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鲁鸣——记忆中的篮球碎片(转帖)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快乐篮球 |
宫鲁鸣指导打球的黄金时期,正值我读高中和大学,他是我崇拜的偶像,每逢国家队有比赛,我都会很关注他,并在电视上向他学习了不少打后卫的招式,丰富了我的篮球理念,改变了我打后卫的视野。应该说,我能走上控球后卫之路,要感谢宫鲁鸣指导当年的精彩球艺。
解读宫鲁鸣,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曾是一个在军区大院里打野球的少年,也曾是一个在坚持和放弃间绝然选择的英雄,更是个有着多重性情的男人——他太过复杂。
试图抵达宫鲁鸣的内心,就必须步入一个小径分叉的花园。你可以沿着任何一条小路前行,抵达花园的中心,但无论你选择哪条小径,都会错过其余路途中的风景。最后,当你站在花园中央环顾四周的时候,才发觉宫鲁鸣的内心世界正如一张由无数小径编织的网,而你已深陷于网络的中央。
2002年10月14日下午,韩国釜山亚运会的女篮决赛场上,面对韩国队疯狂的反扑,中国队几乎溃不成军。距离比赛结束还有九分钟时,中国队10分的领先优势已在顷刻间化为乌有,仿佛由天堂直入地狱,中国女篮主教练宫鲁鸣终于叫了暂停。
与此同时,加拿大的一间寓所内,时间已是深夜。女主人静静地坐在客厅的沙发里,茶几上摆放的,是一瓶香槟酒,她在等待丈夫获胜的消息。
在亚洲,所有热爱篮球的人都通过电视直播在第一时间里目睹了那最后九分钟里发生的一切,但没有人比远在加拿大彻夜守侯的女主人更先知道宫鲁鸣在那次暂停时做了什么。在电话里,宫鲁鸣清楚地听到了千里之外香槟酒开启时爆发出的砰然之声。
在沸腾的球场,宫鲁鸣的心中骤然掠过一丝苍凉。比赛终于结束了,他知道,该把分别已久的妻子接回来了。
对于篮球,即便没有奢华的梦想,仅仅是那从少年时代传袭而来的不死的求胜欲望,就已让宫鲁鸣和他的家人付出了太多。
为了篮球,宫鲁鸣失去的,还有朋友。
在篮球场上,荣誉总是被定格在胜利降临的瞬间,而在企及荣誉的历程中付出的是漫长的时间。随着荣誉的纷至沓来,属于宫鲁鸣的私人时间越来越少。他的生活被篮球粗暴地划分为固定的板块——每天都要在固定的时间出现在训练馆里,每次比赛之后都要应付纷乱的新闻发布会,对此,宫鲁鸣承受着一个英雄注定的孤独。
一个人的时候,宫鲁鸣时常追忆起儿时共同嬉戏的伙伴,以及后来在篮球场上并肩作战的战友。但现在,他没有朋友,因为他没有能与朋友分享的时间。
宫鲁鸣说,也许到了退休的时候,才是自己对家人和朋友补偿的开始。
1973年,宫鲁鸣作为球队主力,率队获得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冠军。同年,球队其余四名主力队员全部入选江苏男篮青年队,就落下宫鲁鸣一个。原因不言自明:个儿太矮,没前途。在回忆起那段经历时,宫鲁鸣总是满脸苦笑:“当时真是郁闷坏了,大伙都上了,就剩我老哥儿一个。”
其实这只是一个“背运”的开始,从此往后十几年里,无论入省青年队、省队还是国家队,宫鲁鸣就没稳稳当当地上过一级台阶,可谓屡上屡下,屡下屡上。1.72米的身高,让他在这个长人如林的战场上承受了太多的挫败。也正是这无数次的挫败,铸就了一个“坚持”的英雄。从打篮球的第一天起,直至1996年率军西征亚特兰大,三十年间,宫鲁鸣从未离开过自己深爱的祖国的篮球事业。
每个人都知道,对于中国男篮,1996年意味着什么;却有多少人清楚,英雄为何在最夺目的时刻放弃?
1997年3月,中国男篮主教练宫鲁鸣宣布辞职,谜一样的离去,正如歌中所唱:“别哭,我最爱的人,今夜我如昙花绽放,在最美的一刹那凋落,你的泪也挽不回的枯萎。”英雄离开的时候,选择沉默,没有人知道一切是为了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是否还会回来。
时隔多年,宫鲁鸣告诉人们:我并不想走,但当我发觉身边所有的路都已堵死,我已经不能再给中国男篮带来任何改变的时候,我只能离开。其实,辞职前我已经写好了1997年的训练计划。
也许,在一个英雄的抉择中,选择放弃远比坚持更为艰难——放弃有时候是种肝肠寸断的无奈。
在离开三年之后,宫鲁鸣回来了,临危受命执教国家女篮,这让人想起第二次复出时的迈克尔·乔丹。
笔者原本以为,一个经历沧桑的男人在四十岁的时候再次选择篮球,原因似乎只能如乔丹所言:“一切都源于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和教会年轻人如何打球的渴望。”但宫鲁鸣给出的,却是一个绝然不同的答案。
“每个人都可能怀有对篮球的热爱,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乔丹那样选择重返赛场还是做球队经理。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中更多的是别无选择”,宫鲁鸣微笑着说:“就拿我来说,从打篮球到当教练,一晃几十年了,篮球就是我的工作,我只会干这个,也爱干这个。你要是让我改行做生意什么的,不赔死才怪。”
宫鲁鸣的复出没有电影里英雄归来时长镜慢摇式的浪漫,却如同绘画中的白描,宫鲁鸣的心灵在喧嚣的背后完成了一次向质朴的回归。
1957—)
江苏徐州人,祖籍山东。运动健将,核心后卫,身高1.72米。
1973年,作为球队主力,获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男篮冠军。
1974年,入选江苏省青年队。
1976年,入选江苏省男篮。
1981年,首次入选国家队。
1986年,二入国家队,作为球队主力,获世锦赛第九名。
1991~1995年任国家男篮助理教练,率队连续三次夺得亚锦赛冠军及1994年世锦赛第八名。
1995年任国家男篮主教练,次年率队在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挑落阿根廷,跻身前八,创造了中国篮球奥运历史上的最佳战绩,获得第八名,取得历史性突破。
1997年辞去国家男篮主教练职务,远赴加拿大。
1999年任国家女篮主教练,此时的中国女篮陷入低谷,宫鲁鸣从全国挑选了一批年轻队员,两年后夺得了亚锦赛冠军。先后率队获得东亚运动会冠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军,亚锦赛冠军,世锦赛第六名,亚运会冠军。
1999年被选为新中国篮球运动员50杰之一。
2005年2月从中国女篮主教练一职卸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