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输球,莫非廉颇老矣

标签:
杂谈 |
分类: 点评CBA |
上海与广东半决赛第二场比赛,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以及挟五年冠军雄风的广东却意外的败给名叫大鲨鱼实则小鲨鱼的上海,令人始料不及。
广东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顶尖球队,有华南虎之称。队中拥有朱芳雨、杜锋、王仕鹏等多名知名国手,撑起了国家队的半壁江山还多一点,加上华丽的外援帕克、哈里森组合加盟,实力鹤立鸡群。广东过去的成绩与辉煌暂且不说,就单单说说2009至2010年CBA常规赛的成绩,广东常规赛以30胜2负排名第一,华南虎当之无愧。而上海不过是本赛季再度崛起并取得常规赛25胜7负的小鲨鱼,从实力上看,广东打上海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一个个拉出来,上海的某些球员还不好意思站到属于巨人的赛场。但篮球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不仅仅讲实力,不仅仅是把两队的各个位置的球员进行一对一单挑,如果这样来认识篮球,此人一定就是外行,最多只能算是一个篮球爱好者,不是吗?篮球不是1+1=2的简单游戏,更不是各个位置都强就一定取胜的必然法则,篮球是团队的较量,是地球上高级动物智商的比拼,强弱转化往往在不经意间就水到渠成。上海用两场整体打法的比赛给有这样想法的看客或者局中人上了两堂生动的教学课,如果再不改变以上认识,上课就不会停止,最后下课就不可避免。
广东队首先要转变这个认识。如果这个认识不转变,广东就会过于自信必然导致自负,甚至出现狂妄自大的轻浮。能走进半决赛第三场的球队都有几板斧,都不是软柿子。认为各个位置都占优、见谁灭谁的想法不该出现在中国篮球联赛的五年冠获得者广东队身上。有了这样对篮球肤浅的认识,你就会不讲整体只讲局部,不讲战术只讲技术,不讲团队只讲个人,最后名义上是五个人的事,办成一个人的事了。球场上出现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泛滥就不可避免,“一两人打、两三人看”的初级阶段篮球水平就频频上演。强队是最讲究战略战术的,技术不过是他们建立在美妙战术组合基础上的杂耍而已,一旦失去强大的整体战术支撑,技术上的杂耍不过是一些肤浅的街头篮球的翻版,看得吃不得,中看不中用。
广东队之所以在半决赛两场比赛的后期都是先赢后输,第一场尽管取胜但最后一节仍大比分输给上海,第二场在上半场领先13分之后,在第三节被上海追上,在第四节被上海逆转,最后落败。主要原因就是开场打的是整体战术,或者上半场打的是整体战术,下半场打法简单、单打独斗,进攻端与防守端都是如此。比分落后时,广东急于扳分,所以进攻上过分依赖帕克与哈里森,“锋雨鹏”此时名曰主要担任“牵制”、“拉开”的任务,实则已成看客,只能打打边鼓而已。即使换上年轻球员,也不过是让锋雨鹏休息调整一下体力,青年军在场上的职责依然未变,如此换人倒不如不换,反正在场上或场下都是看客,都是休息。
广东在比分落后时往往丢掉整体打法陷入局部战术,甚至是个人的单打独斗,致使上海能轻松用五人的严密协防或者联防以及轮转补防有效阻止广东的局部进攻;与此同时,由于广东没有解决好进攻端的问题,没有较高的命中率,篮板自然无法保证,篮板无法保证,快攻就无法阻止,上海的跑轰战术就无法抑制,必然引发连锁反应,导致防守始终处于被动防御,阵脚大乱不说,就是站稳脚跟也无法形成整体防守的合力,卢卡斯、刘炜的突破如履平地,广东队不知是否在炫耀个人出色的防守能力,还是在轻视上海“双枪”的杂耍水平,一人防不住为什么不加协防或者轮转补防,但我们始终都没有看到广东的整体防守,强弱侧防守原则和有球紧无球松的防守体系始终没有建立,而是各自为战的个人防守代替了整体防守,终究被上海卢卡斯和刘伟牵着鼻子满场“兜来兜去”,被别人伺机一剑封喉。
防守不好。“在谈到球队输球原因时,朱芳雨说得简洁明了,就是防守不好才导致了输球。”上半场广东队的整体防守做得不错,只让上海队得到了46分,而下半场,广东队一向引以为荣的的铜墙铁壁般的整体防守却彻底失效,上海队第三节拿下39分,第四节拿下41分,半场丢掉80分真不是一支冠军队的整体防守水平。其实他只看到了防守而没有看到进攻问题。防守不好还不是因为进攻不好引发的“海啸”。
广东只要解决以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其他若干细节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比如,广东队的体力问题、比如上海的跑轰战术问题,比如上海的犯规战术问题,比如,首发是谁的问题。广东只要强化攻防两端的整体战术意识,不要与上海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一兵一卒的荣辱,从战略战术的高度入手,从整体攻防战术着眼,跳出技术、跳出细节的纠缠,那么即使廉颇虽老,也能牙好口好,吃饭倍儿香,重新找会霸主的自信与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