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耳其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
(Istanbul)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东端,扼黑海咽喉,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人口超过1200万(2003年)。作为欧亚两洲分界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从城中穿过,将这座古城一分为二,伊斯坦布尔也就成了全世界唯一一座地跨欧亚两洲的城市。这里,曾经是世界的中心!

在历史的坐标系上,欧亚非三大洲千百年的兴衰变迁,都离不开同一座都城——伊斯坦布尔。坐守东西方交界的地理位置,经历了世纪更替、战火纷纭,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一次又一次交锋、磨合、挤压、混成,决定了这片土地有容乃大、不可动摇的王者之风。美丽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将伊斯坦布尔一分为二,一半为亚洲、一半为欧洲。古往今来,博斯普鲁斯海峡皆为兵家必争之地,几千年来,只有征服了它,才可以征服伊斯坦布尔,进而征服更广阔的天下,成就一代宏图霸业。

伊斯坦布尔始建于公元前660年,当时称拜占庭。公元324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从罗马迁都于此,改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公元1453年,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此城,灭亡了东罗马,这里又成了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直至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迁都安卡拉为止。

伊斯坦布尔曾经作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东罗马帝国的首都长达1000年之久,那时它的名字叫君士坦丁堡,然后,它又成为同样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的首都长达600多年,它两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帝国的首都,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说起君士坦丁堡,就必须说到君士坦丁大帝,那个雄才大略、统一罗马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的罗马皇帝。他造就了伊斯坦布尔的第一次辉煌。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从罗马迁都于此,该城逐渐成为基督教的中心。这是伊斯坦布尔第一次作为一个横跨亚、非、欧的伟大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在这一时期,城市建设中最著名的是圣索菲亚大教堂。

第二个帝国奥斯曼帝国与中国渊源颇深。当初土耳其人居住在中亚,在中国史书上称为突厥,唐朝曾进犯过中原。唐初,在唐朝军队穷追猛赶之下,突厥人大规模西迁。几经周折,定居在黑海一带。13世纪,突厥人建立了奥斯曼帝国。1331年以后奥斯曼土耳其继续西进,占领了拜占廷在亚洲部份的领土。

公元1453年,奥斯曼苏丹迈赫迈特二世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改其名为伊斯坦布尔并定都于此。这是伊斯坦布尔第二次作为一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的首都。这个帝国,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它一直存在了600多年直到1923年才被结束。

恍然想起历史书上讲到的那场灭亡东罗马帝国的惨烈的战争。1453年初,君士坦丁堡实际上已是一座孤城,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征,围攻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7万余步兵、2万多骑兵、320艘战舰,从海陆两面包围君士坦丁堡,企图彻底灭亡拜占庭帝国。而城内守军仅9000人左右,海上有一支由20多艘大帆船组成的舰队。但君士坦丁堡军民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率领下顽强抵抗,浴血奋战,挫败土军多次攻击,
经过53天苦战,终因寡不敌众,城堡陷落,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延续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国至此灭亡。城陷后土耳其人屠城数日,血流成河,惨无天日。那时,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海水相必也被鲜血染红了吧!海水依然静静流淌,从古到今,不管人世间的沧桑变化。

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唯一的跨两大洲的城市,以众多名胜古迹和伊斯兰教清真寺而闻名。市内拜占庭时期的代表建筑遗迹:圣索菲亚大教堂(据称,其圆顶是世界建筑史上最美的圆顶)。奥斯曼时期最著名建筑遗迹有:苏莱曼清真寺、蓝色清真寺等。18世纪以来,伊斯兰建筑师们受巴罗克和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影响,兴建了一批西式建筑。如托普卡帕宫博物馆、道尔马巴赫切宫博物馆等。伊斯坦布尔同时也是土文化、教育、科研中心之一,拥有著名的伊斯坦布尔大学、土耳其大学、伊斯坦布尔技术大学、海峡大学等高等学府。

13世纪初,十字军进攻时,这座古城曾被烧毁。如今,市区已扩大到黄金角湾以北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等地。在黄金角南面的伊斯坦布尔旧城区仍保留有城墙,城墙使地处半岛的城区与大陆相隔。经过近年来的市政建设,伊斯坦布尔的市容更加多姿多彩,既有沿着海峡地形蜿蜒曲折的古老街衢,又有宽敞笔直的土耳其大道、独立大道以及耸立在大道两旁的现代化大厦。苍穹下,清真寺尖塔闪闪发光,红屋顶的哥特式建筑和古色古香的伊斯兰屋宇交错其间;现代化的洲际旅馆和古罗马的狄奥多西城墙交相辉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