

篮球的联防战术,可以说是篮球场上值得探究的一种整体防守战术。这一战术一旦引入球场,从而形成球员间紧密的战术联系,那么无疑能为篮球增加一个可观赏性,在“魔高一尺”的联防战术面前,必然诞生“道高一丈”的破联防战术。进而,如果对战双方在这一战术之下开展各式各样的“战术博弈”,寻找相互的制约之道,那么又将进一步丰富篮球场上的战术内容,增添又一种的篮球看点与乐趣。
   可惜的是,这一战术由于
NBA市场和规则的硬性否定,长期无法在这个当今世界篮球水平最高的联赛当中出现,导致美国球队既没有联防战术,也没有破解联防的战术,进攻往往无招和乏力,直到2001年,NBA终于变脸,联防被解禁,允许进行区域联防。尽管至今已运行了十年,但崇尚个人能力的NBA依然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天堂,区域联防和破解区域联防在NBA依然没有多大市场,从教练到球员还是擅长盯人和破解盯人防守,破解联防乏术、破解联防的技战术依然是美国篮球的致命短板。

欣喜的是,今年夺冠的小牛队使用联防,发挥了团队防守,让拥有个人能力突出十分突出的三巨头的热火队颜面尽失,与总冠军失之交臂,让美国人终于看到了联防的威力,对联防有了更新的认识。然而在欧洲,依然存在传统的、几十年对于篮球联防战术的注重,由此也在反复推动着篮球战术的丰富与发展。可以预见,随着欧洲篮球水平的不断提高、欧美之间篮球水准的反复接近,在不久的将来,战术能力上的“意识”优势,最终将会成为双方较量时刻的关键砝码。
   长期以来,
NBA为了某种市场目的、为了鼓励“进攻”、也就是为了“减少”进攻的阻力,大力推广人盯人战术、制约联防战术发展,从而擅自修改了篮球规则,直到2001年解禁。然而,这一规则长期在世界其余地方存在,同时成为了推动篮球发展的一项重要环节。 NBA,随着世界各地篮球水平的不断提升,最终将会为“忽视联防战术”付出应有的代价,过去和和现在已经付出代价,将来呢,如果再不重视,还会付出代价。
  下面,说一说联防战术的有趣之处。

  以
23”联防为例。三名球员横向布置在内线,以人数优势、协调合作、重点防守控制对方的内线(或是冲入内线的)球员;在外围,则布置以两名球员的移动防守。由此,内外结合、互通有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守体系。由于是在内线布下重兵,如此联防战术往往针对于内线实力较强、或是向内线推进能力较强的球队而设。与此同时,由于外线人数稍显劣势,容易暴露外围防线,所以并不适合于针对中远投篮能力较强、外线实力较强的球队。
  
也就是说,联防战术针对于身体条件出色、个人能力突出、擅长于单打独斗的美国球员,极有效果。背后的道理也很简单。防守球员由于一对一之下的能力劣势,自然需要队友相互间的“联防、协防、补防”,从而以“人数优势”弥补单兵防守的“劣势”,进而弥补防守漏洞、完善球队的防守体系、制约对手方的进攻。
  在这里必须强调一点,弱不禁风的防守,由此导致轻易得手的进攻,老实说没有“太多的观赏价值”。虽然轻易得手的进攻,往往意味着花样百出的大力扣篮、势如破竹的得分“快感”。然而这是轻易获得的、频繁廉价的“快餐”,没有过多的回味价值。

相反,敢于正面作战、善于在人员密集的阵地进攻过程中破网得分的球队,反而能够获得更为由衷的尊重。那是敢于面对重重设防,突破重重围困,减少单打独斗,注重团队合作,从而“艰难”获得的一种“成就”,更能够让人体味到破联防过程中的困难与艰辛,是球员、球队、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以及相互结合的一种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