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报载,北京时间6月20日和21日,中国男篮迎来了同阿根廷国家队(其实是三队)的两场对抗赛。这是主教练邓华德的首场正式比赛,同时也是中国男篮新款黑色战袍的正式亮相。黑色寓意着坚韧、顽强,小伙子们在比赛中的表现与此非常符合。结果分别以82:61和74:57取得两场热身赛的胜利。

文章还说,男篮的小伙子们果然不负所望,在比赛中,他们敢于拼敢于抢。为了争夺一个篮板球,李晓旭和苏伟可以连续三次抢到一块。为了争夺一次球权,现在这支国家队的精神领袖、满身是伤的刘炜可以倒地侧扑。而同换球衣一样,这支男篮和以前相比就是一支完全不同的球队。没有了姚明这颗大树,进攻端从阵地战转到小快灵。以前防守都是靠姚明的封盖,可现在每名球员都愿意去承担更多的责任。

看了以上报道,我既为邓华德高兴,毕竟这是他执教以来的首战胜利,尽管打的是阿根廷三队;但也为邓华担忧,因为中国男篮最需要的不是拼劲,而是参与国际大赛的核心竞争能力——整体攻防战术。先说拼劲,篮球足球没有拼劲不行,但只剩下拼劲更不行。中国人最不缺乏的就是拼劲。长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动辄拉去军训,使得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也包括足球人、篮球人耳闻目染地享受“拼劲教育”成果。结果,有的项目上去了,而有的项目却始终上不去,比如中国男足。而被国人给予极大关注的中国篮球,似乎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巴西队的桑巴足球以技战术细腻和团队合作著称,三传两倒、短传渗透,就让你心悦诚服,举手投降。朝鲜队就是跑断了腿,拼劲十足,精神可嘉,但在技战术超群的葡萄牙人面前也是徒劳无功,被屠杀得体无完肤。德国队更是以整体攻防战术见长,尽管队中不乏明星球员,但他们的发挥往往仰仗整体的战术攻防,这也是德国人在世界杯上屡建奇功的法宝。可见,拼劲至少不是足球、篮球项目的核心竞争能力。本人孤陋寡闻,不知巴西、葡萄牙和德国的足球队与西班牙与阿根廷篮球队是否会拉去军训。我想不大可能,因为他们懂得足球和篮球的本质和规律以及整体的技战术升级才是核心竞争能力。毕竟,足球和篮球都不是一两个人的活儿。

再说核心竞争能力。欧洲诸强与南美球队之所以是世界强队,在于他们的球员技术细腻,战术犀利。尽管他们拥有比中国人更强势的身体,但他们值得夸耀的不是身材如何高大厚实、体力如何威猛强力,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往往是他们娴熟的美奂美轮的技战术素养与配合。加索尔能在湖人立足并成全了湖人王朝,除了拼劲,更多的在于他的头脑、他的技术、他的战术素养,而不是单打独斗的篮球观念以及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式的顽强拼搏。毕竟篮球打的是实力,打的是整体,光靠明星球员,光靠精神力量,光靠拼劲,不会换来胜利。

西班牙、阿根廷等世界篮球强队像世人展现的篮球犹如巴西的桑巴足球一样飘逸,又像德国足球一样强调整体,这样的风格和特点得益于长期的技战术训练,而不是赛前的短暂磨合,得益于一种篮球理念和篮球文化的在球员心中的根深蒂固。中国篮球则不同,似乎除了强调拼劲,其他的好像没有多少话说,急功近利的技战术训练,俱乐部联赛拔苗助长式的短期行为,都给中国篮球带来了一次次致命的打击。前姚明时代围绕姚明的局部战术(中锋战术),至多让中国篮球勉强进入世界八强。一切都围绕姚明来制定战术的打法早就不合时宜,一旦姚明被看死或者“无姚”后,中国篮球就基本没戏。

中国篮球过去没有没有巨星,现在没有,姚明因为身高的因素,只能属于球星,还不属于巨星。后姚明时代,中国篮球该如何前行?技战术该怎样走向?这是邓华德和中国篮协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一个高明的主教练或者说顶尖高手是着眼于战略的高度解决一个球队的问题,以系统论的思想来整合一个球队,因此,整体战术打法才是中国的篮球的出路,具有系统论思想的“画圆战术”才是中国篮球的王者之道,拼劲不过是中国人血性的表现,个人篮球终究是一场梦来一场戏。

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和个人能力摆在那里,随你去拼你都很难与老外的身体和技术对抗,倒不如吸取中国文化底蕴深厚之大成,坚持适合中国篮球小(高)快灵准和刚柔相济以柔为主以及天人合一的整体篮球风格——“画圆战术”,强调无球队员的移动跑位,强化团队的技战术素养与训练,打出类似巴西足球之桑巴神韵,玩出西班牙篮球之斗牛士睿智,耍出德国足球整体攻防之神韵。只有诠释好具有王者之道的整体攻防战术和艺术风格,中国篮球方有出头之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