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控球后卫的助攻为什么越来越少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画圆战术”实践 |
现在的邓家军后卫组已经同往日不同,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个人进攻增多了,组织传球却减少了,同巴西队的第二场热身赛,中国队就暴露出这个问题,上半场他们就陷入无穷无尽的单打独斗,尽管邓华德不断的在场外怒吼,提醒队员将空间拉开,注意分球,但收效甚微,结果到了下半场,巴西队骤然提升防守强度,一下子男篮的命中率没了,个人单打没效果了,结果陷入了被动之中,一下子被拉开了比分。
事实上,男篮缺乏整体配合不足的问题在海外拉练之前就已经出现,“1人打、4人站着看”的半场进攻与其他强队半场进攻几乎在移动中完成已经形成鲜明对比。在之前的比赛里,男篮的助攻次数让人瞠目结舌,对阵阿根廷的第一场,13次,这是迄今为止邓家军交出最多的一场助攻数,看看斯杯,男篮最多的一场球,全队12个助攻,大多数情况下,男篮一场比赛能送出8、9个助攻已是难得,甚至还有全队总共6次助攻的表现,这样的数据或许是其他球队一个后卫个人的数据单,咱都不用拿纳什出来比,随便一个后卫,一场比赛也能送出5-6个助攻吧?
有人或许会说,这是男篮的战术安排,没了姚明坐镇,男篮的攻击就要往外线扩,但男篮很明显的一个问题是,有姚明牵制,吸引包夹时,男篮的外线会获得空位的机会,没了姚明,人家不用包夹了,就一对一的防守,男篮的后卫有那技术每次都在别人脑袋上干拔跳投拿分?现在后卫们的表现更像是在说明这样一个问题:以往将球交给姚明,就可以赚到一个助攻,现在姚明不在队里,最大的助攻来源也没了,后卫们的本质也就暴露出来了。
后卫们不助攻,那送助攻的就得是前锋、中锋,这几场比赛,倒是易建联还能送出几个助攻,但易建联的最大武器不是传球,而是直接制造杀伤,人道是扬长避短,男篮现在却是在扬短避长,易建联不是布拉德·米勒,孙悦也不是皮蓬,让他们组织,后卫进攻,只能让男篮的攻击力进一步下滑。
球队助理教练李楠曾一针见血的支出:“现在球队和欧洲球队的差距就是缺乏整体配合以及不够流畅,依靠个人进攻太多。”但现在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却没能改变,就是教练组的失败,现在球队后卫组进攻比以往更多,我们记忆中的刘炜更多的是冲到前场来上一个三分远投,却少见他能够送出妙传,以往比赛里还能看到刘炜的甩头不看人式妙传,现在连这种传球都看不到,一个球队的当家后卫都已进攻为主了,其他的后卫又会怎样?
邓华德的想法不能说是错的,现在的中国队正在尝试将进攻重心转移到外线,但也不能因此让内线全部成为蓝领,男篮的后卫们的工作也不能只是进攻,他们的进攻应该是建立在通过掩护、拆入基础上的快速转移球,在拉出空挡的情况下完成得分,除此之外,男篮后卫们还是应该更多的进行传球,毕竟坐镇后卫的并不是德隆·威廉姆斯,或者科比·布莱恩特。
这不禁让我想起今年元旦前夕在昭通师专打比赛的情景来:一场是我加盟体育系老师队与体育系学生打比赛,由于教师队使用了“画圆战术”,不断出现篮下或者外线空位机会,仅阵地进攻中我作为控球后卫妙传助攻就达15次左右得分近30多分,让在场观众大呼过瘾,比赛自然取得胜利。另一场比赛是我加盟公共系教师队与体育系学生过招,尽管公共系教师队水平不弱,但由于公共系教师们不会跑“画圆战术”,战术配合局限于使用局部战术,无球队员的掩护、拆入、拉出移动较少,很难创造出内外线空位机会,自然也没有多少妙传助攻机会,无奈之下,我作为控球后卫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单打独斗来给队友制造机会或自己强行得分,结果是难以匹敌。
在没有整体进攻战术配合的支撑下,后卫一般能做的只有两种简单而无奈的选择:一是作出向左或向右的转移性传球,这样的传球基本不会给对手致命一击,带有妙传性质的直传球无法出现,助攻就相当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是自己单打独斗,变进攻配角为主角,频频在外线浪投或突破,靠运气和手气吃饭,这样简单的打法岂有不输之理!因此,中国男篮的当务之急是寻找到一套适合中国男篮特点的整体进攻战术,而我创立的“画圆战术”正是他们所要寻找的,但是很遗憾,他们至今尚未知道这套带有“中国功夫”性质的整体进攻战术。
分享自李晓波画圆战术 《“画圆战术”从体制机制上增加和强化了阵地进攻助... -
从刘炜到郭艾伦,中国篮球从成年队到青年队的控卫最近几年暴露出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助攻较少...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