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宫鲁鸣指导演绎“画圆战术”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画圆战术”实践 |
面对面交流“画圆战术”
不仅是心系中国篮球发展
富有人格魅力的宫鲁鸣指导
给我这个无名草根的机会和关爱
更是我梦寐以求的期盼
还是我快乐篮球人生的完美句号
2011年2月11日
我人生日历上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
在昆明海埂训练基地
我用自己擅长的演讲与口才
在近三小时的时间里
给前中国男篮主力控球后卫
前国家男女篮主教练宫鲁鸣指导
抑扬顿挫地演绎
“画圆战术”的移动路线和精髓
争分夺秒地解读
来自昭通乌蒙高原的篮球梦想
静静细听的宫鲁鸣指导
和蔼可亲地端坐在我的对面
凝神思考我讲出的每一个字
画出的每一个图
不时平易近人的插话
不放过任何一个需要质疑的细节
对“画圆战术”刨根问底
下午还找来北京体育大学篮球教授
前国家女篮助理教练董先权
反复讨论逐一提问
始终没有找出体系的漏洞与瑕疵
尽管实战效果在业余队十分明显
还需要专业队更多实战检验
但中国篮球的顶级专家们依然肯定了
我所创立的“画圆战术”
既可攻盯人也能破联防的两栖性
和整体移动进攻战术配合的前沿性
以及理论创新的先进性
聆听了如此高的褒奖
一块多年压在我心中的石头
终于放了下来
看到自己跋涉篮球之路
执着篮球技战术研究
三十年的心血得到回报
怎不令我感慨万千
举杯庆贺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我再三联系四处打听
终于找到中国篮球的风云人物
原国家男篮和女篮的
功勋主教练宫鲁鸣
向他自荐我创立的“画圆战术”
前一段时间他工作挺忙
通过几次电话他都有事聊得不多
今早的又一次冒昧打电话
他终于找到我的博客
并答应看看再说
同时邀我2011年兔年春节后
在昆明海埂训练基地见面
细说“画圆战术”
不管能否得到他的认可
我都以平常心对待
毕竟这是我三十年
热爱篮球的结晶
就好比十月怀胎的母亲
即使生下的是一个先天缺陷的孩子
母亲也永不嫌弃
如果“画圆战术”真的对中国篮球
有所裨益
我走过的三十年篮球之路
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
给宫鲁鸣指导打电话
如果不是
毛遂自荐“画圆战术”
我这辈子决不可能
想入非非地
拨通偶像宫鲁鸣的电话
并占用了他日理万机的五分钟
虽然他不认识我
但他的和蔼可亲
在我打电话时就感觉到了
我最担心他根本不听我说什么
就把电话挂了的一幕
始终没有出现
尽管我学打篮球的高中和大学
与他玩篮球的黄金时期同步
可我始终没有机会亲眼目睹
他在篮球场上的风采
只能在央视转播中国男篮比赛时
才偷学了他不少篮球技法
他曾经用1米72的身高
刷新了至今无人能破的
国家队控球后卫的记录
他身上萦绕的原国家队男篮
和女篮主教练的光环
即使1米66的我生长在首都北京
也很难接近
唯一能接近他的
是我对篮球的热爱
还有我离他不远的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