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月2日晚,面对七连败的天津队,北京金隅队没有“乘人之危”,整场处于被动的他们,最终以66比93惨败。至此,北京金隅队以一胜两负的成绩结束了过去一周连续三个客场之旅。外援莫里斯表现失常,此前场均30+的他,本场仅有10分入账,两分球命中率仅有14.29%。
北京金隅队以66:93栽在天津队脚下,输27分,这可不是一个小分数,平均每节才得16.5分,很明显,输球主要输在进攻上!金隅内线主要得分手莫里斯全场才得10分,外线得分手陈磊更可怜,5分!至今金隅队取得7胜3负的战绩,与上赛季相比可谓大有进步,但这场球为什么与前几场连胜形成那么大的反差、而且还输的还这么多,值得金隅队深思再深思。
为什么输给排名在自己之后的天津队27分之多?BTV6主持人和嘉宾评论员认为主要是连战体力下降疲劳、积极性不高、未能打出自己特点所至。虽然不能排除这些因素,但笔者认为这并非输球的主要原因。那么,主要原因究竟何在?
到金隅队打完山西队为止,半场进攻以内线莫里斯为主、外线以陈磊等投篮突破为主的打法几乎一直没有什么改变,靠着这种打法金隅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这种只有一套而且是一成不变的打法也完完全全暴露给其他队。对天津队这场球,金隅队还想靠这样的打法取胜,但却未能如愿。
为什么未能如愿?从第一节开始,天津队就采取“死守两点”瓦解金隅队半场进攻的防守策略。哪两点?一个是内线莫里斯这个点,另一个是陈磊那个点。莫里斯一接球,无论投篮、持球突破都有三人围防,莫里斯很难还像前几场那样顺顺当当地进攻,这就是莫里斯全场只得8分的原因。天津队也是这样对付陈磊的,陈磊一突破,立刻形成围防,在陈磊面前形成一道很难逾越的“大墙”。
从比赛一开始,天津队就利用上述防守方法紧紧地围防莫里斯和陈磊这两个点,就像打蛇打七寸一样,完全把这两个点卡死,从而达到破坏金隅队内外线结合、瓦解金隅队半场进攻的目的。而金隅队却还像前几场球那样死板地照方抓药,固守自己的习惯打法,毫无变化。殊不知,天津队早已摸清了金隅队半场进攻的特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防守措施,卡死了金隅队的“命门”,金隅队就像被打到“七寸”的“蛇”一样,动弹不得,只能任人摆布。
金隅队输27分的根本原因是全队的战术配合单一,战略进攻意图明显,缺乏整体移动配合。北京金隅队的战术配合以局部战术为主,挡拆、掩护、突分、策应等战术运用并非不娴熟,但问题是缺乏整体协作,大多数时候都可看见“一两人打,两三人站着看”的场面,被对手集中优势兵力布防成功。很多时候北京金隅队主要还是依靠两位明星球员的单打独斗,没有整体战术配合作支撑来牵制和化解对方的协防,当然就很难撕开对手的严密协防和包夹,进攻乏力,得分不多,输球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北京金隅队在战术打法上过于简单、过于固定不变、缺乏整体进攻战术配合而陷入单打独斗的问题,在中国篮球联赛的其他诸球队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广东、八一、新疆、浙江、辽宁、上海、江苏等各路诸侯无一不是如此。即使是中国男篮,在整体战术配合依然十分欠缺,单打独斗盛行。广州亚运会在对伊朗队比赛时,电视主持人孙正平和嘉宾评论员张卫平曾这样评价中国男篮:“就靠个人单打,靠个人能力打。”、“进攻没发挥全队的作用。”
、“打的没章法”、“各自为战哪,没打出什么流畅的配合,没发挥出全队的作用。”这几句话就足已说明中国男篮的实力是建筑在个人能力基础上的,基本不属于靠集体力量、靠整体配合形成实力的球队。回顾亚运会比赛,要不是王治郅在几场比赛的关键时刻投篮得分、补篮得分,中国男篮能否获得冠军还令人怀疑。
今天的联赛已经演变成主要依赖外援打天下的时代,知名外援越来越多地登陆中国篮球联赛,更加加速了中国篮球在整体战术配合上的严重滑坡或者说缺陷,这对中国篮球极为不利。外援以挣钱为目的,单打独斗是他们的看家本领,这不能怪他们,而中国篮球则需要联赛来提升技战术特别是战术水平,因此,教练员水平至关重要,如果中国教练员在战术配合训练上水平不高,对整体战术配合又缺乏研究和创新,自然会被外援以技术为主的单打独斗牵着鼻子走,结果,不仅球队出不了好成绩,还会损害中国篮球的整体利益。
当今的CBA,我们看到,谁拥有强力外援,谁就是中国篮球的老大。从联赛第11轮的数据来看,数据之星是杰克逊-弗罗曼(东莞马可波罗)38分14篮板8助攻6抢断1盖帽,得分王是查尔斯-甘尼斯(青岛双星)40分,篮板王是赛义德-阿巴斯(北京金隅)23篮板,助攻王是奥萨马-达格里斯(山西汾酒)、吕晓明(福建SBS)11次,抢断王是吕晓明(福建SBS)8次,盖帽王:赛义德-阿巴斯(北京金隅)5次,三分王是安托万-莱特(江苏国信地产)8次,扣篮王是德维恩-琼斯(福建SBS)5次。各项头衔几乎外援包揽,我还以为是在看NBA。可悲,只有吕晓明给力。外援越强,越能单打独斗,离整体战术配合也就越远;本土越弱,越是看客,也就越没有长进。现在本土球员负责场上看外援打球,站位式打法较为普遍,战术含金量全无,CBA办来都不知道干嘛的?
各俱乐部拼财力,拼运气也要搞个强力外援,成绩不好一定是外援的错,赢了一定是教练乃至全体队员,上至领导下至球馆开门大叔“团结一心”的结果。有人又宣传八一全华班。少了大郅(八一是大郅一个人的队伍)那还不是倒数的球队吗?体现了什么?军人气质?或者这就代表了本土球员真正的水平!今年新疆、北京等俱乐部不惜重金购买外援,剑指冠军,但能否如愿不得而知,新疆去年未能如愿,不知今年是否山河依然。当然也不排除国内优秀球员在队中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十分有限。
倘若各家俱乐部上上下下都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寻找优秀外援身上,就必然忽视了球队整体战术配合这一重要环节的训练。一旦拥有强有力的外援,打法一般就只能围绕该外援的单打独斗来进行,最后结果只能听天由命,成也外援,败也外援。中国篮球无论专业队还是业余队所构建的战术配合这座桥梁大多是豆腐渣工程,具体表现为缺乏科学的整体战术配合训练,战术配合意识欠缺,局部战术或者战术套路占据主要地位。
一支球队要向高水平发展,其实力绝不能建筑在个人能力基础之上,而要建筑在集体力量、整体战术配合形成的实力基础之上。电视剧“桥隆飚”中的女政委说的好,真正的英雄只有在集体配合中才能显出英雄本色、发挥个人的力量。离开整体战术配合,个人力量再强,最终也得像上赛季的骑士队、詹姆斯一样与总冠军无缘!
“桔生淮南为桔,生淮北为枳”的道理告诉我们,局部战术衍生的单打独斗只适合NBA那些具有运动能力天赋以及身体素质特好的天才球员,中国篮球想去模仿别人的局部战术和单打独斗打法,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所以只有找到适合中国球员技术特点和身体机能的整体战术打法才能挽狂澜于既倒,中国篮球才有希望!所以北京金隅队输球责任不全在主教练闵鹿蕾身上,从根源上讲都是中国篮球缺乏整体移动战术配合所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