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晓波画圆战术
李晓波画圆战术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11,786
  • 关注人气:3,6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入冬的球赛(转帖)

(2009-12-23 14:48:31)
标签:

杂谈

分类: “画圆战术”实践

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球赛,所以感觉上很兴奋,总想把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老师们拉下马。

比赛因为老师们要开会而推迟,不过我们算是因祸得福,在等待比赛的半个多小时里得到了征战沙场几十年的李晓波老师的悉心指教。他不仅耐心的讲解了轮转换位补防的威力,而且还亲身示范怎样快速换位,做到有球顶、无球松。如何把防守的重点放在篮下,让进攻者失误或者只有把球传出去给外线的队员之后再进行补位。他告诉我们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并不是把自己的人防好了就算是好的防守,在防好自己人的同时还要帮助同伴进行协防。后来老师又给大家示范了“画圆战术”中的许多变化,如传球之后不要站死,给中锋策应的球后一定要快速切入,传球的机会要先内后外......这些是我们理解“画圆战术”的很多盲点,听了李老师的讲解后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经过简单热身之后,比赛在师专后卫邓声贤的哨声中开始。虽然气温急速下降但大家愿意用篮球的激情冲破寒冷。跳球之后教师队先拔头筹拨的球权,由刘波老师突破轻松得分。随后双方打起了对攻战,只是我们没有把握好几次快攻机会四打一、三打一都处理好,反而被老师们打起了防守反击。第一节结束学生队落后11分。第二节我们进行了人员调整,加强对前场篮板的冲击,加强二次进攻,逐渐把比分赶上,反超。半场结束,比分定格在3533学生队领先。

易地再战。教师连得4分。之后到最后一节结束双方进入拉锯战,比分你来我往,场面很是精彩。不过在比赛还剩2分钟时被李昆老师连续投进2个致命的3分,比分被瞬间拉开落后6分。但我们并不想举手投降由我先突破进内线勾手得到2分落后4分。随后加强防守教师队24秒违例夺得球权。过半场我把球交给胡雪峰跳投3分命中落后1分。进球之后我们马上全场紧逼,教师队传球失误,还有15秒。在心里暗暗高兴机会来了,由于教师队单节累积犯规已达4次,我们想利用突破不进球也能获得罚球机会把比分反超或者打平。但一切都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美好,在突破之后球被教师队破坏,比赛最终没有被改写。7374教师获胜。

赛后简单总结了一下,我们打得过于简单,只有挡拆,穿底,交给中锋单打或是策应。况且在经验和节奏的控制上都没有老师们老辣,输球在情理之中。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亮点前场二次篮板进攻好,突破果断,3分精准。李晓波老师也给我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就是要有给内线传球的胆量,同时也给出了告诫:平时就是要传出去不然到正式比赛时就会有压力!

大学是年轻人的舞台同时也是篮球的宝地,让我们热爱篮球的小子一起拼搏到底!

 

                           一堂训练课的感受

所谓“画圆战术”就是在半场进攻中把场地想象为一个圆。围绕这个圆进行各种篮球基本技术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一种基本战术!

                         入冬的球赛(转帖)

    虽然此战术只有球从哪个方向传来的理论上要传回哪个方向,你不进攻你就是组织者,要在战术的基础之上才加强个人的突破。但是要做到真正的不犯错误是很难很难的,何况我们是才刚刚接触的大一学生。没有一两年的训练和实践是不可能提高很多的。所以,我们要耐心的听老师的讲解和指导,努力的训练,运用好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做到更好!

                         入冬的球赛(转帖)

 

    在这堂课上我们犯了很多很多错误,没有贯彻老师的意图,没有听老师的安排,没有运用画圆战术,只是各自为战。虽然偶尔也有一些灵光一现的配合,但只是两三个人之间的小配合没有达到效果!全队没有默契。如果我们只知道流一身臭汗,不运用战术,那么老师教我们战术还有什么用呢?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战术是赢得比赛的保障,打强队我们要用战术,打弱队我们更要用战术,因为可以在赢球的基础上更加熟悉我们的战术,何乐而不为呢!

                          入冬的球赛(转帖)

    虽对“画圆战术”有许多的感受,却不知道怎样表达出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是一套先进的非常实用的战术。我们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教了我们那么久,看见我们进步还是不太大。老师也是爱之深责之切!请老师相信我们假以时日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转自昭通师专唐锐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