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57:68首战负白俄罗斯 打法值得商榷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画圆战术”实践 |
北京时间9月23日19:00,中国女篮迎来小组赛第一个对手白俄罗斯女篮。中国女篮第四节一度领先2分,但此后的7分钟内一分未得,最终她们以57-68输掉首场比赛。很难相信这支中国女篮就是北京奥运会的四强,也很难相信这支球队曾经在北京奥运以15分之多击败对手,中国女篮和白俄罗斯基本都是原班人马,但两年后的再次交锋,别人进步了,我们却落伍了。
苗立杰今天的发挥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作为球队的当家球星,苗立杰13分5篮板5助攻的表现是她应该交出的成绩单。然而,29岁的她体力上出现了障碍,这也使得全场她的命中率只有可怜的11中3。
陈楠今天的发挥并不能让人满意,虽然数据上是13分11篮板的两双成绩,但在对位柳昌卡的时候,陈楠却落尽下风,丝毫无优势可言,她的数据更多只是在对方下场的时候刷出来的。作为女篮的内线核心,陈楠急需找回状态。
人们并没有指望刘丹的替补出场能为球队贡献多少的能量,但她却高效率地8中5砍下了13分,成为球队在第二节追分的关键人物。她的登场激活了球队,在以后的比赛中,刘丹需要做的就是保持本场比赛的状态。
马增玉今天的表现可以用糟糕来形容。作为球队的首发控卫,全场3次助攻恐怕是唯一的遮羞布。除此之外,在33分钟的上场时间内她的投篮命中率竟是可怜的10中1,同时还有4次犯规。
张晗兰的表现中规中矩,25分钟的上场时间并不少,但是贡献出的表现却并不多。张帆只不过是一个伪首发,因为在她身后还有苗立杰,因此她的上场时间(15分钟)并不多,几次杀入内线造成对手犯规是为数不多的亮点。
作为卞兰的队友,她在国家队中的作用同卞兰相比很显然有着很大的差距。短短的8分钟时间宋力维展现出了高效率,她要做的,是继续保持从替补席站出来就能有所发挥的特点。
前面两个原因属于客观原因,第三个原因属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暂且不论,这里专说主观原因。主观原因其实就是打法的问题,苗立杰说新老队员的水平差异太大,所以场上有时候还是配合不到一块去。练了这么长时间还配合不到一块去?要么暴露出训练水平有问题,要么是战术打法随意性较强,需要球员具备非同一般的战术素养。笔者认为问题出在战术打法随意强,新队员由于战术素养相对较低,很难完成教练的战术意图,与战术素养相对较高的老队员的战术配合不够娴熟,存在衔接的差异,所以苗立杰才说新老队员有时配不到一块去。
这就涉及到中国女篮的进攻战术风格问题。从整场比赛中国女篮的战术打法和苗立杰赛后的感慨来看,中国女篮目前尚未形成一种成熟的战术打法,尚未形成自己的战术风格。由于中国女篮缺乏类似“画圆战术”一样的整体战术打法,少有五位球员之间连续掩护、拆入、拉出,再结合挡拆、策应、突分等基础战术,循环反复耐心寻找机会,他们更多是局部的、固定战术打法(套路)、多为挡拆和高位后掩护,一旦受阻,还需要球员之间心有灵犀的配合,这对于新老交替的中国女篮来说无疑于是一种阵痛。解说嘉宾宋晓波说姑娘们缺乏激情,我不这么看,姑娘们已经拼劲全力了,跑都跑不动了,但由于落后的战术打法和主要依靠球星的单打独斗以及不变的以外为主战术安排制约了中国女篮的个人技术的发挥,这样的打法,激情从何而来!是的,中国女篮老化明显,但不至于老的不堪一击,最后一节一度还领先2分,这是老姑娘能打出的水平吗?一切的一切都与教练组特别是主教练孙凤武的战术打法先进与否以及战术安排能否适应中国女篮的体能和技术特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