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战术”受到宫鲁鸣肯定(转帖)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画圆战术”实践 |
“画圆战术”是昭通篮球爱好者李晓波独创的一门篮球战术,是篮球比赛中一种人盯人防守的阵地进攻战术体系。本报曾在去年对这门战术的来龙去脉和李晓波的篮球故事进行过报道。前年底,李晓波曾带着自己的“画圆战术”拜访了曲靖立得女篮主教练孙瑞云,让中国的职业联赛乃至国家队用上他的“画圆战术”,是李晓波最大的心愿。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李晓波从去年就开始辗转联系中国篮球界的几位著名教练,在吃了不少闭门羹之后,他终于用真诚打动了曾担任过中国男、女子篮球队主教练,目前任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竞训科研部主任的宫鲁鸣。
昨天,宫鲁鸣随国家男、女篮二线特训队到海埂训练基地进行特训,他如约第一时间与从昭通赶到昆明的李晓波见面,他将“画圆战术”的论文打印出来研读,悉心听取了李晓波的讲解,“你对这个战术花了大量心血,非常难得。”宫鲁鸣充分肯定了李晓波敢于研究和创新篮球战术的勇气,他认为“画圆战术”比起现有的不少固定战术显出很多优势,但效果还需要更多实战的检验。
“我从小就看宫导打球,能得到他的肯定我非常开心,一门战术能否被采用需要时间和实战的考验,我不会放弃的。”李晓波最后表示,他还会将这个战术推荐给其他教练,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肯定。
李晓波独创“画圆战术”希望国家队采用 (转帖)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画圆战术 |
昭通有个篮球“魔术师”,玩球30多年
高中时打球,防守队员一见他腿脚会发软
教书时打球,加入哲学理论探索新战术
李晓波独创“画圆战术”希望国家队采用
记者陈雯韵
不过别误会,李晓波不是职业球员,他大学学的是哲学,如今是公务员,篮球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之一。
“我不是因为篮球而来到这个世界,但因为篮球,我更加眷恋这个世界。”李晓波这样说,
运球
学篮球,首先从运球开始,无论你有多成功,运球都是每天的功课。对于李晓波来说,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篮球至今,篮球早已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七岁那年的夏天,李晓波因父母工作调动,全家迁到盐津县庙坝乡,他也在庙坝乡中心完小开始了自己与篮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那时候,乡里的干部都会在这所学校的球场上打球,而年少的李晓波往往被乡镇领导临时“委任”为计时记分员,耳濡目染下,李晓波也开始模仿大人们打篮球的动作,“但是没球啊,只能看着眼馋!”
直到小学三年级,李晓波的父亲才从盐津给他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篮球。从那以后,年少的李晓波便养成了每天打篮球的习惯,成天泡在篮球场上单挑或者捉对厮杀,后来他正式加入了乡里的“红星少年篮球队”,开始了职业球员才有的训练生活,每天训练加比赛,其乐无穷。
上了初中,篮球仍然陪伴着年幼的李晓波,那时的篮球对于他来说,是快乐,是青春,是无忧无虑,是好伙伴。
过人
过人是一门很难掌握的技术,除了出色的个人技术外,还要讲究时机。
上了高中的李晓波,打篮球的技术呈直线上升,他已有了球迷,有了篮球场上“明星”的启蒙感觉,他完成了巧妙的一次“过人”。
“我虽然身材不高,站队时排在倒数第一。但是防守队员一见我,一般腿脚都会发软,一点也不吹牛!”考上昭通一中后,李晓波入选了学校高中男子篮球队,并连续两年带领球队夺得昭通市中学生篮球比赛冠军。有人关注,李晓波自然也开始拥有自己的球迷,也有了“球星”的感觉,“那种感觉使人兴奋,催人奋进。”他说。
李晓波后来考上了云师大,专业是哲学。李晓波这样总结他的大学生活:“以师大篮球场为圆心、校门为半径画个圆。”可想而知,篮球仍然是李晓波唯一不变的爱好。那时候,他是师大校队队长兼主力后卫,并因此获得了“篮球王子”的称号,拥有大批粉丝和固定的拉拉队,虽然他的个头依旧是最矮的,“执着、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就是我的秘诀。”无论清晨或是黄昏,无论寒冬或是酷暑,篮球场上总有李晓波矫健的身影。
进球
进球得分是每一次进攻的目的。在与篮球为伴的30多年里,篮球改变了李晓波,而李晓波投之以篮球的回报便是悉心教导弟子,自创战术,希望能为篮球做一点点自己的贡献。
大学毕业后,李晓波到昭通师专任教,偶然机会下,又成了昭通师专篮球队的特聘教练,他对于这个身份的喜欢似乎远远超过其他身份,但他又游刃有余: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学生无一不赞扬;教球带队,带领身高、体能都不占优势的球队突破重围,长期盘踞于全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头三名,而秘诀却全在他独创的“画圆战术”!
“画圆战术”应该算是李晓波30多年快乐篮球人生的总结。从1995年开始,他用自己潜心研究出的这一战术获得了无数胜利,“里面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站位都是通过多年的实战经验,加上哲学的理论总结而来的。”李晓波说起“画圆战术”总是滔滔不绝,这个听起来很有意思的战术,更像是他人生的总结:传球——向反方向移动——掩护——拆入——拉出,没有机会循环反复,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寻找机会,把握机会,以退为进,掩护队友,依靠整体作战,他说:“这很像是人生,我们的生活就是在不断地画圆,继而步步前进。”
如今,已是公务员的李晓波仍然为了篮球在努力着,前不久,他还带着自己的“画圆战术”拜访了曲靖立得女篮主教练孙瑞云,她说:“要是中国的篮球教练员都像李晓波这样潜心研究,刻苦专研,中国的篮球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在李晓波的心里,让中国的职业联赛乃至国家队用上他的“画圆战术”,是最大的心愿。“篮球给我带来了快乐,改变了我,希望我也能为中国篮球做出自己的一点点贡献!”
和李晓波交谈,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再看他的博客,你会被其中的内容吸引,一篇篇地看下去,他的文字犀利幽默,豪爽与才气让人折服,“篮球真的只是业余爱好,教师、以及后来的公务员才是正职!”
画圆战术解读
刚写完这篇采访,又看到李晓波在博客上更新了最新一篇“画圆战术”的解读,这已经是他博客里有关“画圆战术”的第38篇博文,“画圆战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也是非常实用的,我会不断完善,认真的解读它,让它成为真正属于中国的篮球功夫!”他这样解读——
“画圆战术”,是篮球比赛中一种人盯人防守的阵地进攻战术体系。它以半场进攻为区域,五位不同位置的球员好比是圆形上的点,其中,中锋就如同是圆心。持球队员传球给其他队友后向相反方向以顺时针或逆时针做圆形移动掩护和拆入,画出一个个圆形的轨迹。“画圆战术”以掩护配合(侧掩护或后掩护)为基础的移动路线,辅之以挡拆配合、策应配合、突分配合和传切配合为进攻手段,通过循环往复、不断变化来创造得分机会,形成了一个个圆形进攻体系,好似画圆一般,“画圆战术”因此得名。
名家评析
原国家队员、北京女篮主帅、现任云南曲靖立得女篮主教练孙瑞云:“画圆战术”成功之处是很好地解决和突破了局部战术和固定战术无法解决的整体性、机动性、连贯性、简洁性、流畅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
云南师范大学教师、校篮球队教练杨建昆:这一战术改变了以往场上无球队员不知所措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球员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场上积极跑动,是讲究整体性的一个全新战术。
李晓波和孙瑞云的篮球对话
——孙瑞云指导对“画圆战术”给予高度评价
严格
(2009年12月16日)
2009年12月11日,曲靖市麒麟区尽管已是冬日,可太阳却出现了少有的温情,高高地挂在天穹。这种好天气注定会发生一些让我们铭记与难忘的事情。素有昭通篮球界“魔术师”之称的李晓波和中国高级教练员、原国家队员、北京女篮主帅、现任云南曲靖立得女篮主教练孙瑞云在这一天进行了一次关于篮球的交流对话,共话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
这次对话的成功要感谢曲靖名校麒麟区七中的名师潘渝琨老师及她热情好客的先生。尽管他们夫妇工作繁忙,他们还是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为我们此次曲靖之行奔走操劳,做了大量协调对接工作,并安排好食宿,让我们的曲靖之行圆满结束,令人感动万分。
在彩云之南,当男足、男篮、女排、围棋等一支支队伍相继远离和即将离别全国甲级赛场,不经意间,一支诞生于非省会城市的由民营企业主办的俱乐部球队,竟然成为了云南仅存的一支全国甲级队伍。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甲A女篮和云南仅存的甲级“独苗”,老帅孙瑞云指导就是这支硕果仅存的女篮主教练。
12月11日下午4时,按预约的时间,在潘渝琨老师的陪同下,李晓波及随行的我们来到曲靖大转弯体育馆,就坐看台上观看云南立得女篮的训练。可以容纳5000人的体育馆就是立得女篮的主场,四周的墙壁上挂有立得姑娘们印有各自姓名和照片的条幅,营造了良好的主场氛围。此时的体育馆空无一人,静静的只有女篮姑娘们在地板上做着训练前的准备活动。看得出,到底是专业队,队员们的准备活动时间较长,也较为专业和系统。当然,从她们修长的身材和较为严肃的表情上,似乎流露出对传统训练防守的疲惫与无奈。同时,渺茫地期待着篮球战术里新的元素和养分。准备活动结束,在孙指导有条不紊的安排下,队员们开始2人、3人上篮训练,或绕八字,或传切,之后便是篮板球训练,最后是联防攻守对抗训练,训练手段基本上是传统的训练方法,只是由于她们的身高、技术和训练量都比业余队要强,经验更老道,执行力更好。
辅佐孙瑞云指导的助理教练叫阴钰辰,曾是八一女篮球员,与现任八一女篮主教练隋菲菲并肩作战过。最近有媒体报道,09-10中国WCBA赛季开赛以来,除了球员在场上的拼搏表现可圈可点之外,兼备球技和美貌的美女们也成为了球迷关注的焦点。云南队助教阴钰辰的一组唯美写真在网上流传,不禁让球迷感叹这位美女教练的魅力。我在网络上看到过阴钰辰的唯美写真照片,确实当之无愧。而在训练现场,阴钰辰身着运动装,嘴含口哨,优雅地执行着主帅的意图,来回奔跑着,显示了一位年轻漂亮女帅最恬静的美。在我的审美范畴中,奔跑的姿态永远是最美的!
大约近2小时后,训练已近尾声,姑娘们开始分组投篮。正当我们以为这次曲靖的篮球之行即将泡汤时,奇迹出现了,只见孙瑞云指导拿起立得领队宋天歌事先给她的“画圆战术”资料,款款地走上看台,微笑着同我们简单打过招呼后,就与李晓波开始了半个多小时的交流谈话,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孙瑞云指导是原北京队主力中锋和前国家队队员,中国第一届亚洲冠军的夺得者,身高一米八七。她不仅身材高大,而且技术全面,打法灵活多变。她能跳、能投、能切、能抢,篮下威胁大,中距离投篮准、里外结合,攻击性。观众评论说,她打球虽然占有身高的优势,但她主要靠技术靠灵活。她打球的鼎盛时期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和八十年代初,当时年龄尚小的我没有机会欣赏到她高超的球技。她退役后至今我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孙指导,那是她临场指挥北京女篮比赛的情形。
这次到现场观看,另有一番神韵。孙指导的身高比电视上看上去更高,精瘦但不失矍铄,眼镜片后的目光极为有神,流露出职业教练员深邃的目光。在认真审阅了“画圆战术”和相关资料以及听取李晓波滔滔不绝的讲述时,她的神情极为专注和投入,时而深思、时而兴奋,不时地问一些细节,包括问到“画圆战术”的“画圆”两个字是否是李晓波自己取的,当听到李晓波回答“是”时,她连声说“很好、很好”!体现出了孙指导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宽厚待人的处世风范。
当她了解到20多年来李晓波对篮球事业的执着和对中国篮球战术的深层次思考,以及撰写了大量独到有见地的科研论文时,孙指导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没有想到”。她是第一次听说昭通这个深度蕴含着篮球文化的城市,第一次见到对篮球这么痴迷这么有见地的业余篮球人。孙指导在充分肯定了李晓波的先进的战术理念和前沿的研究成果后说,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职业运动员和教练,训练比赛中最头疼的就是在传统战术训练中,不但极为枯燥,而且球员最怕上战术课,因为他们实在不清楚教练需要自己往哪里移动。更为关键的是在实际运用和实战时实效性往往不好,再加之运动员执行力等问题,存在着训练和比赛运用脱节的问题。
孙指导高度评价了“画圆战术”成功之处是很好的解决和突破了局部战术和固定战术无法解决的整体性、机动性、连贯性、简洁性、流畅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李晓波的“画圆战术”训练的特殊规则让她眼前一亮,她说:“要是中国的篮球教练员都像李晓波这样潜心研究,刻苦专研,中国的篮球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针对中国目前战术训练中的困境以及如何破解的问题,她赞扬了李晓波用所学的哲学来演绎“画圆战术”,并彰显出一种“智慧的都是简单的”战术理念。在近半个小时愉快地交流对话中,胸怀宽广的孙指导表示,在打完最近的赛事后,她一定会深入研究“画圆战术”,到时候再和李晓波深入交流和探讨。
我理解,这是一次关于中国篮球发展的“高端”对话,是一次业余教练和专业教练的“会师”,也是一次传统局部战术受困多年后的“突围”,更是昭通篮球走出昭通的一次“历史性”纪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李晓波创立的“画圆战术”一定会走向更多的专业球队,渗透到更多球员的战术理念中,对中国篮球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祝福“画圆战术”!祝福中国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