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选手的演讲稿(14)—— 另一种感动的守望者
(2010-09-29 10:36: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快乐面试 |
25年,是昭通卷烟厂女职工职业人生的分水岭,因为,从此她们将告别职业生涯,在人生的重要段落划上一个句号。这时,往往很多曾经勤奋敬业的人都会懈怠起来,然而,在职业人生进入倒计时状态下,我们依然能看到一个身影在岗位上忙并快乐着,这就是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主人--杨华敏。
人们对这个名字的最初印象多是来自于昭通卷烟厂红头文件的最后一页,打印:杨华敏。我也是从文件上知道这个名字的,我不知道她干打字这行有多久了,我也不知道她的文书工作做了多长时间,我只知道她算得上个“老行政”了,我只知道,她普通得如大海里的一滴水珠,普通得像大地上的一粒尘埃,然而,她却用这普通来守望着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来坚守着这份执著。
在烟草行业改革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人事制度内部改革再次把昭通烟厂推向风口浪尖,于是,曾经设置3个专职打字员的编制也减缩为1人,一个国家大Ⅱ型企业,一个拥有近2千多在岗职工、几十个机构部门的企业,就一个打字员,听起来似乎有些玄乎,虽然,随着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打字工作量减少了,但是,一个人承担这工作,仅从量上来讲它的难度就可以想象,这还仅是它工作的一小部分,如果用语言文字来界定这两个岗位那就再简单不过,几个汉字就可以表达得很清楚,“专职文书兼职打字员”这就是她的岗位,除了打印文件、就是负责把文件传送到领导手中,以确保领导能及时传阅,并做出相应决定或决策。于是,在办公大楼上,人们便经常看到一个手抱文件夹的身影穿梭在办公楼之间,时间长了,这个身影居然像办公大楼上一道充满动感的风景。
“干一行,就干好一行。做一项,就做精一项。”这就是她对工作的态度,这就是她对人生的解读。
于是,沿着昭通烟厂的发展史回溯,我穿越历史的隧道来阅读杨华敏,来阅读昭烟企业一个最普通职工对工作的执著。
对于80末年代就开始从事打字工作的她,这本来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一种简单的重复。但是,杨华敏并没有这样看待打字工作,电大法律专业毕业的她把自己的文化底蕴融入其中,不仅能准确地打出底稿,还能为不通顺的稿子做一些修正。大家都认为教给她打字又快、又好、又省心,成了大家公认的“名打”。
2000年5月,烟草系统开始“三讲”教育活动,国家局倪益瑾挂钩昭通烟厂的“三讲”。杨华敏被抽调到临时机构“三讲办”负责领导讲话稿的打印,在一个转段会前,有一天下午五点了,领导才将改好的稿子交给她打印第二天下午就要开会,打出一稿后,领导还要审核,修改。她匆匆吃了个馒头,就开始工作,一直到夜里1点才打完这个讲话稿,此时,电脑系统就像开玩笑出故障,费了若干小时打好的讲话稿全丢失了,大家急得团团转,但都帮不上忙。杨华敏说:我再打,也许还来得及。她坐下去又开始工作,一个姿势到第二天早上8点10分,这篇讲话稿终于打完了,她布满血丝的眼里露出了笑意。
有人说管着这样大一个企业的公章是权利,有人说是累赘,其实最有资格的评述人只有杨华敏,就因为管着这些公章,她的节假日、双休日就大打折扣。至此,她就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日。就因为管理着这些公章,她的责任重于泰山,因为,这一枚小小公章代表着企业的利益呀!多年来,这几枚公章凝聚着她的多少付出。
作为文书,她是称职的,作为母亲,她却并不合格。
天下母亲谁不疼爱自己孩子,然而,就因为这些琐碎、毫不起眼的工作使她顾不了孩子,成绩一向优秀的女儿,学习一度时期下滑,学习上更多得靠孩子自己了。她忙得顾不过家,照管不了孩子的生活,懂事的孩子知道她工作的繁忙,尽量学会在生活上让她少操心,可毕竟还是个孩子呀!有一次,加班到12点回家,外面的电闪雷鸣吓的孩子躲在被子里哭成一团,看到这情景,这个坚强的女人一把抱住孩子再也忍不住流下泪水。
当然,像这样的情景不止一次,像这样的感动也不止一回。
我知道,用语言来叙述这感动,语言还显苍白。用文字来描述这普通,文字尚显无力。的确,这是语言和文字无力企及的。说实话,以前我对这种感动一直是半明半白,我认为,杨华敏的工作态度固然可敬,但,这毕竟是没什么闪光点,毕竟普通得微不足道呀!直到今天,当我站在“两个维护”为主题的演讲台上时,我终于明白了,这普通,不就是对“两个维护”的最好诠释吗?这平凡,不就是每次感动的细节组合吗?我还明白了,对这感动的坚守,不仅来自杨华敏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个强大的群体,一个对腾飞梦想矢志不渝的群体,而这群守望者不仅是用如歌的激情,岁月的厚重来丈量人生,更是用义无返顾的执著来破译这种源自生命的感动。
是的,正因为有了这些普通的人和事,才有了这种感动,也才有了今天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正因为有了这种感动,才演绎出一种灿烂,也才有了我们的烟草事业蒸蒸日上的辉煌。
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