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中的坚持——李晓波与“画圆战术”
(2011-06-02 00:13:3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画圆战术”实践 |
2、孤独中的坚持
我对篮球的认识实在是知之甚少的。无知到了认为篮球场上投篮命中率高的人就是冠军。这样的无知是没有愚昧成分的。因为我体会得到李晓波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赞美他篮球活动中的美称和美誉的时候。他爱说的几个词语和几个句子。“呵呵,我是篮球王子家弟弟”、“我这样的身高,咋个都无法和篮球联系在一起”、“我是在篮球场上丢篮球玩的”。在他热爱篮球而又不自以为是的情调里,我感觉得到篮球竞技中需要的团队精神,他在团队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个小的晓波在篮球场中对篮球的炽热,婉约的依恋中释放出来的是一种燃烧的态度。
“画圆战术”是昭通篮球爱好者李晓波独创的一门篮球战术,是篮球比赛中一种人盯人防守的阵地进攻战术体系。都市时报曾在去年对这门战术的来龙去脉和李晓波的篮球故事进行过报道。前年底,李晓波曾带着自己的“画圆战术”拜访了曲靖立得女篮主教练孙瑞云,让中国的职业联赛乃至国家队用上他的“画圆战术”,是李晓波最大的心愿。
而在极力推介“画圆战术”
李晓波意外地接到八一男篮阿的江主教练助手杨敦明的一次长达四十分钟的手机交流,我静静地坐在旁边,听晓波和杨姓助手就“画圆战术”看后的思考,电话那头杨助手说已经将“画圆战术”相关文章下载后送给了阿的江指导,正在阅读。杨助手说他看后感到很震惊,说他们眼光只盯着欧美篮球,没想到中国也有自己的先进篮球战术,杨助理对“画圆战术”表现出的极大兴趣是晓波始料不及的,李晓波为此兴奋不已。这时,旁边的我最大的感触是,做学问的苦涩,创新理论的艰辛,实用思维使然的人们接受创新理论的不易。今晚是李晓波激动的夜晚,也是李晓波承认孤独的夜晚,无论激动还是孤独,李晓波总是表现出轻松的姿态。
今晚是2011年2月16日。承认孤独是需要勇气的,正如鲁迅和尼采在承认孤独的时候,加了一个“不合时宜”——不合时宜的孤独。而晓波对待孤独的态度更为积极一些,他不想等待,因为他的“画圆战术”是合乎适宜的,他的孤独是否是合时宜的孤独,“画圆战术”就是最好的诠释,“画圆战术”被篮球界运用后,因为李晓波是昭通人,一名公务员,在工作之余,潜心研究,必然为昭通的经济发展带来必然的文化助推。
一个人把文字里的行为变成生活的行为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在不辜负生命中,因为生活的行为只有找文字来概括更不容易了。看着李晓波,有时候真的不可思议,一个起舞不会疲惫的人,昭通师专政史系主任,考试考到昭通市人社局,而今在昭通市委党校工作,在师专激活了一些年轻老师演讲的斗志,并以矫健的身姿在篮球场上叱咤风云,在人社局以魔鬼式的方式指导青年人进行快乐面试,策划青年论坛培养年轻干部,现在,在文化精神的世界里开启了昭通乌蒙论坛的雄风。让昭通的天空飘起一朵朵思想,文化,道德,生态,文明,交通,扶贫,改革,创新的彩云。这只是我看李晓波的一种感叹,我不知道,当我们面对这样的朋友,他还有很多很多的朋友,将会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文字来点赞。他很忙碌,在尽情的做事,还尽情的写作,不信,去新浪博客看看,真的了不起,再不信,看看他因为爱篮球运动,手指有些变形,还用二指禅打出了三本书:《快乐面试》,《两片树叶》,《画圆战术》。我相信,《乌蒙论坛》也将出书的。这时候,我开始找词语,句子来看李晓波了,又想到了,尼采教授说的: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李晓波真的很努力。真的会起舞。
我以前因为李晓波爱篮球,有人说他是昭通篮球魔术师,我写过一篇短文《晓波,篮球》,后来,他希望当代大学生有所作为,努力写作《快乐面试》我为他的《快乐面试》书写了序,实际上也是短文,之后,他在篮球技战术上有了理论的思考写《画圆战术》前期,在孤独中寻找篮球发展的机遇。我写了短文《孤独中的坚持》,今天,在“乌蒙论坛”如熊熊火炬燃烧之时,我写了散文诗《乌蒙论坛燃烧的爱》,这所有的思路源自李晓波老师说的:有爱就有智慧,就会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